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毛概论文范文(2)
2017年毛概论文范文篇二
《中国城乡生活方式差异与社会心理冲突及其消解》
摘要:但二元社会结构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产物。城市和乡村形成有巨大差异的文化模式。山西农村人口占远远大于城市人口)。这种嫌弃已经达到偏见的程度。直接原因是城市人对农民工的歧视。
关键词:中国,城市,农村,偏见,歧视,一体化
中国城市和乡村社会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但二元社会结构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产物。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城市和乡村形成有巨大差异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积淀内化为城市乡村居民有巨大差异的社会人格,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相互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进一步导致了城乡居民的偏见和心理冲突,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阻力。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我们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西部项目(08SHX009)《区域文化心理差异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除了开展实验、调查之外,通过田野工作和文献分析,着力研究了中国城乡生活方式差异与社会心理冲突及其消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中国城市和乡村的本体差异比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是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现今世界上除朝鲜以外唯一一个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国家,包括县城、市城、省城、京城在内的各级各类城市,以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开放化为主要特征,是县(市、区、旗)、市(州、地区)、省(市、区)、中央各级党政机关所在地,自然成为某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工作方式是决策、办公、贸易、教育、演出、建设、研究、医疗等等,根据区域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约占某一行政区域总人口的80%-10%之间(比如北京农村人口少于城市人口,山西农村人口占远远大于城市人口),拥有城市户口,其劳作工具由国家或单位提供,生活经济来源以工资、佣金、酬金、奖金为主。乡村主要是指以农村、农民、农业为特征的城市相对方,人口比例大于城市,除乡镇、村落的干部以外,基本都是农村户口的老百姓,除非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一般没有机会获得城市户口。根据区域发展水平不同偏见,人口约占总人口10%-80%之间(比如上海农村人口显著少于城市人口,四川农村人口占远远大于城市人口),20世纪90年代逐渐获得城市居住权。其劳作方式是农耕、手工制作、建筑、运输等。生活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建筑运输等佣金。劳动工具由自己购买或者制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中国20世纪城市乡村生活方式差异描述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的最显著表征就是楼房和汽车,通俗的概括就是高楼大厦和车水人流,而农村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平房和小道,通俗的概括就是民间房院和乡间小道。至于楼房和平房里具体如何生活,需要具体比较。
城市楼房无外乎三种功能,一是住家,一是办公,一是商用,农村的平房绝大多数是住家,部分是商用。城市的大道要跑各种各样的汽车,但更多是小轿车,农村的小道却主要是行人和拖拉机。城市楼房都是有暖气的、有水冲厕所的,而且城市人都把厕所叫洗手间;农村的平房多数没有暖气,主要靠冬天生炉子取暖,房间没有厕所,晚上只好到院子里修建的旱厕所解手。城市人因为住宿楼房,而且多数是脑力劳动者,有离家比较远的工作场所,一般称工作者或工作的人,家里做饭用的是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因为可以随时洗澡,家里尘土比较少,所以穿戴比较新而且时尚。农村人因为住宿房院,都是体力劳动者,家里做饭只能用煤炭或者柴火生炉子,没有暖气,所以洗澡次数比城里人少得多,家里到处是尘土,每天下地劳作,服装比较破旧。
