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病毒的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病毒的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病毒的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如何提高和改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一直是大学本科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目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既定培养体系,以及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对现有毕业论文的指导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新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显得尤为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病毒的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病毒的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一:重症患儿粪弹性蛋白酶—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国内外学者已通过临床研究、病理检查、动物实验。分别从器官系统、细胞组织、基因水平证实脓毒症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密切相关<sup>[1-4]</sup>。胰腺作为远程器官积极参与了脓毒症的急性期炎症反应,脓毒症可继发胰腺损害,出现胰腺腺泡细胞损伤而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Hardt等<sup>[5]</sup>通过荟萃分析亦指出,危重症继发的胰腺损伤胰腺形态学改变往往轻微,仅5%~35%有胰腺影像学改变,而56%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测定重症患儿粪弹性蛋白酶-1(fecal elastase-1,FE-1)间接评估其胰腺外分泌功能,并分析其与胰酶、脓毒症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PICU)的402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28 d;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90,或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90但符合美国危重医学会和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PICU入出院初步指南标准。

  分组根据FE-1质量分数分组:>200 μg/g为胰腺外分泌功能正常组(A组),100~200 μg/g为轻中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组(B组);<100 μg/g为重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组(C组)<sup>[6]</sup>。

  1.2研究方法

  入院24 h内对所有患儿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取APS分值,年龄评分和CPS分值不计)、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 。收集入住PICU后第1次成形大便以测FE-1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FE-1检测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粪便储存于-80 ℃冰箱,检测前置于室温。FE-1的质量分数检测试剂盒购自德国ScheBo.Tech公司。检测原理为双抗夹心的酶联免疫法(ELISA)。粪便于实验前1 d提取过夜,使其充分溶解于提取液。次日将粪便提取液稀释,分别加入96 孔酶标板,同时进行标准曲线和质控的测定。依照试剂盒检测步骤进行实验,最后于405 nm 波长读取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FE-1质量分数(μg/g)。FE-1质量分数正常值为>200 μg/g。所有样本由一名实验人员进行检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以中位数和四分位距M(P25,P75)表示,行非参数检验中的 Wilcoxon 秩和检验,Mann-Whitney法(U检验)或Kruscal-Wallis法(H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时行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双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危重患儿一般资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02例危重患儿中,男性264例(65.67%),女性138例(34.33%)。年龄1个月至13岁8个月,中位数1岁(4个月至2岁)。其中0~1岁203例(50.50%),1~3岁107例(26.62%),4~6岁57例(14.18%),7岁以上35例(8.71%)。根据FE-1质量分数分组,A组(>200 μg/g)300例(74.63%),B组(100~200 μg/g)52例(12.94%),C组(<100 μg/g)50例(12.44%)。三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386,10.233,P>0.05)。

