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政治论文 > 政治哲学 > 关于围棋与哲学的论文

关于围棋与哲学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围棋与哲学的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哲理智慧与思辨意识的结晶,也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围棋与哲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围棋与哲学的论文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谈意义生成与棋论话语

  摘 要:围棋作为一种竞技性游戏,本是形而下之“技”,但其后又逐渐成为艺术,并与形而上之“道”联系起来。围棋的这种意义生成过程,与中国传统的知识生成机制有关。中国围棋的意义建构,在棋论之间、围棋与其它棋种之间,形成一种“互文关系”,最终指涉的都是中国文化。中国围棋理论,与其它各种棋类理论,包括琴、书、画、诗、文理论,都是共用一套话语,言说不同的对象,这决定了它们之间话语的相通,当然也有其各自的独特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 键 词:体育思想;围棋思想史;意义生成;棋论话语

  围棋史需要引入技术史、思想史的视野,才可能走向完备。而就围棋思想史而言,它与围棋史相比,既有共通性,又有其独特性。比如,思想(所谓围棋观念、理论)与技术(围棋的实战)永远是相互影响的。思想史也需要“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思”代表的是意义的生成。思想之为“史”,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去追踪这种意义生成的过程。其次,中国古代棋论,如何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构建了自己的一套“话语”,它与其它艺术理论相比,有何相通之处与独特性。如此种种,便是本文需要探讨的话题。

  1 中国传统知识范式与围棋的意义生成

  所谓围棋思想,也即中国古人对围棋的认识。围棋作为对人类生存竞争的模拟,一种竞技性游戏,本是形而下之“技”,先秦将博与弈并举,便预示了它的地位。而当孔子、孟子、班固、韦曜、沈约、梁武帝、皮日休、张靖、刘仲甫……不同时代的文人、士子、皇帝、官宦、棋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言说围棋,围棋也就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复杂的意义。就像汉代的班固把围棋与天地之象、帝王之道联系在一起,说围棋“上有天地之像,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1],围棋便由“技”变成了“道”,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儒家在把围棋当做“玩物”的同时,又往往把它纳入到仁义之道的体系中,道家更赋予了围棋许多玄妙的意义。如果说,戏、技、艺,为弈之存在的方式,而道,则构成了弈之存在意义的终极依据。魏晋时,围棋观念的一大变化,就是确立了围棋作为“戏”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并把它纳入到“艺”的范畴。南朝沈约《棋品序》谓:“弈之时义,大矣哉!体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静则合道,动必适变。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上艺齐工。”[2]围棋与“上艺”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一种雅而又雅的艺术。到唐代,棋正式成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竞技围棋的高峰,中国围棋理论也日益成熟、完备。另一方面,围棋又不断地被雅化、艺术化,导致竞技围棋的逐渐衰落。20世纪中国围棋的转型,就是使弈之为“艺”重新回归为体育竞技。而包容各类竞技性游戏的古代“艺术”向现代学科体系中的“体育”的转换,归根结底,乃是一种知识范式的转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围棋从“戏”、“技”到“艺”、“道”,包含了一个意义不断被建构的过程。有学者谈到,“人同自然的划分是知识和智慧的起点,是人自觉其为人的起点。”[3]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也就决定了中西知识的分野,所谓“天人合一”与“天人之别”。中国传统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系统。中国古代也有自己的学术分类,但这里的“学”,不是指作为学术门类的“学科”,而是泛指“学问”和“知识”。《周易》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形上”与“形下”的标准,分出道、器,也就有了后来的“学”与“术”之别。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七略》分6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到唐代初期编撰的《隋书·经籍志》,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正式确定四部分类法,这也就构成了中国传统的知识分类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围棋而言,围棋本为“游艺”,《隋书·经籍志》将围棋及其它棋类书籍列在子部“兵家”类,而《旧唐书·经籍志》将博弈文献从《隋志》“兵家”中分离出来,在官修目录中,首次在“子部”中单独列出“杂艺术”类,并只载博经弈谱。《宋史·艺文志》中,“艺术”的范围大大扩充,包括“射、弹棋、画、墨图、樗蒲、文房、酒令、投壶、饮戏、围棋、双陆、叶子格、漆经、彩选格、马经、驼经”等。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在“子部·艺术类”,分出4个子目:书画之属;琴谱之属;篆刻之属;杂技之属。弈谱因事类“琐屑”故与它艺相杂,归于“杂技之属”。一种“学”在其“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便说明了其在所处社会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其话语言说、意义生成的方式(比如围棋要不断地从形下之“技”向形上之“道”靠拢)。