城市人有许多讲究,比如吃饭前必须洗手,定期检查身体,订阅报刊杂志,关心时事政治,迷信8、6、9等数字。商人们之间比谁钱多,干部们之间比谁官大,知识分子之间比谁学位高。坚持实用主义、机会主义交往观念,人情淡漠,邻居之间不相往来,特别重视美容、身材,交际活动都在酒店茶楼,家里招待客人是最高礼节,表示对客人的高度信任。农村人讲究更多,比如修家谱,祭祀祖先,公开信仰神灵,修建庙宇,比谁家房子阔气,比谁家孩子学习好,特别重视风水,习惯互相串门,拉家常,一般没有经济支持到饭馆吃饭,招待客人都是在家里自己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人现在都用手机、网络交流思想感情,通报信息,农村人主要用手机和固定电话交流信息,感情交流还是面对面。城市人的工作工具多数都是单位包括行政部门、企业商业机构提供偏见,不太珍惜,随意浪费,农村人的劳动工具都是自己购置,比较珍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人办婚事检双日子或者带9、6、8的日子办,都是到酒店茶楼,指定时间把客人集中起来一次性招待,还要按照流行的套路举行仪式,比如颁发结婚证,请领导讲话等;农村人办婚事要提前请风水算双方生年八字,根据八字确定日子,都是在自己家里办宴席,院子里、上房里、耳房里、厨房里摆上几个桌子,临时垒一个灶炉子,边做边吃。客人随到随吃,从早上一直办到晚上。也没有多少仪式,就是拜一下天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人的去世前或者死后要买墓地,去世后要召开追掉会或者追思会,一般三天就送葬,火化后集中埋葬在一起,清明节祭奠都到一个公墓;农村人去世后比较复杂,首先是一系列儒释道混合的礼仪,比如刚去世家属不能哭,等点纸后才可以哭;其次要请风水先生算好下葬的日子和具体时辰。其三是要有棺材,棺材的油漆色彩图画也有讲究。其四是要出告牌,向上苍告知死者的后代情况。
城市人互相走动必须提前预约,说什么话都提前想好,说完就走;城市人家里来客除非提前说好,否则不管吃饭;农村人互相走动没有多少规则,不用预约,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农村人则是只要来了客人,不管什么时间,一定要吃完饭再走。城市人越来越西方现代化,穿西装,吃西餐,说外语,留学外国,模仿外国生活方式;农村人越来越中国传统化,修家谱,祭祖先,建庙宇,迷信风水,模仿传统生活方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人仗着自己不和土地打交道,所以极力抹去身上、房间的尘土,号称干净;农村人仗着自己的土地生产蔬菜。所以都吃绿色食品,也号称干净。城市人一般都用床睡觉,所以就干净,农村人一般都用炕睡觉,所以就土多。城市人抽几百块钱一条的香烟,农村人抽几块钱一斤的旱烟水烟;城市人休息日大白天在家穿睡衣拖鞋,甚至作爱;农村人白天只好下地劳作,做爱都在晚上,没有睡衣概念。城市人有午睡习惯,一般不让人打扰,谁要打扰就被认为没礼貌;农村人一般不午睡,中午正好聊天下棋谝闲传。城市人主张保护隐私,忌讳别人打听家里的事情,农村人则把打听别人家里的事当作关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人的单位意识特别强偏见,单位内部有矛盾,但对外时则也团结;农村社会里家族意识特别强,家族平时有矛盾,对外则十分团结。城市里的事情领导说了算,农村里的事情长老家长说了算。城市人现在为了虚荣和炫耀,拼命供孩子上名牌大学,拼命买大房子;农村人现在秉承传统,也是拼命供孩子上大学,拼命修高房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20世纪中国城乡社会心理冲突描述分析
人口密集的城市造成的拥挤,使城市人的利他行为越来越减少,亲社会动机水平日益降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交流,但总觉得谁都不合适,以至于心理咨询职业逐步获得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打工或到城市买房居住,农村成了留守老人孩子的岛屿,老人们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类型的亲属亲戚关系,感情越来浓烈,同时迷信风气也越来越烈。这种新的城乡分裂造成的后果是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城乡剧烈冲突,但冲突以心理为内隐,外显行为并不明显。造成心理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收入差距太大。但这实际上并不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城市人对农民工的歧视。歧视不仅表现在具体的言语行为,而且表现在表情口气方面。歧视的结果就是不断的非肢体冲突,也可以理解为农民工的报复,比如房子装修时故意怠工或者用次品偷工减料;比如把城市人室外晾晒的衣服塞进下水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人总是嫌弃农村人不讲卫生,身上有味,性子太直,小农意识,饭食粗糙,穿戴不整齐,没有作息时间,这种嫌弃乃至达到歧视的程度;农村人总是觉得城市人太虚伪,小气,爱面子,讲究太多,说话拐弯抹角,小市民气太重,这种嫌弃已经达到偏见的程度。
