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总结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必考知识点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链接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
①中国唐宋元朝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②永乐帝朱棣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③中国的唐宋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特别是在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④明帝国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⑤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主要是宣扬明朝国威,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虽然在国土面积上远远比元朝小,但至少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散财之举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同步试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明朝抗倭名将是( )
A.林则徐 B.戚继光
C.岳飞 D.文天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4.1553年,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日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B.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阅读右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拓展探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阅读图片材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图片一:郑和下西洋路线 图片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请回答:
(1)请列出郑和下西洋及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时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3)有人说,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海上力量的没落和欧洲海上力量的兴起。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这给对我们有何启示?
2.明朝时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2.7万人,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1492-1502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87人,首航船只为3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郑和、哥伦布远航有何目的?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明朝君权的加强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考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