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法学论文>法学理论>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1

  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高校法学教育面临着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文章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分析了传统法学教学方法的弊端和在法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法学教学 应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确立,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定性力量,而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质量的法学教育。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但目前我国在法学教育方面注重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法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法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从事司法实务基本技能,而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法律思维,即训练学生“像法律职业者那样思考”。对学生来说,法律思维的培养比法律条文的简单记忆更重要,因为法律条文不是永恒不变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对其进行修改,所以,法律院系的学生如果把精力仅仅放在法律条文上,而不注重法律思维的培养,一旦条文发生了变化,学生们就像迷途的羔羊,对现实生活的新问题不知从何入手。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的法学教育教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其教学体系日趋完善,但教学模式与方法却未有较大发展,目前大部分任课教师仍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所谓传统教学方法就是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做笔记、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讲—听—记’的模式。当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有时也会给学生讲些案例,但它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重点、难点内容,与案例教学法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能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法学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具有法学基础知识和从事司法实务的专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整个大学法学教育过程中,法学教师必须贯彻传授学生法学理论并培养学生从事司法实务基本技能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法律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把对教材中的内容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导致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在遇到一些案例时很茫然,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因此,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依靠教师的讲授来实现的,而应是通过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大量案例的分析来提高的。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形成了教学与训练的封闭化、单一化、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气氛平淡,课后学生只是注重概念和原理的机械记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明显。实际上,高质量的法律人才不仅仅是只掌握一些法律原则和规则,而是融扎实的理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人才,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意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与法律规则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以及提高法律操作技能的一种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相关案件资料的分析,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法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法中要正确地处理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老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主要在选择案例和引导讨论等方面发挥作用,学生做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敢于提出和坚持不同的见解。学生通过对一个个生动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和深入的讨论,发现案例中所蕴涵的理论原则,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掌握法律原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法学教育在内容上侧重于法学理论体系和抽象原理的讲解,在方法上主要是教师主导型的课堂讲授。只注重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灌输法律规则、基本概念,使课堂与实际生活脱节。而案例教学无论是“从案例到理论”,还是“从案例到法则”,都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推理,从而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了学生对法律理论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重重障碍,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在大量的案例中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并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些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够实现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事先要考虑到学生针对案例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如何解答。这种教学方法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组织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角度对教师也会有所启发,这就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堂案例教学课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认真的设计和有效的组织。教师一定要考虑周全以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1.选择适当的案例。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与法律教学相关的案例虽然浩如烟海,但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繁杂的案例中精心挑选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典型案例,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案例不仅是实际生活中近期发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积极投入到案例分析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二是案例的疑难性。如果所选案例比较简单,学生能轻易得出结论,这样的案例就没有讨论的价值,达不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要尽量选取看似简单但仔细分析起来又难以定性的案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实践证明,案例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活动的成败。

  2.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案例教学法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以达到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注重对思维过程的研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认真准备,这对案例教学法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起着关键作用。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提前2~3周将所选案例布置给每位同学,介绍完案例有关情况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案例积极思考,让学生觉得案件的处理并不仅仅是只套用一下法律规定即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理解法律、运用法律,如何去把握案件的争议焦点,要让学生认识到法院的判决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现有的立法规定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合理。通过对案件的讨论分析,要让学生感受到对同一事实如果适用法律错误,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并组织小组讨论,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写出书面总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同时,教师需要把握学生讨论的范围和方向,对案件认真分析,搜集相关的资料,要结合案件事实从法理的角度来分析案件,充分设想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织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对案例教学能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应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予讨论,成为课堂的主角。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争议焦点进行讨论,学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案例,表述自己的观点、见解,相互之间进行辩论,形成热烈探讨问题的气氛。学生除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外,还应该听取别人的分析,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进行比较,使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其次,教师要很好地控制讨论的节奏,一方面激发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引学生围绕案例的争议焦点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讲究教学方法和技巧,不要过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否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判,并作出好坏对错的结论,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教师点评。学生发言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对案例作深入的分析说明。教师点评时,要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将案件村料与所涉及的法律条文、法学理论结合起来,要突出一定的学术性。对学生的回答,要重点评判学生的思路及论证分析,对确实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教师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供学生参考。

  5.书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组织学生书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整理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是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地罗列,而是围绕争议的焦点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才能有理有据。因此,每次案例教学后,学生要根据课堂讨论的情况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仅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具体化,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虽然具有传统讲授法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丰富法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甚至也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不过是实践教学和发现教学等教学模式的交叉。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司法操作能力方面的效果较好,为学生适应将来具体的司法工作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该种教学法需要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方能有效的开设,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使用案例教学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延凤.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1).

