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的发声技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民族声乐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民歌的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现代民歌、现代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众多,风格不一;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民族唱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民族声乐的发声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1、气息的运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美好动听的音色都必须由气息来支持。总体来说,民族唱法用气时要讲究“深”“通”“活”的原则,“深”指的是在呼吸时一定要吸到腰腹一带,能够保持在这一区域形成一种对抗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气息吸的不深,很容易出现气息支持不上,声音“漂”而“白”。“通”指的是在保证气息吸的足够深的前提下,放松胸、肩、颈等一切非发声的器官,使吸得深的气息在呼出时,不至于堵塞气流和音波。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在讲学时提到“大马路小汽车”中的“大马路”,“小汽车”才能够畅通的行驶。“活”指的是在具体的歌唱过程中,用气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达作品的。
2、共鸣腔体的把握
在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中,又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共鸣腔体把握的好可以使声音变得音色明快、铿锵有力,在演唱中共鸣的腔体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腔体是头腔、口腔和胸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头腔。头腔的共鸣是发音中的高音喇叭,它能使音色变的明快,富有金属声。头腔和口腔离的比较近,不但可以对字和语言进行快速加工,而且可以补充口腔共鸣的不足,从而美化音色使语言和声音统一起来,为演唱的“字正腔圆”创造条件。
口腔。口腔在演唱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身体这件乐器中,只有口腔中的声带是真正发声的,身体中除了声带之外,其它地方不会真正出声。所以我们在演唱中,一定要让我们的喉先出声,从而带动其他腔体共同协作,这样才能发出十分顺畅、自然的声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喉主动”。
胸腔。胸腔在我们的演唱中扮演的是一个低音喇叭的角色。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变得浑厚有力,具有穿透性。胸腔的共鸣正像是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得我们演唱的音色不论高音还是低音都是那么统一。缺少了胸腔共鸣,声音就会发虚,不够坚实。
总之,在演唱的过程中,喉起主动地作用,然后结合胸腔、头腔,互相配合,紧密协作,使歌唱表现更为生动,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中气息和共鸣腔体恰到好处的结合,体现了民族声乐发声的科学性。
3、咬字要注意力度的把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歌唱是用语言来打动人的。有了优美的声音远远不够,还要有清晰精准的语言,才能够较好的表现歌曲作品的思想。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听众不明真意得不到共鸣,就失去了歌唱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风采与魅力。
在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的语言中,必须要了解掌握我国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要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表达好中国民族声乐的语言首先是字头要咬准且要适度用力。歌唱发声的字头就是我们常说的声母,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虽然声音很漂亮,但他表意不清。原因就是对声母的发音部位咬的不够准确。歌唱的咬字与说话的咬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歌唱中声母发音要清晰、准确、且适当用力,咬字应加强声母准确部位的着力点,要比说话用力更集中、更夸张一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齿牙唇处着力,则其因音必不真”,明确的说明了咬字一定要有准确的着力点,才有清晰真实的字音。总的来说,在发声用力的同时,根据所表情绪的不同、作品风格的不同,咬字的力度应有变化,抒情性强的作品咬字应舒缓一些;热情奔放的欢歌,咬字应铿锵有力,要富有弹性。另外,不同的一首歌曲中,根据所表达的内容与情绪变化,咬字的力度也应有变化。
相关文章:
2.唱民歌的发声方法
3.
4.
5.民族唱法练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