  如果说中西方曾经存在着各自的一套知识分类体系,那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就是一个逐渐由中入西的过程。从清末开始,中国传统文史哲不分的“通人之学”转向西方近代的“专门之学”,“四部之学”(经、史、子、集)转向“七科之学”(文、理、法、商、医、农、工),从而完成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体系转型。而中国围棋,也正是在这种知识转型中,完成了由传统的艺术向现代体育竞技的转换。

  2 互文性与围棋的意义建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互文性”(lntertexuality)也有人译作“文本间性”,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西方的批评概念,它用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4]。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提倡一种文本的互动理解,把文本的每一种表达,都看作是众多声音交叉、渗透与对话的结果。就思想史而言,一种观点出现后,后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引用这一观念,或明引,或暗引,或顺着说,说反着说,或变通着说……这样便构成了一个思想的链条,需要去做细致的梳理。

  比如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围棋:“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当儒家从汉代开始成了官方正统思想,孔子作为“圣人”的言论在某种意义上便成了人人须奉行的“语录”。既然围棋也有“最高指示”,那后人写有关围棋的文字,当然也就需要时时引用了。当然,出发点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严格遵循圣人的教导。如《颜氏家训·杂艺》云:《家语》曰:“君子不博,”“为其兼行恶道”故也。《论语》云:“不有博弈乎?为之犹贤乎已。”然则圣人不用博弈为教,但以学者不可常精,时有疲倦,则傥为之,犹胜饱食昏睡,兀然端坐耳[5]。

  此为顺着说之代表,用以教子,立功立言立德要紧,博弈之事,可偶尔为之,但“令人耽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

  有的则在变通中为其所用,如西晋·曹摅的《围棋赋》:昔班固造《弈旨》之论,马融有《围棋》之赋;拟军政以为本,引兵家以为喻;盖宣尼之所以称美,而君子之所以游虑也,既好其事,而壮其辞,聊因翰墨,述而赋焉[5]13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宋白《弈棋序》也说:“投壶博弈皆古也,礼经有文,仲尼称焉。”一“称”或“称美”,显然夸大了孔子对围棋的褒扬态度。在孔子那里,博弈不过为聊寄闲情之事,但需要为围棋辩护时,有时“夸大”一点,也就情有可原了。

  当然,当需要贬低围棋时,圣人的话也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三国时吴国的许多人耽于博弈,“废丧实多”,吴太子孙和命韦曜作《博弈论》,以图矫正。《博弈论》开章明义,“盖闻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前一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后一句出自《论语·泰伯》,但孔子直接说围棋的被完全忽视。这样有意选择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围棋的彻底否定,来扭转社会风气。于是,孔子为围棋所开的一扇小窗,也被彻底关上了。

  这样一来,后世的这些文本,与孔子之“语”,便构成了一种“互文”的关系。这种情况很多,如孟子的“小数”与“不孝”说,苏东坡的观棋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都在后世激起种种的回响。这种回响不仅仅是“影响”而已,它还包含着选择、接受、变异、改写、拼贴等等。而思想史需要关注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后世者究竟为围棋提供了一些什么样的新的“意义”,或者,如果是循循相因,了无新意(比如在苏轼的影响下,善弈不如善观,吾不能棋而好观棋,几乎成了文人棋论的套语),这就需要我们去解释,为何会如此。并且,后世文本对前文本的选择、取舍,也往往是有倾向性的。正像孟子围棋“小数”说与“不孝”说,前者被后人反复引用,不断翻出新意,后者基本上被冷藏起来,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原因,都是需要研究者去作出解释的。

