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点滴体验
时间:
周文婧 1由 分享
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一、要对学生有信心,相信他们有能力学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更强烈。”要真正地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忙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的双眼,不要只盯住书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学生的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觅丰富的食粮。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设置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角,使他们能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主动地去探索、创造。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讲、少讲,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习了“观察物体”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四个正方体的不同摆法,以及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形,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去观察、去发现哪些图形从哪一面看到的是相同的图形,从哪一面看到的是不同的图形,加深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体验。
其次,要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问题要尽可能大、宽,要有思考的价值,有探索的空间,要避免那种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认识20以内的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复习题:试试你能写出多少个?7+□=□ □+□﹥□+8 □-7﹤20 学生练习时兴趣盎然,答案多种多样,既复习了2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又巩固了20以内数的运算。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非常规或具有创新意识思路或解法,要即使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于学生的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即使有误,也不要轻易下结论,终止学生的解答或讨论。
三、正确引导,敢于放手。
在学生主动学习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一只蚂蚁从上海爬到南京只用了3分钟,这是为什么?”有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这时我告诉他们:学了比例尺,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就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其次,关键之处的引导、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而且能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自己主动去探索、去验证。再次,当学生完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时,教师要及时知道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总结规律,以得到结论。
四、 强化实践,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做,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1、画一画,移一移。
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后,让学生把学过的平面图形画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练习,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画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有些学生还把一个图形平移了两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平移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摆一摆,分一分。
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后,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共同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才能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一、要对学生有信心,相信他们有能力学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更强烈。”要真正地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忙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的双眼,不要只盯住书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学生的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觅丰富的食粮。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设置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角,使他们能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主动地去探索、创造。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讲、少讲,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习了“观察物体”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四个正方体的不同摆法,以及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形,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去观察、去发现哪些图形从哪一面看到的是相同的图形,从哪一面看到的是不同的图形,加深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体验。
其次,要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问题要尽可能大、宽,要有思考的价值,有探索的空间,要避免那种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认识20以内的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复习题:试试你能写出多少个?7+□=□ □+□﹥□+8 □-7﹤20 学生练习时兴趣盎然,答案多种多样,既复习了2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又巩固了20以内数的运算。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非常规或具有创新意识思路或解法,要即使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于学生的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即使有误,也不要轻易下结论,终止学生的解答或讨论。
三、正确引导,敢于放手。
在学生主动学习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一只蚂蚁从上海爬到南京只用了3分钟,这是为什么?”有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这时我告诉他们:学了比例尺,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就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其次,关键之处的引导、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而且能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自己主动去探索、去验证。再次,当学生完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时,教师要及时知道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总结规律,以得到结论。
四、 强化实践,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做,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1、画一画,移一移。
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后,让学生把学过的平面图形画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练习,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画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有些学生还把一个图形平移了两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平移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摆一摆,分一分。
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后,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共同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才能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