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商务礼仪差异
商务人员在进行国际商务交往时,应当注意了解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礼仪常识。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各国商务礼仪差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各国商务礼仪差异
握手礼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许多商务场合中,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一般的礼仪便是握手和交换名片。不过,在这一点上不同国家的礼仪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起来看看各国的握手礼仪都是怎样的吧:
中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以接受西方式的握手礼仪,但更倾向于握得轻一点,还会稍微把目光放低一点,以示对对方的尊重。直视对方的眼睛,会被视为不尊重。
美国
在美国的商业舞台上,谁都可以先伸手。先伸手的人往往占有一定优势:建立控制权、主动权。并且时刻展现出一种直接和坦荡。积极主动伸手的女性可以打消男性考虑要不要伸出手的疑虑,并且,和女性握手要像和男性一样坚定。
日本
握手和鞠躬都是国际商务礼仪,握手的话要轻柔,对方鞠躬时你也要鞠躬。
俄罗斯
俄罗斯人通常会用力(有时非常用力)握手,如果你以前见到过对方,对方还有可能给你一个拥抱。俄罗斯男性会礼节性地亲吻对方的面颊,而俄罗斯女性则只亲吻本国人,只跟外国人握手。
法国
见面和离开的时候要与每个人都握手。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人握手轻柔,持续时间长度相当于美国的两倍,如果过快地抽出手来,就会被认为是在拒绝对方。一个男人可以主动向女人伸手,并“亲吻”女人的手背。
欧洲
虽然用的是西方的握手礼,但当东欧人和西欧人分开一段时间後,会再次握手。例如,动身去吃午饭,以及吃完回来,握手被视为有礼貌。
阿拉伯国家
男性朋友之间会在握手之後,拥抱并亲吻对方的面颊。当他们交谈是,他们还离得很近。如果你是一位前往某阿拉伯国家的非阿裔女性,请等男性先伸出手来,因为部分穆斯林男子不同女性握手。经常前往西方国家的很多阿拉伯商界女性见面时会握手,请等她先伸出手。
所谓“跨文化交流”,是指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沟通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跨文化交流通常可分为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其中,语言交际又分为口头语言交际和书面语言交际两种。非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进行的沟通交流,包括人们的表情、眼神、手势、视线接触、站姿、坐姿等等。服装也是人们传达信息的非语言方式之一。所有这些,都是交往个体向对方传递思想、信息和情感的外在形式。通常,双方都希望沟通交流能够顺利、成功,但很多时候,因为语言的差异和非语言习惯的不同,使得双方的交流存在很多障碍,甚至因为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了双方的误解。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大到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小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果不能了解和理解双方之间的差异,就会导致沟通交流困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一位美国教授来华访问。在华讲学三个月回去之后,得到的结论竟是:“中国人不尊重知识和学术”。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在中国的三个月之中,有很多中国人称呼他为“戴维斯先生”。这位学者是一位科学家,自从年轻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美国人均以“戴维斯博士”或“戴维斯教授”来称呼他,中国人叫他“戴维斯先生”时,他常浑然不觉是在叫自己。他还对中国人说:“你可以正式地称呼我为教授,也可亲切地称呼我为博士,或者是把我当作朋友,直接叫我的名字,但是不要叫我先生。”但是每每遇到陌生的中国人时,称之“戴维斯先生”者十之八九。他感觉非常不舒服,觉得中国人在故意贬低他,郁闷三个月之后,得出了“中国人不尊重知识和学术”的结论。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上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生”这个称呼是用于对高级学者的尊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先生”这个称谓就是对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和学者文人的尊称,如“屈原先生”、“鲁迅先生”、“蔡元培先生”等等。中国人称“戴维斯先生”,并不是把他当作一般男士看待,其实是很尊重他的,这就是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解。幸好当时戴维斯先生还没有听到有中国人叫他“戴老”——在中国称“老”是极为尊敬之意,美国人听来就是在侮辱他、嫌弃他年龄大不中用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除了语言交流的差异之外,商务人员在涉外交往当中还要特别注意非语言交流方式上的差异。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差异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涉外交往当中,人们为了表达尊重,除了言语之外,还要伴随有恰当的礼仪举止。握手是一种常见的国际交往礼节,但是如果见到日本、韩国及阿拉伯国家的女士,则不应主动要求与对方握手。拥抱和吻面的礼节常见于西方,在亚洲国家则很少使用。
据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任期间曾到一个阿拉伯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在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出于美国人的礼貌,他赞美王后的美貌并行了拥抱礼和吻面礼。这一举动使得国王十分恼火,但他强按怒火没有当场发作,结果宴会不欢而散。在西方国家,肯尼迪的这一举动不仅十分正常而且非常得体,但在阿拉伯人看来,赞美他人的妻子并拥抱、吻面是非常粗鲁失礼的举动——对他人的妻子是不可以热情地打招呼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商务人员在涉外交往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很多因误解导致的不愉快甚至关系紧张的事件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缘于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禁忌。
文化习俗、礼仪禁忌的差异,是导致双方不能顺利交流的重要原因。能够“入乡随俗”的前提是,大家必须在“入乡”之前就对“俗”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因此,商务在进行涉外交往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交往人士文化背景之下的礼仪习俗与禁忌,这样才能避免产生那些原本可以避免的误解、冲突或其它严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