城市人的自负和傲慢,特别是对乡下人的不屑和歧视,不仅是计划经济造成的户口优越感,而且也是中国数千年城乡文化积淀的时代再现,更是避免自己农民祖先自卑感的反向表演。其实,农村人不将卫生也罢,小农意识也罢,都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逼迫的,农民比市民更爱干净,可是条件不允许。农民也想穿整齐,自己舒服,也让人高看一眼,可以天天下地,没法穿整齐。农村人的自卑和骨气,特别是对城市人的嫉妒和羡慕,不仅是因为经济收入太少,而且也是对自己的粗俗和邋遢的不自信,更是为了报复市民的歧视和蔬离。其实城市人生活也不轻松,他们也想随意一些,可工作环境有卫生的苛求偏见,有对服饰的攀比。人都生活在他人评价的世界里,不得不为他人的评价活着。
城市人忙着关心宠物狗猫的保护,以免这些东西受到虐待遗弃,农民觉得十分可笑,你们有钱了不会搞些慈善活动吗?养什么猫啊狗啊,喂的还是火腿肠牛奶,把人叫兔崽子,把狗叫的儿子,把猫叫的姑娘。其实城市人是没有办法,有钱了退休了,太孤独,人的个性都太强,和人交往太累,说话多惹是非,不说话太冷漠,养个宠物,说多少都没是非,没事骂骂动物可以发泄情绪。农村人忙着关心猪羊牛驴的养护,生怕这些东西养不肥胖,城市人觉得太辛苦,你们有时间不会做生意买股票吗?养什么猪啊羊啊,还要喂玉米高粱精饲料,把人吃的都喂了猪羊,好象猪羊都是你儿子姑娘。其实农村人也没有办法,没有人发工资没有退休金,不养猪啊羊啊,儿子孙子要上学盖房娶媳妇没钱啊。何况这些动物肉可以吃,皮毛可以卖钱,自给自足。
城市人没事干就跑到卡拉0K厅喝啤酒唱情歌,完了还要洗头洗脚洗桑那。农村人觉得整个一群神经病,把人都吵死了,吃饱了撑的,乱吼什么,什么情啊爱啊?农村人休闲了就敲个锣锣拉个胡胡唱自乐班子,完了再喝几盅白酒,回家看电视。城市人觉得整个一群土老帽,简直就是噪音,老掉牙的曲子,过来是奸臣害忠良,过去是相公爱姑娘,都哪辈子事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难活的是城乡双文化个体,也就是通过考上大学进城的农村青年男女。娶个城市姑娘或者嫁给城市小伙。城乡生活方式差异集中表现在家庭里,城市里长大的女婿或媳妇,总是对农民家庭抱有偏见和歧视,动辄以以语言表达对农村丈夫或者妻子的不满,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农村长大的青年嫁给城市人或者娶城市女子为妻,总是对配偶的城市傲慢存在嫉恨,动辄批判配偶的小市民气和奸商作风。城乡青年生活在一起,生活方式会冲突一生,这种冲突更多内化为心理冲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出生长大的人对农村出生长大的人的歧视还表现在语言方面,城市人的优势在于可以比较好的说北平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而农村人因为语音问题往往自卑;但农村人的优势在于可以保持原生态的区域文化,有自己的文化感情寄托,有自己的家乡归属感,因而可以嘲笑城市人是高楼大夏中的感情牧羊人。城市人越来越外国化欧洲化美国化西方化洋化,农村人越来越本土化传统化中国化东方化土化。城市人没人发工资没有退休金,只好公婆儿媳居住在一起,虽然有矛盾,但有天伦之乐;城市人有工资有退休金偏见,所以就婆媳分开过,虽然矛盾少了,但家族感情也就分崩离析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人允许女儿在娘家生孩子,女儿女婿在娘家同住,过年也在娘家过,没有什么忌讳,而且名义上是女儿出嫁了,实际成了女婿入赘,女婿要把岳父岳母叫爸妈;农村人忌讳女儿女婿在娘家同床,过年不让女儿在娘家过,至少大年三十晚上不行,尤其来月经的女儿更不许在娘家住宿,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婆家人,回娘家就是亲戚,修家谱也不要,女儿没有财产继承权,女儿也不会跑到娘家要财产。
四、中国21世纪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社会心理冲突及其消解
据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分析,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步骤大体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建国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人们不受户籍限制,自由迁徙;第二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加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使得城市化步骤基本停滞;第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虽然户口没放开,但由于政府的号召,人们流动到城市打工;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在房地产的催促下,一些城市长期或短期地把户口有条件地放开,让外地有钱人进城买房,刺激城市房地产市场 [1]。