  前面我们讨论的是围棋理论文本之内的“互文”关系。而围棋与其它棋类,与其它艺术、知识门类,可能也存在另一种意义上的“互文”关系。以围棋和中国象棋为例,这两个棋种,同样孕育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就像兄弟,既有共同的血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种种的矛盾、相互攀比,争吵不休。首先,围棋与象棋同是盘上棋戏,古人不仅习惯于以易、以儒家之道比附棋道,在棋艺上,两者也颇有相通之处。就以围棋、象棋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十诀”为例。一般认为,“十诀”是南宋时代出现的象棋理论。最早见于元泰定本《事林广记》中,其内容为: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在“十诀”的传播过程中,又逐渐被当作围棋理论。明·陈耀文《汉中记》卷四一、明谱《玉局勾玄》均题为北宋刘仲甫作,明刘仲达《鸿书》则标为唐代王积薪所传。“十诀”也许首先是象棋理论,但在传播过程中,围棋逐渐反客为主,夺得了“发明权”。那么,“十诀”究竟是姓“围”还是姓“象”,直到今天仍颇多争议。其实,两种棋种间的对话、争论,客观上说明了基本棋理的相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围棋与象棋解不开的情缘,乃是因为两者不仅在棋艺上,同时在功用、趣味上都有相通之处,遂无论棋论还是传说,都产生了一种有趣的飘移现象。“忘忧清乐在枰棋”,象棋有《橘中秘》、《梦入神机》、《适情雅趣》、《梅花泉》、《竹香斋》,围棋有《橘叟玄谈》、《石室仙机》、《适情录》、《桃花泉弈谱》、《师竹斋谱》,从这些棋艺著作的名称就可以发现两者在趣味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不仅表现了古人在棋道上崇尚高雅玄妙的旨趣,从烂柯、橘中、洞中之乐中,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人生与审美追求。   3 棋论话语与中国文化传统

  其实,围棋与象棋文本所构成的“互文”,最终指涉的都是中国文化。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中国文化之树结出的果实。由此,中国围棋理论话语,不仅与象棋、其它各种棋类理论话语相通,而且与琴、书、画、诗、文理论,与中国整个的思想,都是共用一套话语,言说不同的对象,这决定了它们之间话语的相通,当然也有其各自的独特性。

  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由于它们指涉的对象分别是诗文和琴棋书画,研究对象的差异,便构成了各自的一套概念体系。而它们同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很多话语又是相通的,如道、气、形、象、意、阴阳、机、玄、妙、神、仁义、动静、虚实、奇正、理数、心数、象数、体用……问题是同一范畴,在不同的艺术门类,其具体内容又是有差异的。就像中国艺术中的“虚实”之“虚”,在画论中可能是指“空白”,在乐论中可能是“此时无声”,在棋论中是“空虚”、“虚势”甚至就是一种空间的存在,在诗论中是“意在言外”,但它们又都与中国哲学的“无”有着亲缘关系。而像“气”,是中国文论、艺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气”是一种物质的存在,但同时又是漂浮不定的、无形的、虚无的。正因为如此,“气”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得以超越实有的存在,沟通“有”与“无”、“虚”与“实”,成为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衍生性的范畴。而其后“气”这一概念被沿用于文学艺术理论中,中国文论强调“文以气为主”,绘画讲究“气韵生动”,而就围棋而言,“气”更是棋子生存之本,这使“气”成了中国古代围棋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因而,在思想史研究中,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去梳理从哲学之“气”向艺术之“气”演进过程,又去辩析各种艺术理论在共用“气”这一范畴时,其相通之处和各自不同的内涵。

