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官员陵墓葬制规定有什么特点
墓葬制度是研究历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一个重要课题。每个朝代的官员陵墓葬制规定都会有所不同。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清官员陵墓葬制规定,欢迎阅读!
大清官员陵墓葬制规定
中国封建社会的陵寝制度到了清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2000多年中,陵寝制度先后有三个辉煌时期。第一个辉煌时期是秦汉时期,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第二个辉煌时期是唐朝,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为代表;明清时期是最后一个辉煌时期。清朝的陵寝制度虽然基本上是沿袭明陵制度,但在其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并结合满族的特点,形成了清朝的陵寝制度。而清朝的陵寝制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朝陵寝在地域上大致分三个地方,一是东北辽宁省的永陵、福陵、昭陵,在清朝称“盛京三陵”。另外两处就是今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盛京三陵虽然在营建上早于关内的清陵,但清朝的陵寝制度实际上是始于关内的陵寝。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生前戎马倥偬数十年,忙于统一东北满洲和与明朝作战,无暇顾及陵寝制度的规划和营建,虽然那时已有了永陵和东京陵,但那时,一、永陵和东京陵的墓主人当时还没有皇帝的名号。二、当时这两处墓根本没有陵的称号。三、福陵和昭陵虽然是清太宗皇太极和清世祖所建,但其规模仅是“三间小屋”而已,远非现在的规制所比,也不能称陵。所以也就谈不上陵寝制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朝的12座皇帝陵中有9座建在了关内,所以说清代的陵寝制度应该从关内开始。
为什么说康熙帝是清朝陵寝制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呢?
陵寝规制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康熙帝确立了清陵效仿明陵制度的总方针
清太宗皇太极虽然建立清朝入关之前,但相对明朝来说毕竟还是偏邦小国。当清朝在入关统一全国之后,他们了解到了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汉、唐、宋、明诸陵,相比之下,他们更钟意于明陵,于是决定清陵效仿明陵制度而又有所改革和创新,同时还具有满族的特点。顺治帝的孝陵就是清朝在关内按照这一总方针营建的第一座皇帝陵,以后相继建起的景、泰、裕、昌、慕、定、惠、崇8座皇帝陵都是以这个总方针建起来的。而这个总方针正是康熙帝制定的。
二、康熙帝营建的清孝陵为后来的清朝皇帝陵提供了效仿的蓝本,奠定了基本规制
顺治帝的孝陵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十五日,康熙三年(1664年)九月陵宫部分建成。其前导部分在以后的几年内陆续完成,石牌坊在康熙十年(1671年)尚未建成。其主要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是石牌坊、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及华表、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拱桥、七孔拱桥、五孔拱桥、三路三孔拱桥、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环以红墙。陵前左前方是神厨库和井亭。上述建筑以长达6公里、宽约11米的砖石神道贯穿起来,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陵园中轴线。很显然,清孝陵的建筑部局总体上是仿照明十三陵的规制而营建的。
清陵和明十三陵地面建筑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明陵不建神道碑亭(俗称小碑亭),而清陵则建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明陵无皇后陵,而清陵则有;
3、明陵虽然也建有妃子墓,但不是每帝陵都有,而清陵除特殊情况下,大都在帝陵旁都建有妃子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明陵只有主陵(也称首陵)建石像生,建规模宏大的设有四根华表的神功圣德碑亭,其他陵则建规模较小的无字碑,而清陵在道光帝之前的诸清帝陵(关内)均建有设华表的神功圣德碑亭。
5、明朝宫门称祾恩门,享殿称祾恩殿,清陵均分别改称为隆恩门、隆恩殿。
6、明陵皇帝陵前建三路一孔拱桥,而清朝皇帝陵则建三路三孔拱桥。