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而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改革开放初期,有1亿左右的农村人通过正式渠道,考大学和当兵,稳定地转移到城市,成了城市人。现在,这一批人正当20岁出头到40岁左右,是中国城市里的中坚力量。他们大都有较好的文化教养,占据着比较重要的社会位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下社会的话语倾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悖论:一方面,即使经济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但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能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社会中大部分人必定会从经济停滞中受害。今日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仍然是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既有非常原始的农耕小区,也有达到欧美水平的后工业化发达小区。以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中国城乡经济差距指标为2.2-2.3倍。但到了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的2.8-3.0倍左右。到90年代中期,差距扩大到3.3-3.4倍,21世纪初叶偏见,两者的差距更扩大到了超过3.5倍的水平 [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乡贫富悬殊的继续拉大,造成了城市和乡村在感情上的两败俱伤。从农村来在城市里拥有体面的工作越来越多,农村出身的城市人具备了由一个小群体发展为一个阶层的前提条件,但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面对家乡的贫空无能为力的人。当初被亲戚朋友寄托的改变他们现状的期望,现在根本就实现不了,感觉自己能力太微弱,对乡民爱莫能助。城乡差距使乡愁更愁,虽然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关注乡村,但这已不是仅靠关注就能解决掉的。相比城市,农村越来越穷。城市望乡人,只能望乡兴叹,于是,在贾樟柯的电影《站台》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年轻的崔明亮、张军、锺萍们从山凹里冲上去,在铁轨旁,向轰隆驶过的火车,发出一声声长长的尖叫。但,载着城市梦想的火车没有为乡下人停留哪怕一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乡差距的快速拉大不仅导致了城市人对农民、农民工的进一步歧视、偏见、排挤,而且造成了农民对城市人的更大的嫉恨、仇视,电视广告每天播放的高档住宅、豪华生活、漂亮的女模特、喝着高级饮料的帅哥,不断刺激着农家子弟的神经,城市人面对农民工的难以琢磨的眼神,对待农民工的粗野的呵斥,不断制造者仇恨和无奈乃至对命运不公平的叹息。特别是当自己累死类活盖出的房子竟然没有一点资格居住还要讨要工钱的时候,造反的冲动不是没有。特别是当他们的孩子读不起书、他们到医院受到冷遇的时候…..,城市人正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差异的根源是经济上的农耕生产方式和工商生产方式和政治上的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构成的二元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上的传统化和现代化,本土化和西方化,其社会心理冲突的动力是城乡经济收入的巨大差异和政治权利上的实际不平等;其心理冲突的内容是城市人的傲慢和偏见与农村人的自卑和嫉恨。其行为表现是各种生活方式的差异和冲突。消解的策略是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文化多样化特别是政治平等化。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尽快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尤其是城市人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态度,杜绝歧视偏见排斥,否则会使城乡差距造成更加难以预料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李径宇:眼看乡村向贫穷的方向远去,中国新闻周刊
[2]WU_cairongIboshi:一个城市的农村人的伤感,WU_cairongIboshi博客
看过“2017年毛概论文范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