  [2]陈东升.案例教学法研究[A].陈兴良.刑事法评论[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2

  试谈法学案例教学法分析

  【摘 要】法学案例教学法是现在普遍流行的法学教学方法,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法学 案例教学法 实践 一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基本特点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通过对典型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案例,分析研究、了解相关的法律问题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的思维习惯,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真实典型性案件的。一个案例就是在实际情况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但也可能包含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民主式教学等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 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一,案例枚举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一是案例例证法,比如教师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后举例,然后通过理论进一步验证;二是案例导入法,教师先利用案例作为开端,再讲述基本理论,然后引出所要讲的法律概念或问题。

  第二,案例讨论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系统讲授相关法律知识,老师针对法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或分组讨论分析,这种方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的选择一般选用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涉及很多法律问题,需要运用多种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

  2.现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行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总讲授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案例枚举法时,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陈述事实、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和时间等方面,都由老师控制。在实际的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用真实案例,学生更感兴趣,而且方法本身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富有启发性的。“听案例”与“听讲课”并没有质的区别,教师将命题、推理、判断的思维全过程都一手包办了。但是教师对案件的分析都是事先搜查资料准备好的,而对学生来说则是未知的。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性,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

  第二,现行案例教学法不适应司法考试的需要。我国法律院校毕业生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案例往往是围绕一个理论或法律规定讲的,学生不用认真思考,就可以知道教师所讲的案例与刚学过的法律理论知识有关,所以很自然地就会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直接推断出案件的结果。而在司法考试中,考试的案例涉及法学学科的诸多领域,而且没有很多思考的时间,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入手。这样的案例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现行案例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一般会引导学生相继展开,即按照法律关系的先后关系,即从案件事实出发,理清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文。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在案例分析或讨论时,通常的做法是先明确案件的基本事实,然后再考虑是否有法律规定,如果有的话,就会直接按照法条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形成一种定性,会认为教科书或教师所讲的理论肯定是正确的,现行法律是完备的。学生一般不会去主动认为法律规定或案例引用的法律可能存在的漏洞,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 案例教学法实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与否需要通过教学来检验。要实现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应做好以下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课前的准备,包括学生和老师的准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教学中,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首先对本节课准备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要对案例反复阅读并熟练掌握其中的内容,并做好笔记,要精心构思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还应考虑到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安排好讨论问题,合理分配案例讨论时间,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对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可能得出的几种结果,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和总结。

  2.课堂上的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课堂上,教师先介绍几个案例,或者利用多媒体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点的思考角度不同,很可能会产生多种方案,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将学生的思路、讨论中心放在教学内容上。

  3.案例教学的成绩评估与考核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评价机制上,无论是静态考试(如案例分析的卷面考试),还是动态考试,评判时教师必须要克服理解主观随意性和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考虑是否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2)There are a few common arrangements for using hydraulic power. 有几种常见的使用液压能的装置。(3)The complete electrical plant on board ship is made up of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a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any power utilizing devices. 船上的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设备、分配系统和许多用电设备构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述例句中,根据句(1)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可以很容易推断出power应译为“功率”;句(2)中根据hydraulic 和power连用,也可以推断出power应该译为“能量”;而句(3)中的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和power utilizing devices有的译者可能会译为“功率产生装置”和“功率使用装置”,但是这与句首的complete electrical plant on board ship不符,顺应专业知识,我们应该知道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设备、分配系统和用电设备构成,因此可以得知power应译为“电”。这三种意义也是power一词在轮机英语中的常用语义。译者需顺应轮机专业知识,符合轮机英语的科技语境,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其正确的词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语境顺应影响译文的表达方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轮机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知道句中所有词汇意义的情况下,仍不能将其翻译成顺畅的汉语,这是因为没有掌握恰当的轮机英语翻译技巧。由于轮机英语多层次的语境效应和原文作者的心理效应,语篇中的语言中存在着很多潜意识信息,即语言现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潜意识的方式都不相同,这自然会影响译文的表达方式,因此绝对对号入座式的翻译是不可行的。这也是学生知道词义却不能顺畅翻译的原因。

