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新经济学 >

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时间: 朱玲1 分享
  摘 要: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增速的下滑和出口企业的倒闭将加速我国企业经济结构和规模的调整,广大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分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大学生们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迷茫、恐惧、不知所措等情绪,这时候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意义 措施
  
  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新经济形势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高校必须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的意义
  1. 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素质。这两个方面虽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直接影响和瞬间转变的,但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可以向大学生介绍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展现自我的能力;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
  2. 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
  择业是人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因此,职业的选择既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更是对人生幸福的选择。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不足,职业目标不确定,容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犹豫不定,走弯路,甚至找不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恰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这样的帮助。
  3. 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就业指导通过对行业形势进行分析、对就业趋势进行预测,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风向标。同时保持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使得供需信息畅通,解决了供需不相匹配的问题。
  二、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1、加强就业政策指导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及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的就业规定和学校的具体实施意见。以克服学生择业时思想上的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走出择业的误区,消除择业时的困惑、幻想,从而增强择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2、加强就业信息指导
  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预测就业动态,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时发布信息,让所有的毕业生都知晓国家有关政策和人才的需求情况。要将毕业生的表现、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奖惩情况等录入计算机和制成表格,随时供用人单位查阅,向用人单位推荐。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场所,配备相关设备;建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和就业资料阅览室。
  3、加强就业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伴随就业指导全过程,要贴近学生就业实际,力求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还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方向、岗位特质、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等等,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发展方向。
  4、加强就业心理教育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心理、急躁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依靠等待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如果不及时对大学生的这些心理进行调适,就会妨碍正常的就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择业和今后的发展。要结合实际,分析产生这些心理的主观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传授就业技巧、调整择业观念、分析就业形势等各种方式来疏通思想疙瘩,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定位,找到满意工作。
  5、加强就业技巧指导
  通过技术指导,可以帮助毕业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择业目标,以便在不同需求形式下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其次,帮助毕业生掌握自我推荐的方式、应聘和面试的技巧,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避免走弯路;再次,帮助毕业生树立竞争意识,以便在求职择业中保持主动。
  6、利用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得广大学子更加感性的认识社会,提高了社会认知度,包括对社会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认知,这对于青年学生定位人生谋求个人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引作用。
  7、加强创业指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则是就业之源。通过创业教育,促使大学生在夯实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素质,使大学生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毕业后就具有了更强的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学生也要开阔思路,善于学习,寻求多种形式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表面上是个人行为,其实,它与学校的发展、声誉和稳定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高等学校是国家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工作者们应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贯彻“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以“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择优推荐”为原则,通过“双向选择”,不断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于晓光.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沈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3期
  [3] 杨春郁.大学升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6年2期
4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