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毛概论文

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毛概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毛概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在进行劳动生产中所摸索创造出的宝贵财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毛概论文篇一

  《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在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由于对吸收和改良了本民族以外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更多的创作者则是将本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继承下来。本文从现代文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代文学作品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现代文学;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现代文学演变过程中的传统文化

  现代文学是指在中国社会历史性条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出现的能广泛接受接纳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文学。现代文学广泛受到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革新,建立了新诗、杂文、现代小说、话剧、报告文学等一系列新的文学体裁。现代文学具有鲜明的现代特点,在用语上不仅仅采用现代语言进行表述,而且在抒情方式、叙述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进行了自我新创造,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保持一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学。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它充分吸收和改良了本民族以外的文化,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它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

  中国辛亥革命过后,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大量的外国文学涌入了中国。当时的学者就认识到,制约当时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封建思想的存在,它也同时阻碍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崛起,所以大量学者纷纷向中国传统文化开刀。从历史性角度来看,现代文学起源于“五四”运动,但是西方大量的文化思潮和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当时创作者接受了大量国外文学表现手法及文学形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那一时期,受到冲击的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还有传统文学,导致很多学者不经过改良就盲目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但也有很多理智的学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西方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功地进行了改良。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虽然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还是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然而,理性的中国创作者在吸取外国文学精华之后很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保留了下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20世纪三十年共产主义思想在国内的传播和发展以及西方左翼文学思想的渗透,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逐渐向通俗化转换。其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现代文学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一直关注着如何在现代文学中更好地利用旧时期文学形式的问题。现代文学进入民族化和群众化发展阶段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由于大量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使得群众开始接受文学作品和表达方式,有些低文化水平的读者也开始关注文学。由此可见,现代文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继承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更加的科学、合理。

  二、现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现代文学虽然在用语、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革新,但无论怎么变化、变革,在现代文学中仍然能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即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继承最多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

  1现代文学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体现,在现代文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深刻影响。此外,儒家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及人本主义思想,既符合“文学即人学”的本质,又符合现代文学创作规律,为现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只有对儒家文学更好地吸收和继承,才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学,更好地发展现代文学。例如,在巴金的《家》中,鸣凤自杀后,在关键时刻没有站出来却一直深爱着她的觉慧即想:“我的确爱她,可是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我同她可怎么能够结婚呢?我也许是太自私了,也或许是别的东西迷住了我的眼睛,我把她牺牲了……”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是间接杀害鸣凤的凶手,巴金先生认为,归根结底这是一种人性本善的表现,是儒家性善论的思想。这是现代文学对传统儒家思想继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2现代文学对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

  众所周知,我国历来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多民族国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互相影响中,都会受到儒佛道等文化思想的碰撞与影响。而各民族又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因此,各民族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分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对现代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儒、佛、道文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渗入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注重少数民族文化,吸收其积极的养分将有利于完善现代文学的发展,但在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代文学往往忽视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文学发展步伐。因此,现代文学家应该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发展现代文学的过程中,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充分汲取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促进现代文学更好地发展。在现代文学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如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在作品中充分结合了西藏土司制度,充分地将西藏特有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了作品中。《尘埃落定》中多处也描写到西藏民族的特色,让读者充分了解西藏民族风土人情的同时很好的将民族文化继承下来。

  3现代文学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

  现代文学作品中民间文化具有一定的创作优势,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更好地打动人心。民间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这一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所谓民间文化其实是相对于官方文化这一主流文化而言的另一种称谓,它是一种具有自由性、发散性、宽松性等特征的独特文化。民间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组织性,它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社会发展形式及主流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现代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应继承民间文化这一优势,深入生活,利用民间文化特有的宽松、幽默的文化氛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例如,金庸在进行武侠小说创作时,就很好地借用了民间文化,“武侠”正是借助民间文化而形成的。民间文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虚拟性、虚幻性,经过现代作家的运用,将这种虚拟性与社会中的“仁义”“道义”等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既能感受到轻松的感觉,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与反思。

  三、现代文学中传统文化的发展

  现代文学是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影响而发展形成的,其在表现手法和文体上都比较西化。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上千年的历史沉淀所产生的,它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也是现代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说现代文学是刨除传统文学而另立的一个体系,也不能说现代文学和传统文化是对立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本土以及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并存,但这并不影响现代文学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的精华继承和发展;利用现代文学中外来思想的优势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学。