  2.2FE-1水平与胰酶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组间血淀粉酶≥正常值、血淀粉酶≥正常值2倍、血淀粉酶≥正常值3倍、尿淀粉酶≥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脂肪酶升高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行三组间两两比较可知,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FE-1与脓毒症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02例重症儿童中非脓毒症患儿288例(71.64%),脓毒症患儿114例(28.36%),两组FE-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进一步将脓毒症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86例(21.39%),严重脓毒症组16例(3.98%),脓毒性休克组12例(2.99%),随脓毒症程度加重,A组比例下降,B、C组比例上升,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尤为明显,四组间FE-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讨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粪弹性蛋白酶-1全部经胰腺腺泡分泌,生理情况下胰液中的质量浓度约170~360 μg/mL,约占所有胰酶的6%<sup>[7]</sup>。FE-1具高度稳定性,在肠道排泄过程中主要与胆盐结合而不被降解,粪便中的浓度是胰液中的5~6倍<sup>[8]</sup>,故FE-1与胰液中的弹性蛋白酶有很好的相关性,这是其与糜蛋白酶等其他胰酶的显著不同点。此外,室温下能保持稳定长达1周<sup>[7]</sup>。Walkowiak等<sup>[9]</sup>比较了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直接试验和各种间接试验法,指出FE-1试验无痛苦、用时和花费少,且在间接测试中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是最好的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方法。Wali等<sup>[10]</sup>亦指出,FE-1是适用于儿童的最简单最可行的间接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公认标准:FE-1正常值>200 μg/g,100~200 μg/g提示轻中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100 μg/g以下提示重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这在2周龄以上的儿童均适用<sup>[11]</sup>。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体,胰腺腺泡分泌胰液,参与胰腺外分泌功能,腺泡损伤可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胰酶分泌减少。Hardt等<sup>[5]</sup>的荟萃分析指出危重症继发的胰腺损伤约56%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均无胰腺损伤的金标准,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指标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尿淀粉酶常用于分析胰腺损伤。本研究中,血淀粉酶变化在不同水平FE-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血淀粉酶特异性较差、高峰出现时间短且在严重病例常常不升反降。Vaccaro等<sup>[12]</sup>通过对大鼠腹腔灌注内毒素而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观察到电镜下许多的空泡变性及严重的核改变,胰腺炎相关蛋白-1(PAP-1)呈现高表达,而淀粉酶mRNA水平表达下降。Tribl等<sup>[4]</sup>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引起的脓毒症大鼠模型,亦发现淀粉酶和胰蛋白酶mRNA水平下调,并推测这可能有助于保护腺泡细胞避免酶过量造成的损害,可能是腺泡细胞分泌功能障碍的部分自适应变化<sup>[13]</sup>。尿淀粉酶与FE-1水平间亦未见有明显相关性,考虑与尿液稀释或浓缩的影响有关,故其用于胰腺损伤诊断的价值低。而血脂肪酶的改变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与脂肪酶高峰持续时间长且特异性相对较高有关。进一步的组间两两比较可知,FE-1正常组与FE-1轻度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E-1下降明显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可能与严重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时胰酶的分泌下降明显有关。但由于本研究未做进一步追踪复查,FE-1与胰酶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证实,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与脓毒症密切相关。FE-1正常组患儿非脓毒症所占比例(78.12%)高于脓毒症(65.79%),而FE-1下降组患儿脓毒症所占比例均高于非脓毒症且随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程度加重而呈升高趋势(分别为15.79% vs.11.81%,18.42% vs.10.06%)。同时,FE-1水平的总体趋势随脓毒症严重程度而逐渐降低,非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组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均说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随脓毒症程度加重发生率升高。而非脓毒症组与一般脓毒症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这种胰腺功能障碍在一般脓毒症患者可能并不显著。Tribl 等<sup>[4]</sup>研究证实,胰腺作为远程器官积极参与了脓毒症的急性炎症反应过程。胰腺腺泡直接受损导致的坏死或自身的凋亡可能是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研究常用脓毒症动物模型多是通过对大鼠腹腔灌注内毒素而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建立。Kovacs等<sup>[14]</sup>通过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部分因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死亡患者有脂肪组织出血和急性出血性胰腺坏死。Grulke 等<sup>[15]</sup>电镜下观察到胰腺损伤时胰腺外分泌腺有轻微或严重空泡性退化、线粒体隆起、颗粒酶原及内质网肿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研究显示,出现MODS、休克时严重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随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的出现血流量重新分配,胰腺血流量显著减少,胰腺对缺血敏感且耐受差,这可能是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的另一关键因素。Hiltebrand等<sup>[16]</sup>对严重脓毒性休克猪模型测定各脏器的血流量发现,血液灌注在胰腺下降最明显(56%)。病理学亦证实休克导致了胰腺外分泌功能损伤,Grulke等<sup>[15]</sup>在对休克马胰腺损伤的观察中发现,电镜下胰腺外分泌腺有轻微或严重空泡性退化、线粒体隆起、颗粒酶原及内质网膨胀。Tribl 等<sup>[13]</sup>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以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试验直接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十二指肠液碳酸氢盐的分泌均受损,胰蛋白酶含量在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证实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与脓毒症相关,且在出现脓毒性休克时更严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随着FE-1水平的下降,器官功能障碍个数、SOFA评分、APS评分呈升高趋势,PCIS评分呈下降趋势,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增多及病情的加重存在一定相关性,以上结果与Tribl等<sup>[13]</sup>的研究基本一致。FE-1水平越低可能提示病情越重;反之,病情越严重,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越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与脓毒症存在相关性,这种胰腺功能障碍在轻症脓毒症患者可能并不显著,但随脓毒症严重程度加重或病情严重程度加重其发生率逐渐升高。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肖政辉, 卢秀兰, 刘萍萍, 等. 重症患儿高淀粉酶血症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6): 1094-1098.

  [2] 胡限, 祝益民, 陈卫坚,等.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死亡患儿胰腺功能的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2):157-162.

