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答题技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语文学科中,古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高考古诗词答题技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古诗词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大家应该随便找几篇古诗,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组织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试的时候,你在诗歌鉴赏这主干题目方面不会丢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满分,竞争优势一定明显。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言之有情
【例1·2007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采采,薄言采之。采采,薄言有之。
采采,薄言掇之。采采,薄言捋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采采,薄言之。采采,薄言之。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评分答案]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点评]
②只一句“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过于抽象笼统,而且冷漠无情。外语学习网
③“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感情淡薄,既无诗中主人公的感情,亦无诗作者和读诗人的感情。未作“描述”,也就难以“展示景象”,从中看不出“反复讽咏”,自然也很难“生其气象”。
[备考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例2·2008新课标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高二,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评分答案]
8.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9.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点评]
8.对画面的描述缺少感情,尤其对诗歌中用叠音词着意表达的感情视而不见。只说“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也相当肤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对“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只罗列要点,缺少必要而恰当的感情表述,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回答也相当冷漠。
[备考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李世南画的扇面上大致应该是这样的景象:背景是一片旷野,潺潺溪水平缓地流动,在涧口落下,化作飞湍的瀑流。秋风轻轻吹拂树林,林前林中有片片树叶飘落。近处有路人抱着大水瓮行走,远处山腰上有一座半隐半现的寺院。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乡村野外静谧安详又富有生机的气氛。
9.这首诗表现画面以外景和趣的描写有:①对“野水”“潺潺”的声音描写;②对“秋风”“瑟瑟”吹动树林,吹落林叶的声音描写;③对远处山间寺庙传来的“钟”声的描写;④对想象中的附近村庄的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为静态的画面增添了动态,变得有声有色;②对有限的画面进行了开拓,更显摇曳多姿;③使画面静谧的景色焕发了生机,表达喜爱之情; ④助鉴赏诗画的读者展开想象,丰富审美意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反证驳斥法
反证驳斥法是用反证法来驳斥对方谬论的一种说话方法。要运用好这个方法,关键就在正确运用好反证技巧。举两个例子说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60年9月周接见英国记者,当记者提到“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时,周指出:“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英国人口在第一次大战前是4500万,不算太多,但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曾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3,但美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驻外军人达150万。中国人口虽多,却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上,更没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取决于它的人口多少,而取决于它的社会制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周用的就是反证驳斥法,你说人口多要扩张,我说人口少照样扩张,可见不在人口多少,而在制度不同。
30年代中期,茂隆皮箱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引起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威尔斯蓄意敲诈,到茂隆订购3000只皮箱,若不按期按质交货,除退货外还要赔偿50%的损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茂隆皮箱行如期按质交货,威尔斯却说,皮箱中有木料,就不是皮箱,从而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茂隆皮箱行经理冯灿接到法庭传票后,慌了手脚。港英法院偏袒威尔斯,欲定冯灿诈骗罪。出于无奈,冯灿请律师罗文锦为自己辩护。
开庭了。法庭上威尔斯信口雌黄,气焰嚣张。罗文锦神态自如,不惊不慌。等到威尔斯讲完,他从律师席上从容站起,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号金怀表,向听众展示后高声问法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鉴证后回答道:“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罗文锦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人问道,“这是金表,已无人怀疑。但请问,这块金表除表壳是镀金之外,内部机件都是金制的吗?”旁听者齐声答道:“当然不是。”
罗文锦断续说道:“那么,人们为什么又叫它金表呢?”稍作停顿,又高声道:“由此可见,茂隆行的皮箱案,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法官在众目睽睽之下,理屈词穷,只得以威尔斯诬告、罚款5000无结案。从此,罗文锦声名大振。
罗文锦别出心裁,来了个类比反证法就把威尔驳倒了!
晓以利害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晓以利害法就是把利害关系分析清楚、告诉对方使之折服的一种说话方法。为此,分析必须中肯实在,利与害必须与对方切身利益有关。
分元前630年秦穆公帮助晋文公攻打郑国,危急之中郑国派烛之武出使秦国。烛之武运用晓以利害法化险为夷促使秦、晋退兵。烛之武见到的秦穆说自己不是为救国而来,而是为秦国而来,因为:“秦在西方,郑在东方,中间隔着个晋国。郑一旦灭亡,得利的是晋国,你们不可能越过晋国而把郑国作为自己的领土。晋强大了,相比之下,秦国力量不就削弱了吗?”秦穆公竖起耳朵认真听着。烛又说:“如果保存郑国,让我们做东方路上的主人,途经的秦国使者凡缺少费用与物资,由郑国供应。这样,对秦国不仅无害而且有利。”秦穆公觉得有理。烛随即岔开话题道:“晋国贪得无厌,是个不讲信用的国家。早年晋国内乱,晋惠公逃到秦国,是您出力帮他回国获得君位。晋惠公曾答应回国后要把焦、瑕两座城池割给秦国,作为报答。可是,回去后一切许诺都赖掉了,难道您忘了吗”提起这事,穆公大为恼火。烛之武又推波助澜道:“晋国获得东边郑国土地,就会设法扩大西面境界。西面就是秦国,他不侵夺秦国土地又向何处扩展?望君王看远些,要防备晋国啊!”“说得有理”穆公大悦,命令退兵。晋国失去盟军,只好撤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还如,战国时期鲁哀公大兴土木,规模空前。公宣子第一次劝阻:“房舍过大,多住人则喧闹,少住则空旷,望酌量。”哀公不听。第二次劝阻:“鲁国弱小而住室很大,百姓知道了,会怨恨我君;诸侯知道了,又会轻视嘲笑我国。”哀公仍建造不停。公宣子第三次劝阻道:“左边右边都是先祖之庙,在中间兴建又多又大的房舍,恐怕有害于吾君。”哀公一听,马上命令拆除筑板停止兴建房舍。
为什么公宣子前两次没有成功,而第三次成功了呢?因为前两次提出的理由以鲁哀公来说无关痛痒,什么喧闹、空旷,什么百姓、诸侯,然而第三次却不同,因为古人最害怕先人之庙作崇,这事关重大,怎能不听?当然下令停止兴建。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