  话语不光由一套概念范畴组成,它还包括言说的规则与方式,而背后,又往往由文化模式与精神所支配。不同之“学”,如文论、史论、乐论、画论、棋论等,各有其言的方式,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可能体现出一个共通的文化模式。就像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中评棋:“此局白体用寒瘦,固非劲敌,而黑寄纤秾于淡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6]“寄纤秾于淡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化用自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论诗:“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明显可看出棋之“艺”向文之“艺”的靠拢。而邓元鏸作《弈评》:施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厚。范西屏如崇山峻岭,抱负高奇。程兰如如齐楚大国,地广兵强。梁魏今如鲁灵光殿,岿然独存。黄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徐星友如白傅吟诗,老妪皆解……[5]255

  一看便知,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它构成了不光是棋论,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理论的一套诗性话语。我们经常说西方知识话语是分析的、逻辑的、理性的、科学的,而中国传统知识话语则是综合的、模糊的、直觉的、诗性的,人们习惯于把这两种知识形态称之为“感悟型知识形态”和“理念型知识形态”。这在中国古代棋论话语中也典型地体现了出来。尽管棋之为“技”、为“术”、为“数”,是最接近技术、数理、逻辑的,中国文化语境使中国古代棋论关于“术”的一套话语不断被弱化,而作为玄妙之“道”、艺术之“诗”的一面,则日益被强化。林应龙在《书适情录后》中谓“夫弈之为数,参三统两四时而能弥纶天地之道也者。”这是典型的“道”的话语,所谓“技进乎道”,游戏才有存在的合法性。不光是围棋,其它棋戏亦如此,如东汉文学家边韶作《塞赋》:始作塞者,其明哲乎。制作有式:四道交正,时之则也;棋有十二,律吕极也;人操厥半,六爻列也;赤白色者,分阴阳也;乍亡乍存,像日月也;行必正直,合道中也;趋隅方折,礼之容也;迭往迭来,刚柔通也;周则复始,乾行健也;局平以正,坤德顺也。然则塞之为义,盛矣大矣,广矣博矣。质象于天,阴阳在焉。取则于地,刚柔分焉。施于人,仁义载焉。考之古今,王霸备焉。览其成败,为法式焉[7]。

  这种以“道”统“技”的话语方式,在整个中国思想、艺术的理论话语中其实都是共同的。笔者在博士论文《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中曾谈到,中国古代棋论有着两套话语:道与术,它们分别对应于两种思维:玄象与数理[8]。围棋其实更近于“术”、更接近数理思维,而在中国传统语境下,当“道”成了一切知识存在意义的最终依据,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有艺术也都要向玄妙之“道”靠拢,这种“玄象”思维使围棋及棋论与其它文学、艺术理论有了共通的话语的同时,它“术”的一面、数理、逻辑思维的一面也就日益被遮蔽了。而到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当“四部之学”被代之以七科之学,当中国传统知识日益被西方知识所取代,中国传统知识表达的“诗性”话语也就逐渐被“科学”所取代。围棋亦然。中国围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也包括话语方式的转变。一套科学的、逻辑的、技术性的话语,成了中国现当代棋论话语的主流。

  其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都有其知识生产、构型的方式。福柯[9]强调,所谓知识代表的就是一套话语体系。“知识型是制约、支配该时代各种话语、各门学科的形成规则,是该时代知识密码的特定‘秩序’、‘构型’和‘配置’,是某一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一种共同的无意识结构,它决定着该时代提出问题的可能方式和思路,规定着该时代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范畴。”讨论中国围棋思想史,一个方面当然是为了说清楚中国围棋在观念层面上的种种“认识”究竟给中国围棋带来了什么,而另一目的,是通过围棋之“思”与“言说”的方式,去透视中国传统知识的生成与话语机制,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何云波. 天圆地方:围棋文化散文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欧阳询. 艺文类聚[M]. 汪绍楹,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 杨适. 中西人论的冲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陈永国. 西方文论关键词[M]. 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11.