  [3] 陈卫坚, 祝益民, 周峥珍,等.儿童危重症死亡病例胰腺组织损伤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1): 29-3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Tribl B, Filipp D, Bdeker H, et al. Pseudomonas pneumonia-mediated sepsis induces expression of pancreatitis-associated protein-I in rat pancreas[J]. Pancreas, 2004, 29(1): 33-4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Hardt PD, Mayer K, Ewald N. Exocrine pancreatic involv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09, 12(2): 168-174.

  [6] Kampanis P, Ford L, Berg J. Development validation of an impro-ved test for the measurement of human faecal elastase-1[J]. Ann Clin Biochem, 2009,46(Pt 1):33-3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 Lser C, Mllgaard A, Flsch UR. Faecal elastase 1: a novel,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tubeless pancreatic function test[J].Gut,1996,39(4):580-586.

  [8] O’Sullivan BP, Baker D, Leung KG, et al. Evolution of pancreatic function during the first year in infants with cystic fibrosis[J].J Pediatr, 2013,162(4):808-812.

  [9] Walkowiak J, Nousia-Arvanitakis S, Henker J,et al. Indirect pancreatic function tests in children[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05,40(2):107-11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 Wali PD,Loveridge-Lenza B,He ZP, et al. Comparison of fecal elastase-1 and pancreatic function testing in children[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2,54(2):277-28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 Nissler K,VonKatte I,Huebner A,et al. Pancreatic Elastase 1 in Feces of Preterm and Term Infants[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1,33(1):28-3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 Vaccaro MI, Calvo EL, Suburo AM, et al. Lipopolysaccharide directly affects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implications on acute pancreatitis pathophysiology[J]. Dig Dis Sci, 2000, 45(5): 915-926.

  [13] Tribl B, Sibbald WJ, Vogelsang H,et al. Exocrine pancreatic dysfunction in sepsis[J]. Eur J Clin Invest, 2003, 33(3): 239-24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4] Kovacs J, Gurzu S, Jung J,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particu-larities of the shock-related pancreatitis[J]. Pathol Oncol Res, 2012, 18(4): 977-981.

  [15] Grulke S, Deby-dupont G, Cassart M, et al. Pancreatic injury in equine acute abdomen evaluated by plasma trypsin activity and histopathology of pancreatic tissue[J]. Vet Pathol, 2003, 40(1): 8-13.

  [16]Hiltebrand LB, Krejci V, Banic A, et al. Dynamic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in multiple splanchnic organs in septic shock[J] . Crit Care Med, 2000, 28 (9): 3233-3241.

  病毒的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二: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脓毒症为感染或创伤等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生率高,病情凶险,病死率高<sup>[1]</sup>。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已经超过心肌梗死,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up>[2-4]</sup>。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sup>[5]</sup>。炎性细胞的大量释放、免疫细胞的凋亡是引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重要机制<sup>[6]</sup>,因此,研究人员在对脓毒症患者抗炎治疗的同时进行尝试性的免疫调节,但效果均不理想。通过反应机体免疫状态相关指标的检测,观察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将对明确患者治疗预期以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本研究将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观察各指标对患者不良预后风险的评估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宁夏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及ICU脓毒症患者共101例,其中男60例,女41例,年龄24~77岁,(54.22±11.97)岁。排除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和治疗严格遵守201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会(SCCM)“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sup>[7]</sup>。以出院时患者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特征见表1。研究方案经医院医疗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检测方法及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于入院48 h内,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样本在6 h内测定,应用BD FACSAria Ⅱ流式细胞分选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各检测项目参考值如下:总T淋巴细胞(CD3+):50%~82%,总B淋巴细胞(CD3-/CD19+):5%~21%,T辅助/调节淋巴细胞(CD3+/CD4+):24%~54%,T抑制/细胞毒淋巴细胞(CD3+/CD8+):14%~41%, T淋巴细胞H/S比值(CD4+/CD8+):0.7~3.1,总NK淋巴细胞[CD(16+56)+]:6%~38%。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水平[正常值(0.10~0.60)×109 L-1]。

  1.3统计学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采用SPSS 17.0、Medcalc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经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检验以及适当的数据转换后,采用成组t检验或方差分析后的LSD-t两两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采用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差异;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下的死亡风险;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综合函数值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法比较其对死亡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应用判别分析评估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症病情程度及死亡风险的价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临床特征

  存活组和死亡组脓毒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原微生物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