  为了使原文作者和译者的逻辑思路和心理效应一致,使原语和译语在信息内容、交际功能和审美效果等方面接近或相等,通常可顺应语境,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翻译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语境顺应增词译法。为了使译文顺应原文的语境,更容易被理解,译者可通过增添解释性词语的方式补足原语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增词译法实际上是显化原语中的潜意识信息。例如:When the two voltage supplies are in phase the pointer is stationary in the 12 o’clock position.译为:当两台发电机的电压同相的时候,指针静止在12点位置。

  上面示例译文中的增词部分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轮机专业知识的制约、潜意识和逻辑思维得到的翻译方式。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取减词翻译。

  第二,语境顺应减词译法。

  减词译法是指根据译语语言规范有意隐去或省略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语言成分。在大部分情况下,减词译法实际上是潜化原语中的显意识信息。例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The crosshead and crankpin bearings are made of cast steel and each consist of an upper and a lower part secured to the connecting rod by means of fitted bolts,the nuts of which are secured.译为:十字头和曲柄箱轴承是铸钢制成的,都由上下两部分构成,通过紧配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连杆上。Oil is supplied to the cylinder liner wall and the piston rings by means of mechanical lubricators giving a carefully controlled oil feed,through injectors or quills.译为:油通过机械注油器供给汽缸套和活塞环,供油量可精确控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虽然翻译时省略了以上示例英文中的斜体字部分,但它们的含义仍潜在译文当中。

  第三,语境顺应代换译法。

  代换译法是指按照目标语的行文习惯,将原语的说法用另一种说法代替,其实际意义不变。例如:Centrifugal or radial flow pumps give regular delivery,and are quiet in operation.译为:离心泵或轴流泵的排放有规律,运行没有噪音。Also the metal of parts forming the combustion spaces must be kept at a temperature low enough to avoid losing mechanical strength.译为:还有构成燃烧室的金属部件必须保持在足够低的温度,以维持机械强度。

  第四,语境顺应转换译法。

  由于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特点和词的搭配关系的不同,原语中的语法成分在译语中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语法成分。几乎原语中的所有语法成分在译语中都可以译成另一种语法成分。如:Oil is supplied to the cylinder liner wall and the piston rings by means of mechanical lubricators giving a carefully controlled oil feed,through injectors or quills.译为:油通过机械注油器供给汽缸套和活塞环,供油量可精确控制。(补语中,宾语→主语,定语→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五,语境顺应反译法。

  通常说的反译法是指将肯定表达译成否定表达或将否定表达译成肯定表达。这里探讨的反译法是指广义反译法,是语境顺应代换译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轮机英语的翻译中十分常见,因此掌握反译法就更加重要。如:The fuel oil is then passed through a fine filter before being supplied to the injection system.译为:接着,燃油通过细滤器,然后被供给喷油系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In a common sea water cooling system,from the sea suction one of a pair of sea water circulating pumps provides sea water which circulates the lubricating oil cooler,the jacket water cooler and the piston water cooler before discharging overboard.译为:在常见的海水冷却系统中,一对海水泵中的一个从海水吸入口处吸取海水,海水循环滑油冷却器、缸套水冷却器以及活塞冷却器,然后被排出舷外。

  三 结束语

  根据语境顺应论,翻译中译文语言的选择应有个动态顺应的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做出变化。翻译的过程必然涉及目的语的重构过程,目的语的重构是译者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译文语言的选择应动态地顺应文化语境。译者应顺应轮机英语的科技语境来选择词义,注意词语在翻译中的同化、异化、融合和隐化现象,从而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我们的翻译和教学。

  参考文献

  [1]H. Leo.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李锦、廖开洪.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2):49~5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J.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Arnold, 199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张美芳、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2(5):3~6


猜你喜欢:

1.法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2.法学毕业论文范本

3.法学毕业论文范例

4.法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5.法律案例分析报告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法学毕业论文”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学案例分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法律案例论文范文
    法律案例论文范文

    案例教学法是法律教育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互为补充,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律案例论文范文的内容

  • 法律案例毕业论文
    法律案例毕业论文

    法律案例是案例中的一类,它是通过对案情以及案情特征的具体记述,形象、生动、具体地对有关法律条文进行例证式解说或供司法人员和法学研究者们研究

  • 法律案例论文
    法律案例论文

    法律的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治安管理工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律

  • 法律本科班毕业论文
    法律本科班毕业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法律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律本科班毕业论文的

288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