  [5] 刘善承. 中国围棋[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蜀蓉棋艺出版社,1985:29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 盖国梁. 围棋古谱大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50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 张如安. 中国象棋史[M]. 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1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 何云波. 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王治河. 福柯[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54.

  关于围棋与哲学的论文篇2

  浅谈围棋的人生哲理与时代精神

  摘要 围棋作为一种思维性体育,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鹤立鸡群,体现出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时代精神,给人以深刻而广泛的启迪。本文从竞争特点入手,对人的全局观、思维、作风、内涵修养、生存技巧诸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围棋 人生 哲理 时代精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们在紧张的、特别是脑力方面的劳作之后,易过早衰老,减少寿命。这在一些调查科学家早逝现象的报告中得到了证明[1]。如果这些精英们能科学地把握好劳逸结合,延长生命,或许会取得更大成功,给社会作出更多贡献。曾有人比喻说:人就象一台开动的机器,耗尽能量就会停止运动,这是有道理的。故人需要一定的保养,一松一紧,一张一弛,辩证法也。适度的休息,还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然而如何处理好“八小时之外”?则可根据各自兴趣,各取所需。有的逛街,有的聊天,有的打球运动,有的唱歌跳舞……爱因斯坦爱拉小提琴,陈毅迷上围棋,邓小平则好桥牌。在我们教育这块土地上,“棋类项目进校园,是近年来棋界力推的大事”,北大清华开设的棋类选修课报道中就称其是“极大地推动了大学校园里的棋文化热。[2]”不过,笔者认为,在众多的娱乐活动中,围棋不仅是一种高雅的益智运动,而且意味更深远。下面就围棋的时代气息和其蕴涵的人生哲理,扼撮其要,略而述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围棋最能体现时代精神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里,竞争成了其主旋律,而在众多的娱乐活动中,最与这一时代特点相吻合的要数围棋了。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认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从竞争的前提条件看,围棋是最具备的。

  竞争是人们免不了要面临的现代社会重大课题,但都希望能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简称“三公”)的前提下进行。所谓公平,就是合情合理、不徇私、不偏袒、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与公正相近相似,故我们表述时往往将公平公正二者合在一起;公开,更好理解了:面对大家,让人看的清楚明白,没有任何隐蔽。虽然现实社会中没有绝对的事物,完全做到“三公”是困难的。但从人们的心理角度来说,对“三公”的原则充满着期待,失去“三公”的竞争是没有意义的。有人说过“公正是最大的动力[3]”。

  “三公”作为竞争的前提条件、动力源泉以及原则,它在围棋中的体现比任何其他娱乐都充分得多。且不说扑克、麻将、军棋之类暗箱操作的娱乐无法比拟,就是那些公开的体育项目,也远远不如。我们拿同为国粹的两大棋类――象棋和围棋来作比较。二者就公开性而言是一致的,但在公平公正方面,象棋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先说双方棋子本身。象棋各有分工,作用有大有小,象车马炮就比兵卒作用大,将帅虽然没什么作用,却处在一个中心地位,很不公。而围棋是所有棋子一律平等,作用也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对弈双方的黑白之别。再看开局,象棋是谁先走子谁占便宜。围棋可不同,按规定执黑先下,但黑方并未因此占便宜。原因何在?因为按围棋内部规则,先下者要贴目(原来是5目半,新规定6目半),目的就是要对先下的一方优势进行平衡,以体现其公正性,象棋却没有补救措施。(顺便说一句,在这一点上虽然篮球比较特殊,没有先后发球之分,但裁判过程中,却会经常出现人为或技术上的不公正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从竞争的手段方法看,围棋是最合理、最全面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竞争毕竟是一种残酷的现实,这是竞争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一旦有竞争,就免不了会出现高低上下之分、成功失败之别。而参与竞争的各方,谁也不会甘心处于低下,总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迫使竞争者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各种可行方法,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因此只要不是违规的、即使带有残忍性的一些手段,都可以用上。两棋在这点上有共性。都以围剿搏杀对方作为重要的手段。象棋不但如此,还不顾一切牺牲地冲向对方“皇巢”,砍杀“统帅”,可谓残忍至极,它反映了古代军事战争的实际,体现了两军对峙、先捉主将,以便迅速获胜的战略战术。集中全力拿下将帅,正是象棋竟技的最大特性。这种特性固然具有吸引力,使不少人成了棋迷。但这种只讲残酷斗争,不讲和平共处的竞争手段,其方法是片面的。竞争还应该有不伤对方的温和一面,围棋就能做到这一点。它可以从头到尾不损伤对方一个子,而将完成全盘的对弈。追剿博杀、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固然是其手段之一,但并不主要。它的中心任务还是在“围”字上下工夫,即如何围占更多地盘。因为它的输赢决定于“地盘”上“目”的数量,而不是论“吃掉”对方多少“子”。这点是军棋、象棋都做不到的。这就反映了社会竞争的另一面――即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此达到双赢。奇异的是,围棋这个特点,却丝毫不会减弱其竞争的激烈性。

