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霍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霍姓起源
霍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0位。在台湾也没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在霍姓的起源地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霍姓居山西省第71位。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霍姓姓氏源流,希望大家喜欢!
霍姓姓氏源流
霍姓渊源图册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六个儿子霍叔处,属于以国名为氏。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处,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并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六年(晋献公姬佹诸十六年,公元前661年),霍国传至姬求为霍伯,姬求认为从前周成王对其祖先霍叔处安置不当,遂自称霍公,史称“霍哀公”,自行更改伯爵为公爵。此后,姬求的后人指国为姓,遂有百家姓中的霍氏。因此中国之姓霍者皆为霍叔处之后裔子孙。霍国之地在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改为霍州,是霍氏的发源地,古霍国遗址今白龙镇陈村为霍氏祖庭。天下霍姓出霍州,已为定论。
霍州是霍氏族人最初的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史称姬姓霍氏或霍氏正宗。
源于地名
霍字多种写法图册出自春秋时期霍阳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霍阳山,是春秋时期非子后裔的嬴姓封国梁国的一个地方。梁国与秦国源出一祖,故址位于今陕西省韩原市附近,霍阳山周围地区在当时皆称“霍”,即今岘山地区,俗称铁顶山。在史籍《左传·哀公四年》中记载:“袭梁及霍。梁南有霍阳山,蛮子之邑也。”在史籍《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中也有记载“会于霍。”当初在晋献公姬诡诸执政时期,公子夷吾曾逃到了梁国,得到梁国的保护,梁侯还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夷吾,生下了姬圉,就是后来的晋怀公。春秋时期的周襄王姬郑十一年(公元前641年),秦穆公嬴任好出兵袭击霍阳山,吞灭了梁国,把势力扩张到了黄河岸边,因此,秦国吞灭梁国,自然引起晋惠公的不满,引发了晋惠公姬夷吾与秦国的反目。于是,秦穆公防患于未然,不愿意树立晋国这样一个大敌,便扶持与秦国友好的公子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
梁国被灭后,其国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霍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霍氏。
源于官位
出自春秋时期霍山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霍山令,就是春秋乃至汉朝时期管理霍山的令尹,是个古老而传袭很久的官职。霍山,就是南岳衡山,亦即古称的天柱山。史书记载:“衡之与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移岳神于天柱,又名天柱,亦为霍,故汉已来衡霍别矣。”南岳衡山至所以称作“霍山”,是因为古代以南方为“霍”。在典籍《白虎通》中注释:“霍之为言护也。言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在史籍《风俗通义》中也解释:“衡山,一名霍山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霍山令,就是五岳之一的南岳令,古代在五岳之上皆设有令尹,以敬畏神灵,维护帝势,皆由中央王朝政府派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霍山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即称霍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改姓
五代时期骁将霍彦威,属于冒姓为氏。彦威,是五代后梁时期的一名孤儿,被后梁将领霍存收养,因此称霍彦威。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5年),霍彦威病逝,当时正在青州打猎的后唐明宗闻讯急忙回朝,泣涕不止,停止歌舞,举衷一月之久。赠彦威为太师,官至极品,谥曰“忠武”。在霍彦威的后裔子孙中,皆称霍氏,世代相传至今。
据史籍《太平寰宇记》记载,唐朝贞观时期,武都郡蛮七姓之一即被唐太宗李世民改汉姓为霍氏。另外在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赐归附的元朝官吏和尼齐汉姓名为霍邱。他们的后裔子孙,皆以帝王赐姓为姓氏,世代称霍氏至今。
源于蒙古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霍岳罗氏,亦称和岳啰氏、瑚岳罗氏,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eyolo Hal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霍罗氏皆冠汉姓为霍氏。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⑴.满族噶尔噶斯氏,满语为Gargas Hala,世居杭间(今辽宁沈阳),所冠汉姓即为霍氏。
⑵.满族霍罗氏,亦称洪骆氏、候勒氏、洪罗氏、洪克罗氏,满语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霍氏、何氏、石氏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⑶.霍托罗氏,亦称辉图氏,满语为Huotolo Hala,后多冠汉姓为霍氏、包氏等。
另外,满族同胞称女婿为“Huohehui”,汉字即“霍和辉”,因此有入赘姑爷干脆就称霍和辉氏,满语为Huohehui Hala,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其后裔有改汉姓为霍氏者。
其他少数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霍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霍氏,世代相传至今。
霍姓得姓始祖
姬处,霍叔,世称霍叔处,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八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监之一,周朝诸侯国霍国(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霍叔处封于霍地,建立霍国,与管叔鲜、蔡叔度协助、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
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年幼,由霍叔处四兄周公旦摄政。霍叔处与管叔鲜、蔡叔度因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和武庚,流放蔡叔度,将霍叔处废为庶民,三年不得录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霍国灭亡后,霍叔处的后代子孙以国为姓,称霍氏。
