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关键手段提升儿童口才
口语表达是可以学习培养的,透过实际演练与持续练习都有助于提升孩童口语表达的能力。父母、师长可以经常带领孩子做练习,将有助于孩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说出自信力、表达力与思考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五种关键手段提升儿童口才,欢迎借鉴参考。
1、从自我介绍开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人生旅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次自我介绍的机会,有很多人可能到了职场找工作,自我介绍也只说得出:「我的名字叫○○○」一句话,就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展现自己或还可多说那些内容。其实,口语表达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会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优势表达出来,许多人无法有很好的自我介绍,原因也可能来自于他对自己的某些面向不甚满意或没自信,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从小练习自我介绍,透过问话、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思考与表达,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能够简短的说出自己的故事,让听众能够记住名字、特质等等,养成习惯、自然成为本能反应。
企鹅全脑口才训练孩子个人自我介绍,让孩子能够垂直下探自己的情绪本质、了解自己内在想法以及多元面向的自己,透过比喻的语法创作,并写下有别以往制式的自我介绍(例如:开心的我,就像….;难过的我就像……),从文稿撰写、实际演练到录制声音,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并能真诚分享与表达。透过两两一组彼此互相介绍的训练,互相访谈与观察的练习,将访问到的内容,透过发表与分享介绍对方。这不但是口语表达的训练,亦是一种人际沟通的训练;当孩子越了解自己、越喜欢自己,就能越正确表达自己。
2、创造上台机会
在学校里,越来越多的课程需求,必须上台发表、简报、报告与分享,有些孩童并非说话没有内容,而是缺乏胆量,也就是台下一条龙、台上一条虫。持续有恒的练习是训练孩童胆量的不二法门,在台上说话、发表、分享与报告能够自在得体,其实不只是说话技巧很重要,面对公众的胆量、临场应变能力亦是重要的环节,多练习、多鼓励,自信是可以逐渐被培养出来的。
从生活有趣的经验、小事开始,训练孩子上台练胆、分享,各种主题都可以成为上台发表的题目。在学校,老师可以安排每日分享的时间,就算讲一则笑话都是很好的练习;在家里,家长可以多增加孩子生活经验的体验,丰富孩子多元的刺激与话题。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养成习惯持续练习,时间与经验的累积会协助孩子逐渐建立自信、不再畏惧上台。
3、创造孩子分享经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年纪越小的孩子越勇于提问、发表意见,年纪越大的孩子反而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主要原因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讲出来可能会被纠正或被取笑,结果就越来越不敢开口。老师或家长要避免在大庭广众下纠正孩子的表达方式,这会让原本害羞或缺乏自信的孩子更怯场,我们要多给予孩子正向的回馈与引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透过小组讨论的机会,创造孩子提问、讨论的正向经验,在小组讨论练习中,老师要引导孩子聚焦且深入的讨论,并提醒过程中不抢话、不插话,而且要能照顾到一些比较弱势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要顾及小组内的每个孩子有轮流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家里,父母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家庭决策的讨论,老师和父母可以多运用邀请话语、多鼓励孩子发问,孩子会越放心地提出任何问题或不同的观点。
4、养成正确倾听方式
口语表达能力好的人,通常也是善于倾听的人,因为懂得倾听,才能有正确的回应与表达,不至于答非所问、不知所云,双向沟通需要彼此先有好的倾听,进而能完整论述自己的意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些孩子成绩很好、说话也很6、很爱说话,但在人际关系上却很差、没什么朋友,原因可能来自于孩子很会说,但是他从来不知道要停下来听别人讲,因而交不到朋友。这些经历的体验,都必须从平常生活中做起,例如:爸爸妈妈经常一边打电脑、一边听孩子说话;或一边作菜一边听孩子说话等,这些现象都可能让孩子养成一味的说不停,而忽略和别人的互动,尽量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打断他,大人也不要因为孩子表达的速度较慢,而展现不耐烦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久而久之就不开口了。
5、控制节奏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绝非要养成一个辩才无碍却令人讨厌的人,而是要创造良善的沟通、得体的说话礼仪与应对态度。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亦非要训练孩子很爱说话却毫无条理与重点,而是要训练孩子思考、行为、语言平衡一致。节奏调整的训练,孩子首要学会控制呼吸,因为控制呼吸调节,就能控制说话与肢体的律动与节奏,掌握韵律节奏,说话就会顿点清楚、不吃字,意境表达会更清楚明确。透过逻辑思维训练,增强孩子扩散思考、聚敛思考到精准重点表达的能力,让说话有脉络、有重点,因为说话是思考的延伸,思绪清楚、想法明确的时候,就不易受到其它讯息的干扰,较能顾及思考的全面性与表达的完整性。
身为师长、家长,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提供多元练习的机会,除了掌握关键五种手段之外,持续重复的练习是提升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不二法门,有助孩子说出自己的自信力、表达力与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