  其三,从竞争的过程特点看,围棋最完善最相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归纳所有的娱乐竞技过程,不外乎如下三种趋势:一是双方实力不断削弱,甚至失去所有力量,如军棋、象棋、扑克等;二是各方保持不增不减的原有状态,如麻将等;三是双方不断增强实力,围棋属之。上述三种情况,哪一种与社会竞争过程最相符?显然是第三种。竞争是残酷的,常常让人一不小心,就陷入垮台、失败的危险境地;竞争也是幸福的,它又是个不断丰富内涵、提高能力、增强实力的过程,充满着挑战性。史玉柱的起落人生就是一个有力说明。围棋正与此吻合。下过围棋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既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此时此刻让你后悔莫及;但也会出现“一步卓越、力挽狂澜”的局面,这又会让你喜悦不已。整个过程真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呀!且越到后来越是如此。另外,围棋又是越下越内容充实、盘面丰满、双方不断增强实力的过程。而其他娱乐都难及或不能达到这样一点。象棋是越走越少,越到后来越显得“残缺不全”,“孤苦伶仃”。扑克是越打越少,力量便随之逐步缩减,直到最后“衰竭”。麻将虽然不减,但也不增,它除了竞争力度不大,与竞争具有发展性过程的特点也不相一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四,从竞争的目的结果来看,围棋表现是最完美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知道,竞争的的目是为了胜过对方、超越对方,而不是彻底打败对方。完美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分胜负,二是双赢(棋类称平局或和棋),表现着双重性的特点。象扑克、麻将之类,就只有胜败之分,不仅显得单一,而且走向绝对化,要么胜利(赢),要么失败(输),它们都不具备竞争的上述结果要求。象棋虽然胜负与平局二者兼之,但仍没有围棋表现完美。象棋的和局都是在双方无力战胜对方的情况下“被动”出现的,盘面上还能看出强弱态势,可其寥寥数子的情景,让人悲凉。围棋则不同,不但二者兼有,其平局的结果也是丰满的、完美的,盘上布满了双方体现实力的棋子,显得琳琅满目,在“计子”之前,让运动员双方憧憬在美妙的胜利在望的自我陶醉之中,最终为自己的“不败”而自豪,充分体现了竞争的乐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围棋可培养人的全局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谓“全局观”,就是顾大局识大体,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看待问题的观点全面周到。这也是我们崇尚的中国优良传统道德观念之一。象棋里有句话叫“丢卒保车”,就是反映全局观的。但象棋走到后面进入残局阶段,全局感便减弱。围棋则不同,越到后面越体现全局观的重要性。在围棋对弈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乙方吃掉甲方某些子之后,结果还是甲方赢了。这是为什么?稍作思考便会明白,那是乙方贪图小便宜、忽视全局造成的。而胜方正是着眼于全局获得的结果。因为围棋不是以吃子多少为胜者,而是以所占地盘子位的多少为胜者。

