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论文参考4000字(2)
军事理论论文参考4000字
军事理论论文参考4000字篇二
《军事变革中军事科技文化的创新》
摘要:军事文化是推动军事变革的先导力量,人类军事历史的跨越,必然首先发轫于军事文化的突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推进,如何创新军事科技文化,从而有效推进我军战斗力的提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军事变革;军事文化;信息科技
0 引言
当今时代正在持续兴起的新军事变革,其实质就是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军事文化的重大变革。当代中国先进的军事科技文化是军事文化中最有生命力、最具革命性的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文化根基。探索和创新符合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军事科技文化,是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1 创新军事科技文化,必须提升先进军事科技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世界上的军事大国都把取得科技优势作为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决定因素,极力巩固自身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强国地位。国际军事竞争日趋激烈,为军事科技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军事科技的进步发展对战斗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军事科技既是战斗力又是文化。军事科技文化是军人履行职能时所必须具备的科技意识、科技文化素质、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是否用先进的军事科技文化武装军队,是衡量一支部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克敌制胜的关键。军事科技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不断创新和丰富军事科技文化的内涵。动力机械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催生了机械化作战理论,相对应的军事科技文化就包括强调官兵对机械装备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作战理论、非接触战争理论应运而生,此时,军事科技文化又包含了要求军事人才必须具备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更新以及军事环境的变革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形式的军事科技文化。当代军事文化对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和促进主要体现在军事科技文化的功能发挥上。先进的军事科技文化可以通过观念先导、精神激励、制度规范等文化功能的发挥,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就必然要加快军事科技文化的创新。创新军事科技文化首先要注重更新思想观念,克服陈旧保守的思维方式。建国以来,中国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明显增强。然而,我军现代化水平和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与当前的形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面对新的军事技术的挑战,中央军委提出了中国军队要尽快完成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历史任务,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质量建军的客观要求。我军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战斗力标准来构建和创新我军军事科技文化。为此,要打破根植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思维方式,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意识是构成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信息优势是最大的军事优势。信息技术是最关键的军事技术。只有形成以创新谋求发展的思维方式,不断强化与时俱进的内在创新动力,才能凝聚力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专家团队,在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技术变革和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坚持从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引导我军官兵,增强他们不断学习和创新先进军事科技文化的动力。要提高全军官兵的创新发展科技文化的思想认识,研发和创新军事技术,加快推动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和战斗力的提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创新军事科技文化,必须优化军事科技人才发展的文化机制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质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的关键是军事人才队伍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对新型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军事人才发展的文化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提高军事人才的信息文化素养。军事人才的科技素质是衡量现代军人素质的主要标志。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的科技素质是能高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装备,有效开发利用与军事斗争相关的信息资源,实现对战争的有效控制。只有具备过硬的信息素养,才能准确把握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趋势,掌握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本领。现代战争实践反复证明,参战人员军事科技素质低下,将严重影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我军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以不断提高部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为根本目的、以众多军事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为主要途径,建立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构成要素的高素质信息化军队。培养军事人才牢固树立科技文化是第一战斗力的观念,锻造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和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除了深厚的信息科技素养以外,还要培养军事人才的信息道德品格。尽管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但军人战斗精神仍然在作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仍然是先进军事信息文化的特有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斗精神中所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战斗作风、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都是军事科技文化的创新主体必须具备的素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对手利用各种手段释放大量虚假、误导甚至反动的信息,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军人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与伦理道德相悖、与正确决策不符的现象。这对军事人才的信息文明程度、道德水平和政治责任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信息道德是其在信息化条件下正确行使信息行为、履行军人职责、提高作战能力、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保证。可以说,用战斗精神和军事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军队才是不可战胜的,才是敌人最可畏惧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外,创新发展先进军事科技人才文化,要发展科学的军事体制文化。在深入研究国情、军情的基础上,按照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原则要求,建立一套体系完整、功能完备的军事信息人才制度,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军积极改革体制编制和在改变规模偏大、结构失衡和加强海、空军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我军的现行体制编制是以本土防御和大规模地面作战为背景发展而来的,其功能还不能适应维护我国日益拓展的国家安全和发展要求,无法满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以及太空、电磁空间安全的需要,无法达到国内外对我军执行反恐、维稳、维和等非传统任务的要求。从体制创新来看,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做法是:压缩军队规模,优化军队结构,调整领导指挥体制和部队编制,努力使军队各组成部分实现一体化。比如,美军依据“转型性变革”的计划,将打破传统陆海空天等军种体制,按照系统集成的方法,建立“超联合”的一体化作战部队。因此,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把体制编制调性改革引向深入,努力建立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新的体制编制。
3 创新军事科技文化,拓展军事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改变我军科技文化建设重形式轻效果、资源投入有限的现状,就必须以信息化军事建设为契机,大力扩展军事科技文化发展空间。积极创造有利于军事科技文化创新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最广泛地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形成创新思想充分涌流、聪明才智竞相迸发的局面。
扩展军事科技文化空间,建设信息化军事,关键是要建立数字化军事网络平台。横向联接部队建设与作战的各个要素,纵向贯穿至基层,使其渗透到军事活动的全过程,使信息化成为军事生活与军事实践的主体形态,在军事与科技文化之间形成一种双互动结构,达成相互推进的目的。融通军事信息网络通道,还要营造和谐创新氛围。一个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氛围,对于孕育优秀的军事科技人才和军事科技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鼓励敢于批判、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提倡平等的学术争论,鼓励学术民主,倡导创新文化;强调学风建设,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浮躁思想,倡导全军形成热爱科学、淡泊名利的文化风尚,重视创新投资的长期效益,并通过政策法规、条例计划等宏观调控手段,搭建一个良好的成果转化支撑平台;试行军事科研合作制,组织跨学科跨学派的合作与交流,克服人为学术壁垒,减少重复研究,实现系统集成创新;择优支持一批能够与国际期刊接轨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使之成为我军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必须大胆借鉴学习外军信息文化。我军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信息文化建设的“后发效应”,还要大胆借鉴和学习外军信息文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教训。一是重视智能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和作战理论的创新;调整指挥结构,由原来的垂直树状结构,演变成现在的扁平网状结构;发展系统思维,以避免各军兵种各自开发独立系统造成浪费等。二是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文化成果。将各类科技文化信息系统有机地联接起来,建构完全开放的科技文化平台和知识枢纽,提高官兵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与文化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军事科技文化的传播效能,推进军事科技文化创新。三是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美军除了大量网罗人才、积极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以外,还特别重视人才群体组织模式的建设,包括形成完善的人才流动体制、严谨的学术研究体系、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等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吸收外军信息文化建设经验同时,必须保持我军自身科技文化的特色。努力使信息文化与我军传统特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我军信息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军事领域历来就是高新科学技术及其催生的新军事理念、战法技法的“竞技场”。建设和发展以崇尚科学、勇于创新为要义的军事科技文化,对引领军事变革、加快军队转型具有先导作用。只有站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前沿,加速军事科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大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科技强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军队建设才能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我军才能真正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庆山.新军事革命与高技术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苏志荣编.跨世纪的军事新观点[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4]尹承魁.迎接军事革命的挑战[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
看过“军事理论论文参考4000字”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