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战略论文范本(2)
经济发展战略论文范本篇2
论名牌战略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引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名牌战略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有力保障,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施名牌战略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意义[1]。名牌的多寡不仅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且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还影响着我国的营业收入。各地区必须充分发挥名牌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赖其特有的自然资源、工业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名牌战略,现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既可从根本上增强西部地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又是缩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有效的重大战略之一。[2]
1 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 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西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客观需要
名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学术界至今仍存在着概念诠释上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它是名牌商标、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统称,有学者将中国名牌划分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可见名牌的经济意义广泛而深远。由于名牌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以创造大量名牌商标、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来促进西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贵州茅台”、“五粮液”、“太白”、“西凤”等驰名商标拥有企业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力争创名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强化企业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味,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落实。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 实施名牌战略是适应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层次上升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行为中的“按牌购物”、“认牌消费”将占据越来越重的比例。而名牌商品从众多的品牌中凸现出来,作为具有高质量、高信誉、高附加值内涵的商品,经常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进而围绕名牌形成一巨大忠诚的消费群体。据笔者调查了解,近年来各种消费品市场的集中度均呈现出不断提高之势,尤其是服装、家电市场,市场购买力向强势品牌倾斜的特点非常明显,名优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不断提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企业想要引导消费潮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树立并坚持品牌意识,以创建名牌活动为载体,在争创驰名商标过程中求得跨越式发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高品位需求,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2 实施名牌战略可增强西部地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1 企业品牌价值与营业收入相关性实证研究 由于影响营业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无法考虑所有因素,所以需要假设其他因素不会影响营业收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品牌价值和营业收入进行两个变量的相关性研究。[3]
2.1.1 数据来源 通过对比世界品牌实验室、《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中国品牌研究院、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资公司)和胡润百富等机构对我国企业品牌价值的评估报告后,我们选择由京资公司与睿富集团共同研究并发布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获得了从1999年到2009年中品牌价值前100名企业的品牌价值。为了研究数据真实有效,我们选择出现频率比较稳定的企业。除去未上市企业的企业品牌后选择了覆盖八大行业的24个品牌作为研究对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家电业:海尔、美的、小天鹅;②食品、饮料行业:双汇、雨润、五粮液、古井贡、青岛啤酒、燕京啤酒;③纺织、服装行业:鄂尔多斯、波司登;④电子行业:联想、TCL、长虹、康佳;⑤化工、医药行业:白猫、哈药、999、三精、白云山;⑥零售业:国美;⑦制造业:金德。
2.1.2 研究过程及结果 将所选取的24个样本企业连续11年可获得的品牌价值和相应年份的营业收入进行统计取得158组样本数据,将所得样本企业的品牌价值作为自变量,对应年度该企业的营业收入作为因变量,通过对158组样本数据进行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得到所有样本企业的品牌价值和营业收入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研究发现,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对营业收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此也证明了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行为是有作用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得到品牌价值对营业收入有促进作用的结论后,为了继续探索不同行业的企业品牌价值对营业收入影响的差异,笔者对158组样本数据按照不同行业进行数据分类,最终获得五大类行业的数据,即纺织、服装行业;家电行业;电子行业;组食品、饮料行业和化工、医药行业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每个行业的企业品牌价值均与营业收入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且不同行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不能盲目追随其他企业的品牌战略,而应该根据本企业产品特点和行业的独特性,从顾客的消费需求出发,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品牌战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 实施名牌战略对于西部地区企业的重大意义 以上实证分析表明,实施名牌战略对于提高西部地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企业首先要做出“特色”与“品牌”,做出“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要生产出别人难以生产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注意形成产业集群和区域集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1 实施名牌战略可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坚持推行名牌战略,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扩大了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对外交流,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涌现出四川长虹、西安民生、秦岭水泥等大型企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实现了规模发展,成为西部企业敢创名牌的表率和领头羊。
名牌战略的稳步推进及其示范效应,使得西部各地的品牌意识普遍提高,发展和保护名牌的良好氛围日渐形成,企业的品牌建设如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等有了较大提升。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西部12省区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为45.3万件。其中,近3年累计注册商标26.6万件,相当于前28年的1.2倍;地理标志注册量大幅上升,仅2010年就注册96件地理标志,相当于当年全国地理标志注册量的36%。同时,西部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成功培育出一批具有西部区域优势的品牌,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城乡统筹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2 实施名牌战略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近年来,西部地区的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仍需在品牌的提升、拓展、运用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商标价值在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为了支持西部地区推进名牌战略,国家工商总局不断加大对西部实施名牌战略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目前我国政府的扶持政策包括: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西部地区注册申请商标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西部注册和发展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商标;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服务商标的注册,贯彻实施服务业商标战略,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继续针对西部依法报送的驰名商标认定申请给以适当倾斜,加强依法认定和保护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驰名商标的工作力度。同时,激励和帮助西部企业注册国际商标,提高西部商标国际注册的申请量、注册量。
3 实施名牌战略可缩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年前,我国名牌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东多西少”的格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认定第一件驰名商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实施名牌战略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中国名牌”绝对数量呈三大梯级依次递减。第一梯级除了北京以外全部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名牌在我国“三大名牌”中所占的比重很低。
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估认定工作是在21世纪初开始正式进行的,这里以当时东、西部地区中国驰名商标的发展情况来说明中国名牌的梯级发展格局:东部地区作为名牌大户,其驰名商标占到全国驰名商标总数量的6成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的24个省市区拥有的驰名商标总量还不到全国的40%,尤其是远远落后的西部地区,在全国驰名商标总数中只占有极小的份额;东部地区驰名商标的发展仍然保持着强劲势头,起步较晚的中部地区驰名商标的发展相对平稳,而西部地区的驰名商标发展则明显有较大起伏,与西部地区的差距有可能继续扩大。西部地区名牌发展何以如此滞后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西部地区当时仅有的39件驰名商标中,属于中间产品的只有3件,它们是“盐桥”钾肥、“金驼”电解镍、“河套”面粉,其余的36件全是最终产品或者可用于最终消费。
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西部地区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品附加值有所提升,名牌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级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例大大降低,同时其驰名商标数量在全国驰名商标总数中所占比重大大提高。2010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确定首批41个商标战略示范企业、53个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其中位于西部的企业13家、西部城市15个,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31.7%和28.3%。10余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充分证明,名牌战略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凡重大,成效卓著。西部名牌的产生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西部名牌的生存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西部名牌的发展有着宽松的社会环境。那么,随着西部人民名牌意识的日渐提高,形成传播名牌、保护名牌、支持名牌的良好社会风尚,已是指日可待。
经济发展战略论文范本(2)
上一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下一篇: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