  有的为了换取广阔地盘,故意用些小损失迷惑对方,把对方主力拖住,这里就反映了一个全局观的问题。围棋这种重视全局观程度在对弈中不断增强的特点和我们人生又是何其相似哦!谁的全局观强,谁就能把握自己、把握社会,谁就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社会上不正是有那么一些人,被短期的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贪图小利,结果失去更多嘛。犯罪分子是如此,腐败分子也是如此,等到蹲监狱、上刑场,才醒悟过来,悔恨不已,但这为时已晚了。前些年报纸上常常就腐败问题提起过的“59岁现象”,就是那些晚节不保的干部缺乏大局观而造成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围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内涵修养

  围棋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是,以前都是宫廷里、士大夫等上层人士的弈嬉,如今是“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广泛的、群众性的一种娱乐。但其高雅的品质并不会因此而下降或改变。其宏大的规模、复杂的局势、无穷的变化、漫长的对弈过程,都曾经使得一些想学围棋但性情急躁、缺乏耐力的人望而却步。围棋需要凝神静思,沉着稳定,那种心情不稳、情绪烦乱的人是下不好围棋的。应该说这是绝大多数围棋爱好者都能体会得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围棋的竞赛,实质上是耐力的竞赛、涵养的体现。围棋体坛上有个忌讳叫“随手子”,它的出现往往是心情浮躁、缺乏冷静而造成的。所以要想提高棋艺水平,就得养成平心静气,不骄不躁,有高尚情操,有内涵有修养的品行以及踏踏实实的作风。“在围棋对弈中,往往表现出棋手的性格和品质修养,因而对棋手应该要求有高尚的道德,从而在棋坛上形成良好的风气。另一方面,围棋也有陶冶性情、改造灵魂的作用。伦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通过改善棋品来改善人品,进而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民族的道德水平。[4]”

  四、围棋可以锻炼意志、培养毅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围棋虽然没有球类那种需要高强度体力,但对意志、毅力的锻炼培养却超过了球类。打球累了,动作会本能地慢下来,下棋却不同,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广阔、丰富、深邃的内涵,紧紧地抓住人们的思维和情绪,一下也无法放松。大家都熟悉的棋圣聂卫平,赛时经常要输氧。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还没有听说过球类或其他娱乐比赛要靠氧气来维持。围棋比赛的时间规定是八小时,比任何比赛时间都长,而且都是单挑,全凭自己,不成在运气,没有奇遇,除了竞技,就靠意志、毅力。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遇到不利时就会失去信心,在精神上就造成了失败的心理场所,而不能沉着应战,坚持到最后,失败便在所难免。形势好时又会居功自傲,结果造成骄兵必败的下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围棋的竞赛,就是意志毅力的竞赛。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毅力,临危不惧,即使有失误,有些时候也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转败为胜,这绝不是一句虚话。

  五、围棋能缜密人的思维、严谨人的作风

  我们知道,作风与思维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思维缜密的人,其作风是严谨的。围棋为什么能缜密人的思维呢?这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人的思维逻辑。而人的思维逻辑又总是沿着这样一条轨迹进行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为了便于理解说明,我们还是拿围棋与象棋的实例来作个对比。围棋不但盘面开阔、点位多,且弈棋的方式也不同。象棋是越走越少,围棋是越下越多,这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盘面势态:一个不断简单,一个不断复杂,从而也就指引着人的思维沿续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一个由复杂走向简单,一个则由简单走向复杂。显然后者符合思维逻辑,能促进思维发展。

