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2)

时间: 胡治中1 分享

三、限制规模扩张,规范招生行为
现在在一些地方,一些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凭借自身优势盲目扩大办学规模,造成了地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如一些国家重点学校,大搞圈地运动,动辄成百上千亩,班额由原来的五、六十个扩大到八、九十个甚至一百多个,学生人数也由三四千人增加到五六千人、七八千人甚至上万人。典型的如四川达州市第一中学,学生人数达到12300多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校。反观一些薄弱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人数少,教室空荡荡的,教师不安心教,学生不安心学,人心思走。没有学生,哪来的效益?没有效益,教师纷纷逃离如漏船,哪来的教育质量?教育上的马太效应——名校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薄弱学校更加雪上加霜,两极分化严重,差距进一步拉大。据对某市的3所重点学校和3所非重点学校进行调查,重点学校新生招生计划是2150人,实际完成招生6500多人,是招生的302%;普通学校完成招生任务最好的是97人,最差的6人,出现了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的尴尬现象。重点学校为了选拔更多更好的优生,往往举行公开招考,前100名的免择校费,几千人报考,门庭若市,热闹非凡;而薄弱学校却门可罗雀,老师上门送录取通知书、做宣传动员,往往收效不大。每年五、六月份,各地生源大战如火如荼:报纸报刊、电视广告、宣传资料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各个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向学生家长许诺者有之,向学校教师给回扣者亦有之,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为学校拉生源的“人贩子”,介绍一个学生就读给多少钱,在一些山区农村颇有市场,变相地加重了学生家庭的负担。
目前,择校风越演越烈,择校风居高不下,奥数班屡禁不止……根源在哪里?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择校结果导致了更大的不均衡。有关专家认为:择校风打破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则,使升学制度由原来的“高分者上”成为变数很大的“综合考量”,其中包括分数,也包括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交上昂贵的择校费,意味着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则面临着借债上学,社会上因无力筹措学费而死人的事时有所闻。这种情况有悖于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从表面上看,择校高收费是学校的责任,实际上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一是社会与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二是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三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转轨之间的矛盾;四是招生制度和办学体制不适应教育发展的矛盾。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关键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缩小与重点学校的差距,实现平等教育;二是依法治教,规范义务阶段的办学行为;三是加快升学考试和督导评估制度的改革。科学的考试和评估制度,将有助于弱化“应试教育”和择校的倾向。首先,小学升初中要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使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成为一个完整的学段,中间再没有选拔考试;其次,初中升高中应提倡多种升学办法并存,积极进行创办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办学模式的试验,大力发展多层次、多规模的职业教育;再次,改革高考制度,注重知识考核和能力实践并重;又次,改变以升学率高低为主要指标评估教育政绩优劣、办学水平高低、教师工作好坏的做法,为师生创设和谐环境,发展其个性和特长。
四、规范各种收费行为
义务教育是公益事业,教育部门应是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服务行业。然而,现在不少学校开始将义务教育纳入到教育产业化的轨道。其表现为:通过不同的办学形式,寻求最大的经济价值。据调查:一些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在招生时,会尽量将招生任务压低,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招择校生,往往择校生的人数是正取任务的3-5倍。钱也是按分论价,分不够,钱来凑,差一分缴择校费100-1000元不等;有的学校为了广辟财源,办起了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愿意读这些班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但每个学生至少要多交3-5万元的赞助费。现在社会上呼声高了,意见大了,怕家长说学校乱收费,就让学生带个纸条回来,让家长在上面签个字,表明学校的收费是征得家长同意了的,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是社会赞助费。事实上如果你不签字,你的孩子在他那个学校读书就会受到刁难,就会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在我们社会对学校还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学校利用自己占据着的全社会共同积累起来的公共教学资源,或明或暗地威逼你“自愿”交那些不合理费用的时候,你只好被迫“贡献”出学校想要的费用的同时,也“贡献”出他们同样想得到的你的虚假自愿。
巨额的择校收费一方面将大多数受教育者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又刺激了这种非义务的办学行为。其结果,更是拉大了学校之间在办学实力及水平方面的差距。如果政府部门严格规范义务教育制度下的各种收费行为,控制并降低改制学校及其他办学形式的收费标准,这样,既可以满足更多的受教育者对教育的特殊要求,又能有效遏制一些名不副实的办学形式,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正轨,即真正地为大多数受教育者服务。
五、重视入学的宣传指导
就近入学,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时应该享受的一条基本原则。然而,一些望子成龙成凤的家长却违背了这个原则,舍近求远,贪慕虚荣,把子女送到较远的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人为地给自己在经济上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给他们子女造成了不必要的身心负担,特别是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据笔者对四川达州市某重点中学一个实验班的调查得知:这个班原计划招收40人,实际招收50人,每生交实验费2.5万元。80%的学生是从各个县考上来的,由于远离父母,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对该校的学习生活方式不太适应,不但成绩没搞上去,而且普遍滑坡,偏离了家长的初衷。还有20%的学生是未经考试,或因主管权力部门或因要害垄断部门或因托人说情走后门进来的,成绩本来参差不齐,与一些优生放在一起,本就有鸡兔同笼的感觉,家长为了虚荣,硬是强塞了进来,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一些学生成绩跟不上,家长又将子女转到更远更大更好的学校就读,除了新交一笔昂贵的择校费外,原来交的赞助费学校是一分也不退。家长的血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可怜天下父母心,却还乐此不疲。
目前社会上刮起的择校风,有很大的非理性的成份。很多家长不是根据孩子需要就学,而是盲目跟风择校,这在很多方面无形增加了孩子成长的成本。同时,也正是家长的盲目择校,舍近求远,造成了学校之间生源不均,即:重点学校门庭若市,其生源供过于求,反过来又增高了入学的门槛;而非重点学校则门前冷落鞍马稀,学生稀稀落落,甚至出现了老师多于学生的怪现象,使供求矛盾更为突出。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不好的歪风,就是各校在生源争夺战中大打虚假广告,吹嘘学校如何之好、学费如何之低、师资如何之雄厚,等把学生招进去后,学生才直呼上当,学费也不是如何之低,而是钝刀子割肉,变着法儿慢慢来。因此,建议相关教育部门除采取一些行政均衡手段,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家长在学生就近入学问题上的宣传指导,对招生学校进行分析识别,纠正普通老百姓在子女入学问题上的盲目追求和相互攀比,合理使用现在的教育资源。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我国现实教育的客观反映。解决好这个问题,既有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我们的各级政府,特别是主管教育的行政领导,认真履行义务法,调整教育政策,真心实意为广大人民群众办教育,那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还是有希望的。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