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化新闻广播的三种模式
时间:
张云1由 分享
2006年,中国内地第一家纯新闻类型化电台——东广新闻资讯频率在上海诞生,为新闻电台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和模式。之后,类型化新闻台在中国风生水起,很多有实力的电台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就三家影响力较大的类型化新闻台的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注:本文分析的均为6:00—23:00时段节目,除特别标明外。)
类型化电台,又名格式化电台,国际上称为Format Radio。与它相对的概念是栏目化电台,或称堆砌栏目的电台(Block Programming Radio)。听众对类型化电台的频率内容定位和品牌有明确的认知,收听毋须节目表,随时开机收听所需内容。而栏目化的频率,则需依照节目表收听,其播出的内容并非为听众所需的全部内容。
一、东广新闻台:标准时钟滚动构架,20分钟一轮盘
2006年元旦,东广新闻台全新改版,推出15个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新闻。除了考虑听众传统收听习惯,保留了早间6:00—9:00的早新闻板块之外,每天上午9点《东广早新闻》结束后,开始每20分钟一个单元、全天45次、持续到深夜零点的滚动新闻,随时报告最新的新闻资讯,提供即时气象、要闻、综合新闻、体育、财经、生活咨询和交通路况信息。
在中国内地类型化新闻台的节目设置上,东广新闻台是最彻底的类型化新闻台,它参照了国外最典型的类型化电台的架构——时钟滚动架构。在改版之前,东广主创曾经远赴纽约学习美国最典型的类型化新闻电台——1010WINS的理念和运作方式。这个台的节目构成为每20分钟一个组合体,新闻都是提要式的,每条长度不超过40秒。它的广告词是:“给我们20分钟,我们给你整个世界。”在它的节目里,每20分钟就有一条重要的头条新闻,每小时播6次交通路况,每4分钟有1次天气预报,每小时有2次专家对天气形势的分析,每小时还有1次专家对体育的点评。这种格式已经运作了30多年。听众不管什么时候打开收音机,都能听到他所喜欢的内容。
东广新闻台的架构几乎照搬了1010WINS的模式,每个小时分三节,一节20分钟,每节的模板都是一模一样的,照着这个架构滚动下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结构简单清楚,听众容易获取到新闻和信息,架构具有高度开放性,可以随时插播突发新闻和重大事件,实现第一时间的报道权。这种模式的挑战在于对信息量的要求极高,在新闻量不足的情况下重复率过高,听众不容易持续收听。
二、江苏新闻广播:30分钟刷新,新闻轮盘+谈话
2007年1月,江苏新闻广播全新诞生,成为全国第一家省级类型化新闻台。江苏新闻广播在构架上采取了30分钟一轮的滚动格式。除了早间6:00—10:00早间板块节目、晚间17:30—20:00晚间板块之外,其他时段全部是滚动板块,每30分钟里面,由12分钟资讯+18分钟延伸节目构成。每次12分钟的资讯模板是固定的,每时段由提要、天气、头条、省内、国内、国际、文体、生活提醒和城市天气预告组成,18分钟的延伸节目则没有固定模式,主要以谈话为主,有评论、新闻故事、重点事件关注,采用了专家评析、热线电话等多种手段,重在评论、深度剖析和背景分析。
江苏新闻广播采用了比较典型的格式化构架,以早晚新闻板块加上全天整半点的滚动新闻,辅以评论、深度观察、新闻背景等延伸内容,组成缜密、充实的新闻节目格局。这是更加适合国情的类型化新闻台的构架,早、晚板块新闻满足了传统收听习惯,每30分钟滚动刷新的即时资讯,满足听众对信息的需求,开放度高,突发事件可以随时插播和跟进,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理念。随之而来的延伸节目针对重点事件和热点话题进行深度解读,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深度挖掘的渴求。这种模式的挑战是要同时做好新闻和评论,对采编播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另一个问题是构架存在复播,比如所有的滚动资讯都是直播,而下午和晚间时段的延伸节目有复播,复播时段对于突发事件的灵敏度会打折扣。
三、中国之声:早、中、晚板块+轮盘
中国之声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中国新闻广播的第一品牌。它是中国广播界龙头老大,改版备受业界关注。历经多次改版,中国之声已呈现出专业的新闻台形象,部分采用了格式化的模式。除了晚间8:00—8:30之间的《小喇叭》节目和总体风格格格不入之外,节目总体几乎都是新闻节目,其中中国之声的板块节目更占分量,早间6:00—9:00三个小时的大容量板块节目,中午1小时的板块节目,晚间18:30—21:00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板块和专题节目,其他时段有六档《央广新闻》,均为新闻轮盘,这个六档《央广新闻》采用了格式化模式。
中国之声采用的模式更加丰富和杂糅,更加符合泱泱大台的风格。类型化并非结构越纯越好,还是要看具体情况。中国之声的改版非常成功,板块节目丰富有深度有策划,新闻轮盘重时效和连线,评论员队伍资源也是地方台望尘莫及的。中国之声在节目流程中给评论员留了很多空间,运用评论员弥补了很多采编播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提供了及时的信息,还提供了观点。中国之声存在的遗憾是暂时无法解决的,毕竟有些非新闻专题节目还是需要播出平台。中国之声这种模式的挑战,同样对采编播要求极高。