  按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各组间单核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94,P=0.154);CD3(F=5.887,P=0.004),CD3+/CD8+(F=5.858,P=0.004),CD3+/CD4+(F=6.986,P=0.001),CD3-/CD19+(F=22.768,P<0.01),CD4+/CD8+(F=14.142,P<0.01), [CD(16+56)+](F=25.38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SD两两比较发现,脓毒性休克患者CD3、CD3+/CD4+低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P=0.001, P=0.016),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CD3+/CD8+(P=0.031,P=0.003),CD3-/CD19+(均P<0.01),CD4+/CD8+(P<0.01,P=0.001)低于脓毒症组,CD(16+56)+高于脓毒症组(P<0.01);比较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严重脓毒症患者中,死亡患者的单核细胞高于生存患者(t=9.280,P=0.005),CD3(t=14.087,P=0.001)、CD3-/CD19+(t=16.947,P<0.01)、CD4+/CD8+(t=18.723,P<0.01)低于生存患者;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死亡患者的CD3+/CD4+低于生存患者(t=10.198,P=0.009)。结果见表2。

  2.3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存状态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以患者临床特征等因素为自变量,出院时患者生存状态为因变量(死亡=1,生存=2),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连续性变量)为独立危险因素,CD3-/CD19+(<5%=1,≥5%=2)、CD3+/CD8(<14%=1,≥14%=2)、CD4+/CD8+(<0.7%=1,≥0.7%=2)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1.645、0.235、0.006、0.108,结果见表3。

  2.4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症死亡的ROC曲线

  考虑到各淋巴细胞亚群间存在相关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各指标的贡献率,并构造综合评价函数形成淋巴细胞亚群综合预测因子,函数表达式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淋巴细胞亚群综合预测因子=0.25683×FAC1_1+0.22566×FAC2_1 + 0.20982×FAC3_1

  FAC1_1主成分包括单核细胞、CD3+,是反映总T淋巴细胞的指标;FAC2_1主成分包括CD3-/CD19+,反映总B淋巴细胞;FAC3_1主成分包括CD3+/CD4+,反映T辅助/调节淋巴细胞。依据新的变量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细胞亚群综合预测因子、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77、0.848,结果见图1和表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5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症病情程度及死亡风险的判别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采用逐步判别法对脓毒症患者的分类建立判别函数:

  函数1=0.025(CD3+)+0.304(CD3-/CD19+)+0.110(CD3+/CD4+)-0.128[CD(16+56)+]-2.883;函数2=0.065(CD3+)-0.088(CD3-/CD19+)+0.184(CD3+/CD4+)+0.084[CD(16+56)+]-10.456

  采用刀切法进行判别,结果显示,综合误判率为19.8%,其中脓毒症组误判率为10.6%,严重脓毒症组为38.7%,脓毒性休克组为15.4%,判别函数图见图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患者生存与死亡结局建立判别函数:

  函数=-2.667×单核细胞+0.051(CD3+)+0.329(CD3-/CD19+)+0.163(CD3+/CD4+)+1.908[CD(16+56)+]-10.74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果显示,综合误判率为4%,其中生存误判率为9.5%,死亡误判率为2.5%,判别函数图见图3和图4。

  3讨论

  淋巴细胞亚群是评价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系列指标。脓毒症是一个促炎和抗炎病理机制交替的复杂免疫过程<sup>[8]</sup>。早期的脓毒症表现为明显的炎性反应,随着抗炎因子的增多,脓毒症患者进入长期的免疫抑制阶段,其以细胞吞噬机制受损,单核细胞抗原表达紊乱以及淋巴细胞的凋亡等为特点,各机制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先天和适应性免疫机制失调和紊乱<sup>[9]</sup>。Inoue等<sup>[10]</sup>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CD3+和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量均显著降低, CD8 T淋巴细胞、NK细胞绝对数、CD4 / CD8比值降低,B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加。国内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CD3、CD19+、CD3+/CD4+、CD4+/CD8+较健康对照组降低,CD(16+56)+升高,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各指标变化幅度增大<sup>[11]</sup>,免疫调节治疗可下调调节性T细胞CD4+C125+Tregs,上调总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而改善患者预后<sup>[12]</sup>,提示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本组研究发现,较正常参考值比较,脓毒症患者表现为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以及CD19+ B淋巴细胞的下降,CD(16+56)+总NK淋巴细胞的升高,且严重脓毒症患者,特别是脓毒性休克患者较脓毒症患者的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该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相近。说明脓毒症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辅助型淋巴细胞受到抑制的现象;严重脓毒症患者CD(16+56)+明显偏高,可能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大量凋亡抑制B淋巴细胞(CD19+)或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激活有关<sup>[13-14]</sup>。

