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 > 公共管理专业案例分析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专业案例分析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公共管理专业案例分析毕业论文

  我们只有真正的把握论文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质,才能保证公共管理实践正确的发展方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篇一:《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目的建设区域性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方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开发标准化的接口对全市公共卫生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使之在一个平台上运行。结果对全市公共卫生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了集成,建立了区域性疾控业务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疾控业务统一平台信息管理。结论本平台的建设提升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区域平台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于网络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架构支持[1],国家、省、市各级疾控都建设了相应的疾病控制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省疾控综合业务平台、健康体检系统、检验信息系统、预防接种管理系统、职业危害监测系统等[2-6]。这些系统和平台涉及疾病防控和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了疾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大大提高[7-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防病控病形势,现有的一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亦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监测信息系统没有覆盖全部疾控业务,例如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以食品安全、职业卫生为代表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覆盖面小,信息欠准确,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以肿瘤、高血压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生发展危险因素基础监测数据分散,信息反馈慢。己建成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功能集中在监测数据的收集,缺少分析利用。同时由于各类业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各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和整合利用,存在信息孤岛[9-14]。根据疾控自身业务工作的特点,以整体、标准、实用、安全和可扩展为原则,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统一接口的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使各级业务系统和平台能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高效利用与数据共享[11-12]。

  2建设思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体系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各级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正在运行的免疫规划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卫生检验检测系统、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医院诊疗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国家和省系统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和机构的“信息孤岛”有机联合,加大数据的收集与共享,实现多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利用分析,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该信息平台使用标准化接口,不仅覆盖传统的传染病疫情,还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与评估,五大卫生领域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免疫规划综合检测与评估,区域早期症状主动监测与评估等[15-18]。

  3建设内容

  3.1基础业务工作管理开发与集成

  基于工作需要,开发疫苗冷链监测、生物制品管理、症状监测等新业务系统,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通过开发通用、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对基础业务工作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并可供相关部门方便接入,实现区域内防病信息的统一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数据中心建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房为核心,建设一个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配备综合通讯系统、高性能信息存储、处理等系统设备,研究建立一个具有多层体系结构,深度防御功能的硬件架构,将设备和应用表达为数据层,业务逻辑、表示层、用户层;设计涵盖重大传染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免疫规划、慢病管理等在内的多个数据库、知识库,建立数据交换、存储与认证平台。

  3.3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

  采用局域网和广域网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平台的范围和信息触角。以担负基层数据采集的监测哨点建设为重点,建立覆盖本地区监测哨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区域监测网络,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着重研究虚拟专网()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的应用,探讨监测点建立和长效管理的机制。采用病例监测和症状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主动监测,对各监测点如全市网络直报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监测点等实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采用相同的数据内容采集和报告标准,并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

  3.4风险分析评估系统的研究

  以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症状监测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等系统的集成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影响人群生活、学习、工作等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监测,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做深入研究,提升对相应数据的挖据、分析和利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平台建设与应用体会

  4.1技术架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平台建设采用B/S结构,以J2EE开发环境为基础。采用分层设计、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按照传统设计方式总体分为:数据层、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数据层采用Oracle数据库,数据持久层采用Java标准的JPA2.0技术标准,并采用Hibernate3进行具体实现。业务逻辑层选用的是Java标准体系中的EJB3.1技术,表现层采用JSF2.1技术并通过第三方类库PrimeFaces进行技术展现。平台建设重点主要包括核心数据的存储、处理和集成、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各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集成3部分。

  4.2建设情况

  对全市疾控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了初步整合,依托全市免疫规划数据中心及数字化门诊系统,完成了儿童免疫接种溯源功能和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分析与评估功能;通过汇聚全市各县市区疫苗冷链监测数据,实现疫苗存储安全及冷链设备风险分析、预警、及评估功能;实现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数据的集成,并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公共场所等检测分析模型,进行日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对全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全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业务要求,建立了全市从业人员健康证实时查询(包括APP端应用)、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数据分析模型;对全市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统一采集,开发了相关分析模型;通过与上级部门协调实现了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疫情数据的本地化落地,完成了传染病的数据自动采集和监测分析评估功能。

