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成长

时间: 黄心成1 分享
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催化剂,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创造的门户将无法开启。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对学生来说,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因此,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优美画面等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景氛围,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引发他们涌动的情思,引领他们走进文本,亲历故事,感受场景,见识人物。
二、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刘勰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凡是感人的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感情的传达借助的是语言。通过诵读,体味语言的韵味,可以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之中,深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身心受到陶冶。因此,要加强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境。教师要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尽情地读,在读中把握作品的情感。 许多优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诵读,如:“配乐朗读”、“自主选择读”、“自我欣赏读”、“对手挑战读”、“群体评议读”“课本剧表演”,甚至鼓励学生边诵边舞,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对美的体验。正是这样反复的诵读、品味、感悟,犹如春雨润花,清水溉稻,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语言文字中口诵心维得以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三、拓展延伸,丰富情感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于情,此时如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知识储存、生活经验、联想与想象进行拓展延伸,既丰富课文的意蕴,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在生活中,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有一定的体验的,这些体验和阅读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有相通的一面。只要巧妙地加以牵联常常神奇般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阅读沈复的《闲情记趣》让学生讲述童年趣事,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引导学生去读自己的母亲、自己的人生,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体悟母爱,感悟人生,进而引发学生对人的生存意义进行思考,向课外甚至向学生的一生进行延伸。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个人生命的局限,感受人生的博大,触摸人间的喜怒哀乐,从而使生命变得丰富、充实、开阔起来,去领悟人生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突破教材的局限,向课外拓展,向生活延伸,引进时代的活水,用人类文化精髓塑造学生灵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进行精神垫底。
四、写作实践,倾吐情感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写作实践把这些体验烙进他们的心里,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使他们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里的“写”,可以是在学习课文时与课文阅读紧密结合的片段性的写,也可以是一个阶段的学生后对某个主题或话题感悟的倾诉。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三单元时,阅读朱自清的《春》,可以在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段后指导学生用一两个比喻句表达对春的感受,而在学习完本单元之后,则可以让学生完成完整的习作,倾诉自己对自然的认识。总之,通过写的实践,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诉之于文字,从而促使了阅读主体体验的积淀、发展与升华。
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情感的世界的钥匙。我们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融入到文本所创造的那种境界中去,也才能让阅读教学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世界。正如著名学者童庆炳所说:“我感到忧虑的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们,不会正确运用自己的笑和哭。为了生活和感受,我们需要美丽的笑和充满魅力的泪。当语文课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流下眼泪来的时候,那么语文课就成功了。”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场景、引导学生诵读、做好拓展延伸、合理安排写作实践……开掘、激活、并提升学生富有价值的情感体验,让情感之泉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缓缓流淌,奏出和谐动听的生命协奏曲。
3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