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传统食物及传说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记载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冬至的传统食物及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冬至的传统食物
冬至补阳防寒传统食物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羊肉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历来作为补阳佳品,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热量高于牛肉,铁的含量又是猪肉的6倍,对造血有显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但羊肉属大热之品,凡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都不宜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以及发热期间都不宜食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冬至补阳防寒传统食物2:汤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冬至补阳防寒传统食物3:馄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冬至补阳防寒传统食物4:饺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今天 冬至吃饺子不再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 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冬至补阳防寒传统食物5: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 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我们不妨发挥创造力,将这些食材搭配成 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鸡肉粥、糯米红枣粥、小米山药粥、银耳红枣大米粥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冬至补阳防寒传统食物6:萝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冬至后如何养生保健
保暖御寒最重要
进入“一九”,天气变得非常寒冷。“百病从寒生”,寒冷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不但容易感染致病微生物,而且可能引发或加重原有的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故冬季是心脑血管、胃溃疡、肺感染等危重疾病的发病高峰。因此,冬季应采取积极的防守保暖措施,使人体感觉暖和舒适,血脉流畅,手脚温暖为宜。
对现代人来说,家里并不乏保暖的御寒衣物,但每年的冬季仍有不少“冬”病是冻出来的。除了年轻人爱美保暖不足外,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防守细节上也没有做足功课。最常见的是“学生哥”不喜欢衣着臃肿,双手又经常外露做笔记写作业,因而手脚长出冻疮的大有人在。俗谚说:“风从颈后入,寒从脚下生”,在寒冷的季节里,市民出门时除了要穿高领毛衣外,最好还要戴上围脖,以免寒冷有“机”可乘。迎风时要用围巾遮挡,或者戴上口罩,以免受寒后患上面瘫,老年人则一定要戴上保暖的帽子。
进补勿忘冬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医注重养藏之道,有“冬季补一补,来年打老虎”之说。提起冬季药膳进补,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伤寒论》里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尤其手脚冰冷的女性和老人。羊肉煲、羊肉汤味鲜美,性温补,确实非常适合冬季进补食用,但人们吃多了容易燥热内生,五心烦热,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口干舌燥,烂嘴角。因此,在烹饪时就要注意巧加搭配,同时也要注意“秋冬养阴”的进补原则。家庭在制作羊肉煲或羊肉烫时,可以适量加入马蹄、鸡血藤等,在去膻味的同时,可清虚热养阴。此外,冬季人们喜欢打火锅,摄入的肉类过多,容易出现上火、痰多的症状,不妨吃点冰糖雪梨陈皮煲水的甜品,可以化痰顺气,润肺清燥。
除了饮食进补外,三九寒冬的冬灸可谓最应时的别样进补。在最寒冷的季节,在特定穴位上贴敷温经祛寒,健脾补肾的药物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治疗冬季高发的哮喘、老慢支、过敏性鼻炎、反复上感以及虚寒腹泻等。中医认为,除了上医院贴药外,热水泡脚、艾灸也是很好的“补药”,睡前热水泡泡脚,以艾条熏涌泉,或以艾灸盒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使人温暖入睡。
冬主藏宜多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人虽然不是需要冬眠的冷血动物,但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故人体也宜顺应自然,多静少动,相应比其他季节多睡一些时间。潘永副主任医师认为,冬季里宜早睡晚起,成年人应保证每晚8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孩甚至应该更多一些。现代人上班时间是固定的,不能晚起,那么晚上应该10点前就要上床睡觉。不少人喜欢猫在家里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卧室里电视、电脑、手机一应俱全。“为了保证较高的睡眠质量,卧室最好不放或少放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免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睡眠造成影响。”
一些老年人习惯起早,天气晴朗时他们仍一大早爬起来坚持晨练,并认为晨练对抗寒冷,有益健康。事实上冬主藏,白天过度活动消耗阳气,不利于阳气的收藏,清晨气温较低容易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不少老人心梗、突发中风,都是晨练时发生的。老人可以把晨练安排在有太阳的八、九点以后,一边运动、一边晒太阳。
潘永副主任医师提醒说,冬季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以免损伤阳气,但多吃不动不利身体健康,可参加一些如快步走、踢腿走、打太极、跳舞等有氧运动,以感觉身体发热,微微汗出为宜。
冬至的传说故事
关于冬至,有很多民间传说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在福建、台湾等地民间流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故事讲冬至节时门扉上的糯米圆:很久很久以前,两个穷苦人讨饭来到闽南小镇,女儿要留在这里做奴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离别之际,父女俩讨来糯米圆,父亲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就每人尸半把它吃下吧。待日后团圆时,再吃圆子。”
父亲走了,这夭正是冬至。女儿盼望等着父亲,又到冬至,她对家主说:
“大家都吃圆子,门神也该敬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说着,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大门上。她想,父亲不会忘记离别时的相约,若是看到门上的圆子,会来接她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花开花落,女儿每到冬至都要在大门上粘两枚糯米圆。周围的人们说,糯米圆象征着团圆和吉利,也学着装点自家的门。由近及远,传为闽南、潮汕和台湾的冬至风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而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这也有一个故事。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乞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在河南南阳,流传着医圣张仲景与冬至的传说,在这里,吃“捏冻耳朵”是冬至吃饺子的俗称。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以后人下门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的传统食物及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