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电视新闻人物专题片的创作探讨(2)

时间: 吴胜华1 分享

三、要抓住细节,以真实生动的细节来感动人
什么是细节?按照辞典的解释,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无论场景、服饰、形象、动作、语言、心理都有细节。英国记者格林曾经说过:“要让事实说话, 而不是让形容词来拔高事实。” 细节来源于事实本身,往往不需要形容词来修饰,也不需要专业术语和概念性词语做陪衬。
细节镜头是反映新闻事实的最有力的武器。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而对电视新闻专题来说,细节的镜头记录具有同样的功能。细节镜头对观众所产生的冲击力,是广播和报纸所无法具备的。在我们的亲身实践中,有大量的实例说明电视新闻细节镜头的重要性。我们还以《好人张喜凤》来说事。记者在讲述到张喜凤捡拾弃婴安雅,对当时的场景细节作了这样的描写:“同年9月的一天深夜,喂完孩子刚刚躺下的张喜凤,突然听到门外有婴儿的啼哭声,她打开门一看,门口有个小毛毯,里面包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张喜凤急忙把孩子抱到屋里,解开毛毯,一张字条映入她的眼帘:知道你心好盼望你能救活她,我们全家给你磕头了。”深夜、毛毯、女婴、字条等细节镜头把张喜凤收留小安雅情景交待的清楚明白,揭示出张喜凤同情关爱孩子、勇于担当的大爱情怀。
四、要恰当时使用现场同期声
同期声指的是与画面同时摄录到镜头里的人物现场声。 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的运用能够使画面人物语言达到“声画合一”,以增强专题片内容的真实感、可信度和亲和力。另一方面同期声的运用可以体现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还可以作为一个蒙太奇因素连接电视节目的结构框架。因此,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同期声的运用。
同期声应当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信息,也就是说不要为了“同期声”而“同期声”,而是要真正做到言之有物,同解说词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同期声的语言要清晰可辨,如果人物的同期声采用了方言或者背景声嘈杂,就一定要同时在电视屏幕上打上字幕,以方便观众理解。在专题片《好人张喜凤》这个故事中,记者大量使用了同期声,其中有主人翁张喜凤的,有张喜凤爱人的,有张喜凤舅舅的,还有张喜凤资助的贫困生的。尽管很多,但作者独具匠心的运用,却能使这些同期声与解说词衔接得当,恰到好处。几个人的同期声在一个事件叙述中同时出现时,由于各人说话的侧重点不一样,没有给观众留下雷同感。整个片子把同期声和解说、画面、音乐巧妙搭配,浑然天成。
五、要巧妙配乐以渲染作品的气氛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它没有国界,不分民族和肤色,恰当地运用音乐能够精确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与情绪。在电视节目中,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编辑手段。各种各样的栏目片头、片尾、片花的音乐,都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音乐也使节目系统连贯有序,成为最好的间隔方法。在电视专题节目中使用音乐时应注意情绪和气氛的一致性。    
商丘电视台创作的专题片《永不放弃》,讲述的是家住民权县城关镇韩庄村的刘红、黄建军故事,他们原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然而十三年前的一场车祸,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黄建军成了植物人,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在年轻的妻子刘红身上。十三年来,这个坚强的女性毅然担当起顶梁柱的角色,用自己对丈夫的爱和不言弃的信念,硬是把昏迷的丈夫唤醒 。黄建军出车祸的场景当时没有纪录下来,只能依靠村民的描述进行现场模拟,很多场景气氛的营造就是依靠音乐的烘托,先是低沉的音乐和一个宁静的夜晚镜头,接着是“咣当”“轰隆”的汽车撞击声,随后人们看到黄建军倒在血泊中的镜头,低沉悲伤的音乐贯穿其中。音乐起到了很好的渲染画面气氛的效果。
3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