  4.3应用情况

  通过对全市各级疾控部门相关业务系统的整合与集成,使之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建立了区域性疾控业务数据中心,改变了以往各个业务系统彼此独立、信息互不交换的弊端。以往有关部门和领导需要了解相关业务数据时,需要通过某个具体系统的使用人员登录系统获得,信息具有滞后性。通过该平台,根据预先分配的用户权限即可实时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对传染病、慢性病、计划免疫、疫苗冷链、职业卫生、健康危害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时、全程监管。各级业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了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了互联互通。如慢病系统与医院诊疗系统对接直接采集病例信息、健康体检数据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换共享、健康证信息与辖市区疾控、卫生监督所交换共享、预防接种系统与疫苗冷链系统对接实现疫苗溯源管理。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引入各种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以直观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图、地图等多种形式,对该市疾控工作在平台上进行集中分析展示和预测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该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在提高信息系统共享、数据深入挖据利用、扩大网络覆盖面等方面准备进一步深化建设。

  5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框架,按照立足规划、统一标准、以业务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原则,进行了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探索,初步实现了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间、公共卫生与其它行业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使防病控病相关信息得到有效收集、快速传递和分析利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规范和提高该市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质量与工作效率。随着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与覆盖,将能够提高市区两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能力,促进联动应急机制的形成,为地区级开展公共卫生监测与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保障,对有效控制各类健康危害因素、降低各类疾病发病率、为政府提供决策辅助依据有重大意义。在该平台的建设中,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疾控业务本身有其特点涉及多部门、多用户、多地域,较为复杂,除了系统本身的建设,还涉及到相关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模式、业务规范、法律法规等内容。必须认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业务数据采集标准要统一,该平台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亦较大。文章结合该市区域公共卫生业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希望能为相关公共卫生业务平台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维,于中华.互联网技术对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影响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2):141-14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张业武,赵自雄,郭岩,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系统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4):17-1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马家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规划与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1,6(6):11-1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蔡碧,张迟,赵明江,等.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与实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47-50.

  [5]戴坤富,唐明亮,程小迎,等.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1):125-12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陈欣然,弓巧玲,程春荣,等.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6(9):1115-1130.

  [7]杨洋,王松旺,张英杰,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6(4):45-47.

  [8]吴冰冰,张玉玺,左志平.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043-1043.

  [9]简德友,陈言.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联动信息平台系统的建立与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37-1038.

  [10]陈林利,方红,赵燕萍,等.基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疾控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5):411-413.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篇二:《试谈试析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

  公共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未来发展状态和形式,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共同组成的,其中政府为了在公共管理中起主导地位,而且这种主导地位应保持长期不变。公共道德是由公共管理决定的,有宏观和微观两种公共道德组成,其中起表率作用的是政府公共道德体系。

  1.公共管理体系

  一般认为,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着重研究实践活动领域,后者则着重研究理论领域。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不做严格的区分。

  在我国,“公共管理”出现并广为使用只是近几年的事,虽然在解放前我国就引入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但是在解放后,1952-1953年的全国高校调整中,撤消了政治学的有关学科,行政管理学也在其中。直至1979年底,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才得到恢复和重建。后来国务院相关研究机构,修订了学科专业目录,将行政学、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从政治学归划到公共管理学中。从此公共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才算正式形成。

  所以在讨论公共管理的问题时,不仅仅要解读公共管理的体系构成,还要涉及行政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等相关的学科与行政管理关系,但国家有关部门对学科门类的编订,将公共管理学归属到管理学的门类中,似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定论,所以本文对这个问题不做太多的讨论。

  本文着重讨论的是行政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关系还有公共管理体系这三个问题。

  1.1行政和管理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管理和行政体现在人类社会活动同一过程中的两方面,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即要有管理,又要有行政。而与管理不同,行政天生就具有“公共性”,一般的行政事务微观的主体要两个人以上。在传统社会中,行政就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的行政性质和现在的国家社会行政有区别而已。而现今管理与行政遍及整个人类社会,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是等同,并列还是包含隶属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一般来讲管理是侧重在特定的组织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分配各种资源,达到组织的目的,可以细致到具体事务的处理上;而行政则是比较宏观的,侧重于对全局的战略行动处理。马克思说,行政是国家的活动,掌握国家政务和公共社会资源活动。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国家在社会产生时位置就在社会之上,因此,国家行政具有宏观性,涉及到谁执政,如何执政等问题。当我们把行政定位在对全局重大事件的把控上,“行政管理”就有了特定内容和新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过学者的多年研究,将行政和管理关系界定为:行政层级与行政性质成反比,而与管理性质成正比。即行政层级越高就越具有行政性质,而具有较少的管理性质。从横向上看,往往领导职位上的公务员更具行政性质,而非领导职位的公务员更具备管理性质。我国政府经常在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不该管,管不了的事情,和不同部门的推诿、扯皮现象,都是由于在理念上没有清楚的划分行政管理角色所造成的。

