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2)
1989年,在苏东剧变的影响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大改变。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中国联合施压,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国际形势严峻,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指出:“对国际形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7]由此,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外交制定出统揽全局的外交“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对于国际形势,十四大报告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10]在对外战略方面,十四大指明:“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10]“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10]同时,中国对待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态度也更加理性、谨慎。这一时期,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立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十五大也继续奉行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指出中国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11]在身份定位上,十五大指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11]并明确表示:“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后中国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加之于人。”[11]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所持有的谨慎态度。
从这四次党代会报告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至世纪之交,中国逐渐摆脱激进的革命者身份,以一个谨慎参与者的身份,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家关系,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拥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融入国际社会。这一身份的改变,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也符合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三、十六大至:负责任大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把中国送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十六大到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一阶段中国对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身份定位在继承中创新。一方面,中国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又以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强大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事务,勇于承担国际责任,逐步构建起“负责任大国”形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十六大围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节奏,提出了“共同发展”这一新概念。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12]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外交的论述继续延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13]中国坚持同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13]并指出“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13]在对外战略方面,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3]可以说,这一阶段,中国在对外事务中的心态更加开放也更加自信,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参与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加快步伐融入世界。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际环境风云突变,金融危机的蔓延,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西方国家不断炮制的“中国威胁论”以及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仍然坚持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明确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14]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14]向世界发出了更加铿锵有力的声音,明确表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14]
从以上三次党代会报告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逐步摆脱受害者的心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投身国际事务。此时的中国已经彻底抛弃了“革命外交”特色,在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有为,从一个独善其身的“谨慎参与者”逐步向兼济天下的“负责任大国”身份迈进。这一身份的转变,一方面是基于强大国力基础上国内继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国际体系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望而带来的压力和动力。而这一身份的建立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对国家身份的准确定位和把握,有利于一国明晰自身在国际格局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以实现本国利益。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从党的八大到这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文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对自身的定位和国际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转向为谨慎的参与者,时至今日则向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发展。这一系列身份的变化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国际局势判断演变的结果。准确把握这一变化趋势,有利于我们从纵横两个方向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认知中国未来的外交走向。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林彪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全记录(3)[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5]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全记录(3)[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6]华国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全记录(3)[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