  1现代文学对传统民族尊严和爱国情感的发展

  在中国上下几千的历史长河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民族尊严与爱国情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社会动荡的特殊时期,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在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学创作者并没有丢弃民族尊严与爱情情感的渲染,而是继承性地继续发扬,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注入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中。例如,郭沫若在他的现代文学作品里始终救国救民、实现民族振兴而上下求索。像《战声集》《屈原》《虎符》这样的作品,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不同的历史人物刻画,表现反对侵略、反对投降、反对专制暴政、反对屈从变节,主张爱国爱民、团结御侮、坚贞自守的共同主题,发扬了传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尊严;再如,爱国诗人闻一多的《太阳吟》,表现出久别家乡思想祖国的情怀。还有《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在澳门、香港、台湾、等七块土地即将被帝国主义抢夺时所作;彰显爱国情怀的作品《死水》,是闻一多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而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而作的。这些现代学作品都很好地发扬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尊严和爱国情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外,还有侠义小说中所写的“侠之大者,为国为家”和“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以及一些武侠小说中的实例等,这些主题的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不难看出民族尊严、爱国情感,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不但得以延续,而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现代文学对自由和平等意识的发展

  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化中,不乏反封建反专制作品及反封建反专制文化思想的出现,也就是西方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思潮。但把自由和平等作为明确追求目标,现代文化功不可没。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开发性、包容性的文化,对于这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思想并没有排斥,而是合理地加以吸收与利用。因此,在这一时期,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在现代文学的发展转过程中,自由平等意识开始大量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中,促进了现代文学的繁荣,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文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现代文学的发展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与供给。现代文学只有置身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养分,才能走得更远,同时现代文学应积极促进传统文化进行自我完善与更新,以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养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注: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师承文化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012BS37;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文化意识对吉林省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B29。

  参考文献:

  [1]曾绍义:《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史,还是“现代中国”的文学史——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治史的一点思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杨建军:《在中国信仰——对张承志回民题材小说创作的反思》,《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3]朱德发:《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的互通点》,《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黄昏、夏芳:《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东方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011年第10期。

  [5]赵双花:《新时期城市文学“现代性”内涵的变迁——以小说创作为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6]李瑞芬:《现代文学烛照下的家文化的承传与异变》,《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7]杜文飞:《回归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的传承与发展》,《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莹、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李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人才管理的启示》,《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2009年第Z1期。

  [10]刘保倡:《反思“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0日。

  [11]郑文献:《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华章》,2011年第19期。

  [12]石岩:《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及实现途径》,《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金阿宁,男,1976—,吉林长春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文化,工作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陈延秋,女,1978—,吉林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工作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毛概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之我见》

  摘要:文化的关系。由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它们是同时态存在的文化的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出发,本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己之观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实体;同时态;整体

  一从十七世纪德国法学家普劳多夫初步确立文化的概念后,学者们就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展开了诸多争论,形成了许多流派。本世纪中叶,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为大家公认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架构,包括各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系统习得或传递;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历史传统;文化具有清晰的内在的结构或层面,有自身的规律。”[1]那么我们来理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样看来,文化是人自己的生存活动,也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正如兰德曼所说:“尽管文化只是源于人类,而且为了保存文化的生命力,人作为承担者使用文化,并用文化来充实自己。但文化并非附属于人,而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事实上,文化可以与承担者分开,并可以由一个承担者向另一个承担者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与我们分离,如同自然先予的世界与我们分离一样。我们无法逃脱地站立在我们创造的文化世界中,也就象我们站在自然世界中一样。”[2]个体的人一旦出生,就已经落入某种文化环境中了,这是他无从选择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文化中生存和活动并参与文化的创造的。“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的和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人与动物不同,“支配动物行为的本能,是动物物种的自然特性。……人的行为则是靠人自己曾获得的文化来支配。”[3]支配人的行为的,表面上看是外在于人的事物及其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它们必须转化为知识、价值、意义才能内在地控制人的行为。前人、他人的生存活动对自己的影响也是如此。这样看来,文化一方面是正在进行、不可停顿的生存活动,另一方面是寓蕴于这种当下的生存活动中并规范、调节、控制、影响着这些生存活动的知识、价值、意义。