  我们围棋爱好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围棋除了其一招一式,一扳一刺需要认真思考外,还要不断地计算出自己的地盘点位,特别是到了中盘以后,如果计算不精确,不能把握住整个盘面输赢的局面,那就很难赢得对手了。而培根就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善辩,数学使人严密”,即此意。杨克纯的围棋下的不错,并领悟到了围棋能使人开发思维、缜密思维、不断聪明的特点,于是,为了尽快开发杨振宁的智力,他很早就教儿子学下围棋[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围棋还能为人们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技巧

  人来到这个世上,第一要务就是求活求生存,这是人的生物性本能的反映。无独有偶,围棋的第一要务也是“求活”,下去的子必须做活,才算你的。可见围棋是非常人性化的,与我们的人生可谓不谋而合。这种围棋心理和人生心理的一致性,在其他体育娱乐项目中是找不出的。

  那么下去的棋怎样才能最易活?棋理上有句话叫“金角银边烂肚皮”,其意思是说,角落最容易活,然后是边,最后才是肚皮。所以下围棋的人,一般都是先下角,后下边,再向中间推进。这个次序概括了围棋对弈过程的基本战略战术特点。然而正是这个过程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为了求活,也要先找个最容易活的地方生存下来,并以此为基础,再向外延伸求发展。可见,围棋不但使我们学会了在社会上生存的技巧,还启迪了我们如何拼搏并在其中吸取教训的方法。

  当前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不正是需要我们来作这样的逻辑思维的引导吗?在还没有获得“生存”的情况下,不要要求过高,非好单位不去,而应该是先找个工作“生存”下来,等经验有了、羽毛硬了,再去追求更高目标也不迟。企业更是如此,在最初创办中,都是只求一方生存之土,然后在不断夯实这个基础上,再向外部求取发展,做大企业蛋糕。可以这么说,桥牌麻将以及军棋象棋等都不具备或远不如围棋那样符合人生的心路历程及其发展特点的这个深层含义。另外,围棋上有个最大的忌讳是下“孤子”。所谓孤子,就是孤独无援的子。下这种子是个败着,不仅要被追围,而且很难存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以围棋要求弈者下子时一定要注意与周边棋子的关系,做到左右逢源,产生联系,才有效果。当然仅仅如此而已,不是我们弈人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高手下出的好棋是使每个棋子能发挥最大作用。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工作、学习、生活有没有热情、兴趣,满不满意,都与周围的环境有关,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这个意思的最佳表达方式。这里给我们人生的启迪是:生存与发展都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人一旦有了生存基础,也像下围棋一样,又会向更高要求发展,追求人生价值作用的最大化,从而获得最大幸福,精神上的充实、心理上的享受。所以,人因某个事情而感慨时往往会不自然地溜出一句“人生如走棋”的话,这其中是有深刻的社会内涵的。“历代高手名家常常把围棋和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联系起来,相提并论:‘天地之理无不备焉。’古人这样思考,首先出于联想类比,更重要的是觉察到弈理深处隐藏有某些与宇宙、社会相通的东西。”

  七、围棋还能消除赌博陋习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赌博成风。城市乡村都一样。在农村,通过改革开放,田地到户,人们可以自己安排工作,不但能充分利用时间,还能大大提高农田作业效率,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农民们闲来无事,不少人便去赌博。主要方法是打扑克搓麻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上述七个方面,与围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来说,那只能是零碎的几点不成系统的小小感受而已,真正目的是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爱好围棋的有识之士,一起来挖掘围棋丰富的人生哲理,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其成为教育人民的一部分,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北京青年报消息:"过劳死"威胁七成知识分子[N].金华晚报.2006.7.15.

  [2] 李敏.棋文化走进校园[N].人民日报2005.11.24:1,2.

  [3] 一冰.公正是最大的动力[J].读者2005.2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6].武振平.试论围棋文化[J].新华文摘.1993.6.16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汪立伦,余林明.杨振宁博士的感情世界[J].每周文摘.2002.4.9:14.

猜你喜欢:

310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