其他区别还有许多,这里就不细说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说的满族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建筑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石像生的文臣、武士均为满族服饰和发式。
2、所有牌匾、碑文均为满、汉或满、蒙、汉文字合璧。
清孝陵以后建的8座清代皇帝陵的规制均仿孝陵而建,大同小异。
大清官员陵墓葬丧葬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改火化为使用棺椁,实行土葬
火化,原是满族的旧有习俗。关外的盛京三陵及妃园寝、陪葬墓等,墓主人都是火化的,入葬的都是骨灰坛。永陵内的武功郡王礼敦和恪功贝勒塔察篇古墓的发掘已经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通过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考证得知,顺治帝及其孝康皇后和孝献皇后死后也是火化,清孝陵地宫内是三个骨灰坛子。清朝入关以后,由于受汉族葬制的影响,加之关内满族已由游牧无定居的生活方式改为定居生活,所以在清朝皇家高层人士中首先废除了火化,推行葬入棺椁,实行土葬。孝诚皇后是康熙帝的嫡皇后,死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她是清朝皇陵中第一个死后没有火化,入葬棺椁的。以后陆续葬入景陵地宫内的康熙帝的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敬敏皇贵妃及康熙皇帝本人死后均未火化,使用棺椁。满族丧葬习俗的这一巨大变化首先是由皇家开始的,皇家又首先是由最顶级的皇帝和皇后开始的。景陵是关内皇陵中第一个废止火化,实行土葬的陵寝,以后各陵均沿此制。满族丧葬习俗的这一巨大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汉化,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康熙帝的勇于改革的精神。在当时来说,这一变化是进步的,是符合广大人民心愿的,当然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但我们应历史地看问题,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和是非标准去衡量古人。
二、首创先葬皇后,不关闭石门以待皇帝的葬制
景陵以前的清朝皇帝陵内,与皇帝合葬的皇后,或与皇帝同时入葬,或后皇帝入葬,没有先入葬的。康熙帝的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均死于康熙帝之前。随着她们的死亡,陆续葬入景陵地宫,但地宫石门不关,隧道不填,只是在地宫的入口处安装一个木门,长期关闭,以待皇帝。康熙皇帝于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日入葬后,地宫才关闭石门,填平隧道(与康熙帝同时入葬的还有孝恭皇后和敬敏皇贵妃)。自景陵以后,乾隆帝的裕陵、嘉庆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均效仿此制。
大清官员陵墓祭祀方面
自清太祖入葬福陵以后,就有了陵寝祭祀活动,但这时的陵寝祭祀很不规范,随意性很强,还未形成制度。随着昭陵的建立,特别是入关以后,营建了孝陵,接触到了先进的汉族文化以后,清朝的陵寝祭祀才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这一时期主要从康熙朝开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定:福陵、昭陵、孝陵四时大祭,恭奉神牌安设宝座致祭。其圣诞、忌辰、十月朔及及每月朔望祭祀无祝帛,不请神牌,揭幔祭献。
二、康熙三年(1664年)定清明节敷土礼仪:每岁清明于各陵上土13担,承祭官总管、关防官率官兵13人升宝顶上土,预于界外取土,贮于陵垣洁净处候用。到乾隆年间将13担土改为1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康熙三年陵寝祭祀所用的豕(猪)改用羊。⑦
四、康熙十五年(1676年)所定的陵寝祭品样色、数量,所定的祭祀礼仪基本已与后来十分接近。
陵寝防护方面
历朝历代皇家对他们的祖陵的保护都十分重视,清朝皇帝也不例外。八旗兵是清王朝最亲信最精锐的军队。绿旗兵是由汉人组成的清王朝的另一种国家军队。清朝皇帝为了保卫祖陵的安全,派八旗兵直接进驻到陵园内保卫各陵,昼夜巡逻,戒备森严。又派绿旗兵负责整个陵园的外围安全。在康熙年间,每座皇帝陵的八旗兵的最高长官是总管,这种设置一直到清末也没有改变。绿旗兵的最高长官在康熙年间最高长官是副将。后来由于陵寝不断增多,陵园面积日益扩大,保卫任务日益繁重,将绿旗兵的兵力由一协增加到一镇,将最高长官改为总兵。但陵园安全八旗兵管内,绿旗兵管外的形式已在康熙年定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雍正帝开创的易县清西陵,无论陵园布局、陵寝规制、陵寝祭祀和陵寝防护都是仿照的清东陵。
猜你喜欢:
大清官员陵墓葬制规定有什么特点
上一篇: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下一篇:春秋战国陵墓规格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