  淋巴细胞亚群的联合检测不但可反映患者机体的免疫状况,它还可间接用于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本研究比较了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发现,死亡患者CD3、CD3-/CD19+、CD3+/CD4+、CD4+/CD8+低于生存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19+、CD3+/CD8、CD4+/CD8+水平正常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将降低,其OR值分别为0.235、0.006、0.108。通过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国内研究证实,CD3+、CD4+、CD19+、CD16+CD56+预测脓毒症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465~0.719,各指标预测脓毒症死亡的精度较高<sup>[11]</sup>。但由于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淋巴细胞亚群的联合预测因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亚群联合预测因子对患者死亡风险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其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的预测结果相近,后两者分别为0.877、0.848;为了能更准确评估淋巴细胞亚群的联合检测在判断患者死亡风险上的预测价值,研究通过判别分析对其预测价值进行量化,获得的患者结局的判别函数的综合误判率仅为4%,上述研究结果均提示淋巴细胞亚群联合对患者的死亡风险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同时,笔者还通过判别函数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组进行了判别,结果显示,综合误判率为19.8%,其中脓毒症组误判率为10.6%,严重脓毒症组为38.7%,脓毒性休克组为15.4%,提示淋巴细胞亚群的联合检测也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程度。考虑到单核细胞具有明确的免疫辅助与免疫调节功能,且其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具有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在评估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价值时纳入了单核细胞绝对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脓毒症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辅助型淋巴细胞免疫抑制的现象,且其波动程度与病情相关;淋巴细胞反应异常与患者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及死亡风险。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研究未考虑治疗对患者免疫状况的影响,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对预后的评估是否更有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确定。同时,为获得相对可靠的结论,本研究应用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双评分系统来评估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此设计并未考虑到成本-收益的性价比。

  参考文献

  [1]Antonelli M, Azoulay E, Bonten M, et al. Year in review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09: I. Pneumonia and infections, sepsis, outcome, acute renal failure and acid base, nutrit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J]. Intensive Care Med, 2010, 36 (2): 196-209.

  [2]Rodríguez F, Barrera L, De La Rosa G,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Colombia: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in ten university hospitals[J]. Crit Care Med, 2011, 39 (7): 1675-168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Padkin A, Goldfrad C, Brady AR, et al. Epidemiology of severe sepsis occurring in the first 24 hr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J]. Crit Care Med, 2003, 31 (9): 2332-233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Alberti C, Brun-Buisson C, Burchardi H, et al. Epidemiology of sepsis and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from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J]. Intensive Care Med, 2002, 28 (2): 108-121.

  [5]Levy MM, Artigas A, Phillips GS, et al. Outcomes of the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SA and Europ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Lancet Infect Dis, 2012, 12 (12): 919-924.

  [6]Hotchkiss RS, Monneret G, Payen D. Immunosuppression in sepsis: a novel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order and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J]. Lancet Infect Dis, 2013, 13 (3): 260-268.

  [7]Dellinger RP, Levy MM, Rhodes A,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12[J]. Intensive Care Med, 2013, 39 (2): 165-228.

  [8]Andaluz-Ojeda D, Bobillo F, Iglesias V, et al. A combined score of pro-and anti-inflammatory interleukins improves mortality prediction in severe sepsis[J]. Cytokine, 2012, 57 (3): 332-336.

  [9] 李秀华, 陈永铭, 洪亮, 等. 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19(5): 528-53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Inoue S, Suzuki-Utsunomiya K, Okada Y, et al. Reduction of immunocompetent T cells followed by prolonged lymphopenia in severe sepsis in the elderly[J]. Crit Care Med, 2013, 41 (3): 810-819.

  [11]Holub M, Klucková Z, Beneda B, et al. Changes in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and CD3+/DR+ expression in sepsis[J]. Clin Microbiol Infec, 2000, 6 (12): 657-660.

  [12]骆婷婷, 陈如昌, 何雄平, 等.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13, 28 (1): 90-91.

  [13] 宋方强, 丁士芳, 周永勤, 等. 免疫调理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 CD4+ CD25+ T 细胞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3): 249-252.

  [14]Lopez-Vergès S, Milush JM, Schwartz BS, et al. Expansion of a unique CD57+ NKG2Chi natural killer cell subset during acute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108 (36): 14725-14732.

  [15]陈小枫, 叶纪录, 叶军. 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预后[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1, 31 (6): 511.

84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