对改版成功的新闻台,我们期待类型化新闻台从单纯的新闻播出平台升级成为更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播出更多的深度报道,展现更加多元的评论,更积极地参与公共议题的设置,更勇敢地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
类型化电台,又名格式化电台,国际上称为Format Radio。与它相对的概念是栏目化电台,或称堆砌栏目的电台(Block Programming Radio)。听众对类型化电台的频率内容定位和品牌有明确的认知,收听毋须节目表,随时开机收听所需内容。而栏目化的频率,则需依照节目表收听,其播出的内容并非为听众所需的全部内容。
一、东广新闻台:标准时钟滚动构架,20分钟一轮盘
2006年元旦,东广新闻台全新改版,推出15个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新闻。除了考虑听众传统收听习惯,保留了早间6:00—9:00的早新闻板块之外,每天上午9点《东广早新闻》结束后,开始每20分钟一个单元、全天45次、持续到深夜零点的滚动新闻,随时报告最新的新闻资讯,提供即时气象、要闻、综合新闻、体育、财经、生活咨询和交通路况信息。
在中国内地类型化新闻台的节目设置上,东广新闻台是最彻底的类型化新闻台,它参照了国外最典型的类型化电台的架构——时钟滚动架构。在改版之前,东广主创曾经远赴纽约学习美国最典型的类型化新闻电台——1010WINS的理念和运作方式。这个台的节目构成为每20分钟一个组合体,新闻都是提要式的,每条长度不超过40秒。它的广告词是:“给我们20分钟,我们给你整个世界。”在它的节目里,每20分钟就有一条重要的头条新闻,每小时播6次交通路况,每4分钟有1次天气预报,每小时有2次专家对天气形势的分析,每小时还有1次专家对体育的点评。这种格式已经运作了30多年。听众不管什么时候打开收音机,都能听到他所喜欢的内容。
东广新闻台的架构几乎照搬了1010WINS的模式,每个小时分三节,一节20分钟,每节的模板都是一模一样的,照着这个架构滚动下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结构简单清楚,听众容易获取到新闻和信息,架构具有高度开放性,可以随时插播突发新闻和重大事件,实现第一时间的报道权。这种模式的挑战在于对信息量的要求极高,在新闻量不足的情况下重复率过高,听众不容易持续收听。
二、江苏新闻广播:30分钟刷新,新闻轮盘+谈话
2007年1月,江苏新闻广播全新诞生,成为全国第一家省级类型化新闻台。江苏新闻广播在构架上采取了30分钟一轮的滚动格式。除了早间6:00—10:00早间板块节目、晚间17:30—20:00晚间板块之外,其他时段全部是滚动板块,每30分钟里面,由12分钟资讯+18分钟延伸节目构成。每次12分钟的资讯模板是固定的,每时段由提要、天气、头条、省内、国内、国际、文体、生活提醒和城市天气预告组成,18分钟的延伸节目则没有固定模式,主要以谈话为主,有评论、新闻故事、重点事件关注,采用了专家评析、热线电话等多种手段,重在评论、深度剖析和背景分析。
江苏新闻广播采用了比较典型的格式化构架,以早晚新闻板块加上全天整半点的滚动新闻,辅以评论、深度观察、新闻背景等延伸内容,组成缜密、充实的新闻节目格局。这是更加适合国情的类型化新闻台的构架,早、晚板块新闻满足了传统收听习惯,每30分钟滚动刷新的即时资讯,满足听众对信息的需求,开放度高,突发事件可以随时插播和跟进,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理念。随之而来的延伸节目针对重点事件和热点话题进行深度解读,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深度挖掘的渴求。这种模式的挑战是要同时做好新闻和评论,对采编播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另一个问题是构架存在复播,比如所有的滚动资讯都是直播,而下午和晚间时段的延伸节目有复播,复播时段对于突发事件的灵敏度会打折扣。
三、中国之声:早、中、晚板块+轮盘
中国之声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中国新闻广播的第一品牌。它是中国广播界龙头老大,改版备受业界关注。历经多次改版,中国之声已呈现出专业的新闻台形象,部分采用了格式化的模式。除了晚间8:00—8:30之间的《小喇叭》节目和总体风格格格不入之外,节目总体几乎都是新闻节目,其中中国之声的板块节目更占分量,早间6:00—9:00三个小时的大容量板块节目,中午1小时的板块节目,晚间18:30—21:00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板块和专题节目,其他时段有六档《央广新闻》,均为新闻轮盘,这个六档《央广新闻》采用了格式化模式。
中国之声采用的模式更加丰富和杂糅,更加符合泱泱大台的风格。类型化并非结构越纯越好,还是要看具体情况。中国之声的改版非常成功,板块节目丰富有深度有策划,新闻轮盘重时效和连线,评论员队伍资源也是地方台望尘莫及的。中国之声在节目流程中给评论员留了很多空间,运用评论员弥补了很多采编播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提供了及时的信息,还提供了观点。中国之声存在的遗憾是暂时无法解决的,毕竟有些非新闻专题节目还是需要播出平台。中国之声这种模式的挑战,同样对采编播要求极高。
对改版成功的新闻台,我们期待类型化新闻台从单纯的新闻播出平台升级成为更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播出更多的深度报道,展现更加多元的评论,更积极地参与公共议题的设置,更勇敢地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