  文化活动既然是人类的生存运动,这种生存活动的基础既然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那么,文化活动的第一方面首先就是体现“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传递前人生存活动的经验和教训的传统文化。这是人一出生就置身于其间的、不可超越的。“人要成为全面的人,只有生存于承担了传统的同类群体中。人的文化方面只能以这种方式发展。”[4]人要成长,“个体首先必须吸收与他相关的文化传统。个体首先必须爬上他出于其中的文化高度。”[5]这说明,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知识、价值、意义,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精神智慧的结晶。按照伽德默尔的看法,人作为有限的存在,是处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不管他是否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也不管他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都不可能超越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我们始终只能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理解。不管意识到与否,传统文化总是影响并形成我们,始终是我们的一部分。它当然不会是躲在久远的过去,而是就存在于人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就存在于人当下的生存活动中,存在于这种当下的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里。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思维的前提。我们固然也有许多无法控制的成见和思维定势,但我们必然要调整、修正、剔除和补充它们,在此基础上展开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新的思维活动及其成果马上就构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思维转化为行动,行动产生成果,我们就这样也参与了传统文化的创造。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存在、发展和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还是使社会的各个部分、使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保持紧密联系和统一性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基因。它从物质技术、行为规范、精神意识等等层面表现出来,集中表现在语言符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样看来,文化包含两部分:作为文化活动的结果的这一部分,是传统文化;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修正、补充、更新的另一部分,就是现代文化。它们作为文化的一体的两面,是同时态地位居于个人、社会当下的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里。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

  二为此,应该避免陷入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作“时代化”理解的误区:把现代文化仅仅看作一个时间概念,一个历史时期,一个继传统文化之后的时期,而在此前存在、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必然属于传统文化。关于这一点,福柯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谈及对现代文化作时代性的理解时曾经指出:我们不应该将现代文化仅仅看作一个处于前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而更应该将其看作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不是谁都有的,也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这是从个人对生存活动的态度来说的。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霍依教授则说得更加富有哲理意味:“按照我所提出的后现代主义观,称福柯为一个后现代思想家并不意味着他的同时代人和幸存者同样也是后现代主义者或必须成为后现代主义者。历史的中断不是同时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也不是同时发生在所有地方的。同一个人、同一种文化或设置在某些方面可以是传统的,在某些方面可以是现代的,在另一些方面可以是后现代的。”[6]这个说法言之成理而且可以借鉴来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作“时代化”的理解尽管简便,但却势必在两者之间设置一个僵硬的、各执一词的人为界限,由此导致一系列的混乱。

  之所以人们会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理解为时代化的历时性关系,首要的原因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作了实体化的理解。这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企图到前人遗留下来的书面文献材料中去寻找传统文化。这就把传统文化当作了一堆僵死的、既定的、静止的、封闭的东西,进而认为,传统文化是可有可无,最好是不必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保存的可抛弃的东西。由此出发,人们还认为:古代书面文献材料所表述的传统文化,比我们自己所知道的更清楚、更值得相信。其实,且不说这个观点只注意到了历史的描述性而未涉及其解释性,只说它还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古人书面文献材料所记述的东西,有的只是纸上谈兵,有的不过是无法实现的或本来应该实现却并未实现的理想,有的则是虚伪的或言不由衷的粉饰,还有的只是一家之言或从某种立场出发的、有倾向性的、为某一群体利益服务的主张,……。另一种表现是把传统文化当作现代化的阻力和障碍,把传统文化当作现实中的问题、消极的东西、社会的阴暗面、一切不如意的东西的替罪羊或发生的原因,总之,把现实中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传统文化。例如胡适说:“一面学科学,一面恢复我们故有的文化,……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如果过去的文化是值得恢复的,我们今天不至于遭到这步田地了。”[7]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要进行现代化,就要彻底清除传统文化,“不破不立”,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消灭汉字”等等口号,“”中的诸多做法就是这样。这钟观点过分夸大了传统文化的力量,把传统文化看作文化的全部,把传统文化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最终必然要导致历史虚无主义。而且,如果传统文化真的都是现代文化是对立的,那就意味着过去与现在必然发生了绝对的质变,过去与现在毫无共同性。这在事实上存在吗?如果承认过去与现在还多少有一些共同性而坚持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阻力,那么,就意味着古人、前人必然是无能,至少是不如现代人。我们能找到充分的事实依据来证明所有的古人、前人在方方面面都不如所有的现代人吗?把传统文化当作现代文化的障碍的观点,实际上是怯孺和懒惰的表现,是企图以此推卸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的想法和做法。而且,在现实中,颂扬和批判传统文化这两种情况往往同时存在。这说明,怎样在历史与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划分责任与荣誉,这关系到历史、文化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其实,历史和传统文化既不承担责任,也不享有荣誉。承担责任或享有荣誉的,只能是各个时代的人。

