苦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润脾补肾,熟食养血滋肝,能除邪热、清心明目、解劳乏、益气壮阳。但是蚌肉甘咸而寒,能清热滋阴、止渴利尿。那么苦瓜的营养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苦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希望对你有帮助!
苦瓜的介绍
苦瓜属于葫芦科苦瓜属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东印度热带地区,日本、东南亚栽培历史悠久,17世纪传入欧洲,仅供观赏,不作食用。我国早有栽培,除供观赏外,还供菜用,在广东、福建、湖南、台湾、广西、四川等省栽培较普遍。
苦瓜的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什么的苦瓜会作为观赏的植物呢,因为它夏季开黄色小花,真是万绿丛中点点黄。果实成熟后桔黄色,又添一景。果肉开裂后种子外面有红色厚肉,似蛋黄,非常艳丽。苦瓜还算是良药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苦瓜不仅是夏季佳蔬,又是一味良药。明代以前医书没有记载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纲目》始列入,疑为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从南洋群岛移植过来。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即是说瓜熟色赤,苦味减,寒性降低,滋养作用显出,与末熟时相对而言,以清为补之。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以此也算是证实了良药苦口这句话啦。
苦瓜的作用
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润脾补肾,熟食养血滋肝,能除邪热、清心明目、解劳乏、益气壮阳。但是蚌肉甘咸而寒,能清热滋阴、止渴利尿。两者合用,清热滋阴,适用糖尿病偏于胃阴虚有热者食用,也是一种美味佳肴。
苦瓜的烹饪技巧
一:苦瓜不适宜一次吃得过多。
二:苦瓜煮水擦洗皮肤,可清热止痒祛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苦瓜虽苦,但与其他食材搭配时并不会将苦味渗入别的材料中,被人们称为君子菜。
四:苦瓜、鸡蛋同食能保护骨骼、牙齿及血管,使铁质吸收得更好,有健胃的功效,能治疗眼痛、感冒、胃气痛、伤寒和小儿腹泻呕吐等。所以两者以前食用,很是滋补的。
苦瓜的保存
苦瓜是很不好保存的,一般放在冰箱中也不能存放超过2天的,所以最好是现买现吃。
苦瓜的选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怎样来选购苦瓜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在挑选苦瓜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苦瓜上果瘤、颗粒越大越饱满,表示瓜肉越厚、颗粒越小、越薄。一般幼稚的苦瓜一般洁白漂亮,如果苦瓜发黄了,那就说明苦瓜已经过熟,没有了以前的口感了。建议不要购买了。
苦瓜的营养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多肽-P。大家多食是可以保证胰岛素的正常补充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一百克苦瓜含有56毫克的维生素C。这绝对是补充维生素的好食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苦瓜中的含有丰富有的苦味甙和苦味素,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能使捏取脂肪和多糖减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苦瓜还含有一种蛋白脂类物质,具有刺激和增强动物体内免疫细胞吞食癌细胞的能力,它可同生物碱中的奎宁一起在体内发挥抗癌作用。
以上的苦瓜营养价值,你是不是觉得苦瓜是个好东西呢?那就多多吃苦瓜吧,可以美颜哦。
苦瓜的功效
苦瓜的五大功效
一:抗癌
苦瓜中有一种成分是可以抑制正常细胞的癌变和促进突变细胞的复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二:保护机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苦瓜具有保护细胞膜、预防坏血病、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等作用。
三:降血糖、降血脂
苦瓜还具有降血糖、抗肿瘤、降血脂、预防骨质疏松、抗氧化、调节内分泌、抗菌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药用和保健功能。
四:美容肌肤
苦瓜能滋润白皙皮肤,还能镇静和保湿肌肤,特别是在容易燥热的夏天,敷上冰过的苦瓜片,能立即解除肌肤的烦躁。
五:清热益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苦瓜具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以上苦瓜这么多好的功效,大家是不是觉得要多吃苦瓜了呢?爱美的美眉们可不要错过它哦。
苦瓜的热量表
铜(毫克)0.0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烟酸(毫克)0.4
维生素C(毫克)56
铁(毫克)0.7
锌(毫克)0.36
硒(微克)0.36
维生素E(毫克)0.85
钙(毫克)14
磷(毫克)35
钾(毫克)25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胡萝卜素(微克)100
维生素B1(毫克)0.0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维生素B2(毫克)0.0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钠(毫克)2.5
热量(大卡)19
蛋白质(克)1
脂肪(克)0.1
碳水化合物(克)4.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膳食纤维(克)1.4
维生素A(微克)17
锰(毫克)0.16
镁(毫克)1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过“苦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的人还看了:
1.苦瓜怎么做好吃
2.苦瓜可以排毒吗
苦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上一篇:南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下一篇:芦荟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