霍姓迁徙分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霍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六十位门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位,人口约九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2%左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下几千年,霍州的一切无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岳、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国、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窑、霍州、霍县、霍汾县,直至现代的霍电、霍矿、霍煤、霍中,等等,无不与霍字有缘。一个“霍”字、万中情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到霍州来,不知始祖情。霍氏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氏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
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氏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
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海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氏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台湾迁移,形成了台湾今天的霍氏族氏。霍氏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明洪武三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370~1416年),明王朝先后进行了八次移民。明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随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
霍氏族人是在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台湾的。
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霍氏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氏,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
霍姓郡望堂号
郡望
霍州:霍州即今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数十万年前,境内已有古人居住,属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文化,在汾河东岸的永合村、红崖堡村一带有考古发现。传说颛顼画九州,霍为冀州之地,以东有霍太山而得名。夏、商时,霍仍为冀州之地。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称为霍国。因境内有彘水,故又名彘。都城在今汾河西岸白龙镇陈村一带。春秋时期,晋献公于周惠王十六年(庚申,公元前661年)率军灭霍,霍哀公奔齐。霍地由此归晋国,称为霍邑。战国时期的(戊子,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霍邑先属魏国,后属韩国;韩国大将冯亭以上党降赵国,霍邑又属赵国。(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霍邑属河东郡。西汉高祖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霍邑被设为彘县,仍属河东郡;王莽建国四年(壬申,公元12年)改彘县为黄城;东汉阳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改黄城为永安,辖汾西、赵城。永安县治建于霍国故都之地,即今霍州市白龙镇陈村。三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曹魏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移县治于赵城仇池壁;曹魏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划河东之汾北十县为平阳郡,永安属之。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置永安郡,辖永安县、杨县。郡治设永安城。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改置汾州,永安属之;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汾州为吕州,改永安为霍邑;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罢邑州,霍邑属晋州;隋大业十三年(丁丑,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隋军大将宋老生率军三万守霍邑。霍邑之战,宋老生兵败身亡,唐兵长驱直入,攻陷隋都长安;隋恭帝元年(丁丑,公元617年)置霍山郡,辖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四县。唐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元),改霍山郡为吕州;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州罢,以霍邑县复归晋州,霍邑属之。北宋政和六年(丙申,公元1116年),改晋州为平阳府,霍邑属之。金贞佑三年(乙亥,公元1215年),置霍州,领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四县。元朝改平阳府为平阳路,后又改称晋宁路,霍州属之;霍州下领霍邑、赵城、灵石三县;元元贞三年(丁酉,公元1297年)复立霍州,统管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岳阳五县。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公元1772年),霍州升为直隶州,领赵城、灵石二县;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又增辖汾西县。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霍州为霍县,隶属河东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仍为霍县。1958年与汾西县合并为霍汾县。1961年与汾西县分开,复称霍县。1990年撤县建霍州市。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蜀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时辖地在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宁府之剑阁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国,治今之成都县,自汉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时期升为成都府。后治置蜀郡属国都尉,三国时期蜀郡改为汉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县。
堂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原堂:以望立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河东堂:以望立堂。
霍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彘水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成都堂。
猜你喜欢:
4.虞姓的源出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