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孝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
时间:
匡永一1由 分享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孝文化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生群体中对父母过分依赖的情况屡见不鲜,自杀事件也是频频发生。这种一方面非常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不珍惜父母所赐生命的矛盾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缺乏基本的孝心。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缺乏孝心的心理原因,阐明了加强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孝文化的有效途径,包括:整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结合科学发展观进行孝文化建设等。
?引文:
?回顾一下2010年发生于上海某高校的两个案例:
?一:9月,一女生凌晨1点发现蚊帐里有蟑螂,立即打电话向父母求助。其父半夜起床上网查找到校长电话,校长联系书记,书记又找辅导员,辅导员求助于其宿舍管理员解决了蟑螂问题。而该管理员就住在女生宿舍楼的一楼,五分钟就能解决的事,结果绕了一大圈,惊动了很多人。
?二:6月20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当晚,一女生爬上宿舍楼6楼,经过短短两分钟的徘徊,便纵身跳下,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据调查,该女生跳楼的原因是白天的考试中被发现作弊,将会受到处分。
?案例一中的女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过分依赖父母的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困难大小,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案例二中的女生代表了另一部分不珍惜生命的大学生。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决定放弃生命的时候却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所有人都是由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生命受之于父母,首要的事情是学会孝。而当代大学生严重欠缺的正是孝。
?一、大学生“孝”的缺乏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古人以爱护身体发肤来表达自己的孝心,而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自杀率为0.02%,这个比率还被称为“正常比率”。
?很多大学生在轻生的时候,完全不会顾虑这会给父母及家庭带来的伤痛。知名社会学家柳中权说,“46%的人对自杀的思考时间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从自杀意念的产生到自杀行为的付出,一条鲜活的生命在5分钟之内便终结了。根据对上海市杨浦区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①。这充分反映出大学生自杀问题的严重性,也从侧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孝”的缺乏。
?二、当代大学生“孝”缺乏的心理原因
?1.大学生普遍存在自负的心理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考上大学后,自以为成为“天之骄子”,便目空一切,丝毫不将父母的谆谆教诲放在心上,甚至对老师的教育也不屑一顾。有些丧父(母)或父母离异、再婚等特殊家庭环境的大学生,其父母存在着亏欠儿女的心理,对子女过于顺从,更使得他们养成了颐指气使、孤傲自负的个性。
?2.大学生自我中心主义严重
?当代大学生都是父母和家庭几代人关注、呵护的重点和主角,长辈们的过分关注和宠爱使得他们养成了理所当然的心理,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产生“读书是给父母读的,上学是给父母上的”这种错误想法,普遍自我中心主义严重。走进大学校门,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成了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角色地位的转变使很多自我中心主义严重的大学生产生失落感和焦虑紧张的情绪。此时,若欠缺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这种失落和焦虑情绪很容易演变成对前途的迷茫彷徨以及悲观、绝望的极端主义情绪。
?3.大学生普遍缺乏积极进取的心态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迈进大学校门,就可以彻底告别高中时代埋头苦读的日子,开始享受生活。很多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无论学习、生活都表现出得过且过的状态,认为“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道路,却往往忽略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忽略自己的选择对父母及家庭的影响。
?论文摘要:大学生群体中对父母过分依赖的情况屡见不鲜,自杀事件也是频频发生。这种一方面非常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不珍惜父母所赐生命的矛盾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缺乏基本的孝心。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缺乏孝心的心理原因,阐明了加强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孝文化的有效途径,包括:整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结合科学发展观进行孝文化建设等。
?引文:
?回顾一下2010年发生于上海某高校的两个案例:
?一:9月,一女生凌晨1点发现蚊帐里有蟑螂,立即打电话向父母求助。其父半夜起床上网查找到校长电话,校长联系书记,书记又找辅导员,辅导员求助于其宿舍管理员解决了蟑螂问题。而该管理员就住在女生宿舍楼的一楼,五分钟就能解决的事,结果绕了一大圈,惊动了很多人。
?二:6月20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当晚,一女生爬上宿舍楼6楼,经过短短两分钟的徘徊,便纵身跳下,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据调查,该女生跳楼的原因是白天的考试中被发现作弊,将会受到处分。
?案例一中的女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过分依赖父母的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困难大小,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案例二中的女生代表了另一部分不珍惜生命的大学生。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决定放弃生命的时候却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所有人都是由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生命受之于父母,首要的事情是学会孝。而当代大学生严重欠缺的正是孝。
?一、大学生“孝”的缺乏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古人以爱护身体发肤来表达自己的孝心,而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自杀率为0.02%,这个比率还被称为“正常比率”。
?很多大学生在轻生的时候,完全不会顾虑这会给父母及家庭带来的伤痛。知名社会学家柳中权说,“46%的人对自杀的思考时间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从自杀意念的产生到自杀行为的付出,一条鲜活的生命在5分钟之内便终结了。根据对上海市杨浦区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①。这充分反映出大学生自杀问题的严重性,也从侧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孝”的缺乏。
?二、当代大学生“孝”缺乏的心理原因
?1.大学生普遍存在自负的心理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考上大学后,自以为成为“天之骄子”,便目空一切,丝毫不将父母的谆谆教诲放在心上,甚至对老师的教育也不屑一顾。有些丧父(母)或父母离异、再婚等特殊家庭环境的大学生,其父母存在着亏欠儿女的心理,对子女过于顺从,更使得他们养成了颐指气使、孤傲自负的个性。
?2.大学生自我中心主义严重
?当代大学生都是父母和家庭几代人关注、呵护的重点和主角,长辈们的过分关注和宠爱使得他们养成了理所当然的心理,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产生“读书是给父母读的,上学是给父母上的”这种错误想法,普遍自我中心主义严重。走进大学校门,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成了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角色地位的转变使很多自我中心主义严重的大学生产生失落感和焦虑紧张的情绪。此时,若欠缺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这种失落和焦虑情绪很容易演变成对前途的迷茫彷徨以及悲观、绝望的极端主义情绪。
?3.大学生普遍缺乏积极进取的心态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迈进大学校门,就可以彻底告别高中时代埋头苦读的日子,开始享受生活。很多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无论学习、生活都表现出得过且过的状态,认为“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道路,却往往忽略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忽略自己的选择对父母及家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