  1.2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关系

  行政在天生就具有“公共性质“,夏书章认为行政管理学,实际的英文原文就是公共管理学,从这个角度看,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表现为以下几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学科分类上看,行政管理属于二级学科,公共管理属于一级学科,显然不能把他们等同看待,他们在学科内涵和外延以及研究的主、客体内容都是不同的。

  从静态维度看,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公共管理在狭义上指的是公共管理中政府的管理,而在广义上指得不仅限于政府工作;行政管理在狭义上是仅指政府的管理,而在广义上非政府的机构也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动态维度上看,行政管理是先于公共管理行动的,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未来发展及展望。公共行政是在近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在未来的社会中,行政管理超越公共管理的范畴,但属于行政发展的两个阶段。公共管理是由公共行政发展而来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构成中,公共管理中又会形成行政的形式和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价值取向上看,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中国行政管理学有三大学派,夏书章派,郭济学派和欧阳雄飞派。其中郭济学派的影响比较大,曾经掀起了一阵“公共管理学”热潮。但此学说认为世界上没有“公共管理一说”只有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理,这是对公共管理学的曲解。各个学说知识讨论的侧重点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实际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都突出了管理的“公共”性,不同点在于侧重行政还是侧重管理。其实从实践的角度上看“公共行政管理”是既有管理又有行政,可以作为行政和管理之间的媒介。

  1.3公共管理体系

  以当下中国的来看,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是值得提倡和发展的。从政府为主体到社会为主体公共管理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政府作为管理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还尚未完全发挥。公共管理是相对私人管理而言的,一方面私人行政管理是不属于国家和政府的管辖范畴,如果越界管辖会侵犯到私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私人行政和私人管理,以及非政府组织,也有公共事务,对这些公共事务的管理也可以称作“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可非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国家机构的行政管理,它具有权威,广泛,多样的特点,第二种是私人行政和私人管理组织结合体,它其实是放大了的私人管理;第三种是非国家机构的公共组织。我国现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现在效仿其他国家公共管理体系的多元化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必须要加强以政府为主导,发挥政府在公共管理的参与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是符合我国道德体系和社会发展水平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公共道德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道德可以分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等,人们通常把社会道德称之为“社会公共道德”或者“公民道德”简称“公德”,但是本文中研究的公共道德是基于社会管理体系的,不同于公德。公共管理的体系类型决定着公共道德的体系和类型,有什么样的公共管理就有什么样的公共道德。政府行政管理必然会存在相对应的公共道德,政府公共道德属于职业道德的一种。政府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要履行的职能包括社会管理和阶级统治,这导致了政府公共道德的特殊性。这种既体现了社会阶级属性又体现了社会管理的综合道德,叫做行政管理的公共道德或者叫做道德的公共性。它在公共道德体系中起着表率和示范的作用,无论正负方面都影响重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张康之教授指出公共管理是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和伦理道德基础上的,公共管理活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活动,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公共利益的实现。在所有的社会活动中公共管理是直接服务于公众利益的,所以,在公共道德素养是公共管理中最具现实意义。不论是公共利益的保障方面,还是社会生活的指导示范意义方面,公共道德都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通过本文对公共管理的阐释,认同陈庆云先生的三级公共管理体系,认为公共管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那么公共道德就应该分为政府道德,非政府的公共组织的道德和公民道德三方面。从公共管理各种类型的角度上来看,公共道德体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国家机构的政府以及私人的行政管理道德以及作为政府公共职能的公共行政组织管理道德的宏观公共道德体系,或者叫宏观道德生态,这种体系下公共道德的承担者因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而变得多元化了,如同政府不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一样。其二就是政府行政所承载的道德体系,它主要有四个内容组成,分别是:政府的理念、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谓以德治国,主要是指以德治人,尤其是政府的公共行政人员。相对于政府公共管理人员的公共道德相比,公共道德化的政府里面,机构设置,政策制度,决策更具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道德化的政府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决策建设,才能使政府工作人员将道德牢记于心,行为和行政管理工作更具道德化,更好的为民谋利。

  3.结语

  无论公共管理还是公共道德,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我们的一切研究都要从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实际的生活中,既要防范公共行政管理中私化倾向的出现,又要防止公共道德体系中理想化道德的倾向出现。当公共管理偏离了公共性的规范,人们就很难在公共管理领域凭借道德理想,走出困境。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115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