  由于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作了实体化的理解,就导致人们往往企图寻找、确立一个唯一的标准以便把所涉及的东西确定地归类于传统文化或现代文化中。这也意味著,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能简单地作整体化的抽象讨论,如果这样,就在实质上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都视为一个逻辑上周详严谨的、抽象的、统一的整体,从而认为,每个民族只有一个唯一的传统文化,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就是这个样子;现代文化也只有一个唯一的模式,欧洲社会天然地具有实现现代文化的潜力,现代文化首先在欧洲发生是历史的必然,要进行现代化就要在各个方面都以欧洲社会为榜样来一番脱胎换骨的“革命”。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文化还原为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事实上,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作时代化的理解,就是假设“时代”在地理上和文化上是绝对同一的统一体或前后完全一致的整体。这样的假设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文化的发展有不平衡性,这包括文化各个子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发展的个体、群体、地域、民族、国家的不平衡性。这样,文化发生、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性就不能被忽视。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时代化的理解的观点同时还忽视了,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多姿多彩的,远远不是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整体。文化既然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那就不可能是抽象的,而只能是具体的。现代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是抽象的。既然是具体的,那么,在不同的国家,由不同的人所进行的不同的活动,其现代文化就不会是只有一个模式,同样也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这样,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探讨就不能再用整体性的思维模式作泛泛而论,而要在不同的个人、群体所特有的不同的生存活动中进行具体的深入研究。

  由此可见,企图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梳理和解释,使之由障碍转化为动力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对的。近代所谓的“整理国故”运动和新儒家的“创造性转换”所遭遇的尴尬和难堪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化、逻辑化、规律化,本质上都是把传统文化目的化、主观化。因为理性本身就是近代西方才产生的舶来品,并非西方以外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共有;逻辑虽然原则上说是多元的,但实际上现代人所用的都只是西方所继承下来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而中国古代的逻辑则是辩证──墨辩逻辑。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有其特殊性,要找出所有民族文化都共有的规律不是短时间内通过研究一两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就能办得到的。这样所梳理和解释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只可能是为特定的人的某些方面的生存活动服务的一种意义罢了。但应该指出,如此固然可以发掘、拓展出一种新的意义的源泉,但往往更加可能遮蔽、损害了既往时代活跃的生命运动和富裕的精神生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面我们从理论上说明了,坚持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作历时性的理解是错误的。在事实上,如果坚持用这样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就必然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的若干侧面作了二元对峙的理解。这里只谈表现。

  肯定与否定的绝对化。这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但批判现代文化的也不是没有。对传统文化作绝对肯定的,往往主张一切古已有之,只要中本西用、中体西用、夷为夏用即可。否定传统文化的,往往认为它是糟粕,主张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全盘西化。其实,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肯定或否定的理解是错误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相依共存的。传统文化是人一生下来就不得不生存于其间并受其制约的东西,不论你肯定它而把它捧上天,你都无法从中得到什么额外的收益;不论你否定它而把它贬低得一文不值,你也无法完全摆脱它,照样要受它的制约。魏源说过:“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诬今不可以为治,诬古不可以为学。”(7)当然这不是说现代文化可以不继承传统文化,而是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重要的不是通过肯定或否定而比较孰优孰劣,孰重要孰不重要或进行取舍,而是要在人们当下的活动中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则,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既然都是人的生存活动的组成部分,那么,也就不可能只取其一而舍其二,它们都是无从取舍的。

  注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转引自:庄春波,《文化哲学论纲》,《管自学刊》1996年第1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3],[4][5]『德』米希尔.兰德曼著,彭富春译,《哲学人类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260、277、268、278页。

  [6]霍依,《福柯:现代抑或后现代?》,载J.阿拉克编,《福柯之后》,英文版,1988年,第38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胡适,《再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8]魏源,《默角瓜下.治篇五》。

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毛概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2.浅谈现代设计的传统文化论文

3.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

4.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5.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4篇

6.浅谈传统文化毕业论文

224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