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政治论文 > 政治哲学 > 有关哲学类的论文

有关哲学类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有关哲学类的论文

  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概念。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哲学类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哲学类的论文篇1

  浅析哲学家柏拉图眼中的诗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柏拉图的哲学之路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先哲之一,师从苏格拉底,其毕生都在努力创建一套能治理理想城邦的成熟哲学思想体系。他出生于雅典民主时代末期的一个贵族之家,青年时代的他经历了雅典的战败及民主黄金时代的结束。随后,柏拉图又经历了三十僭主的残酷统治时期,这三十人都是平时高谈美德的有学志士,这使他明白了尽管拥有才智和道德也未必能清醒正直地将健全的政治见识变为现实。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冠上“毒害青年罪”而冤死这一事情更是深深影响了柏拉图之后的人生道路。他曾说:“虽然我曾经满腔热诚的希望参加政治生涯,但这些混乱的政治现实却使我晕头转向。”他放弃了积极投身政治的热忱,转而进入哲学的研究中。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心愿,他在接下来十二年游历欧洲各国,学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回到雅典创建学园。学园的创立是柏拉图一生最重要的功绩。当时希脂以及周围各国最有才华的青年受它的吸引,聚集在柏拉图周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从模仿说看诗中是否包含真理

  柏拉图在分析个人的正义时,提到心灵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理性、欲望和激情。这三者在一个人自身内各司其职,那么这个人就是正义的,即在做他本分的事情。而理性无疑在三者中起领导作用,并与激情协同作用,领导欲望,以免它会因为肉体的快乐而变大变强不再恪守本分,“企图去控制支配那些它所不应该控制支配的部分,从而毁了人的整个生命” [1]98。因为“心灵的理性部分才是心灵最善的部分,而当人们处理数字、计量等问题,就是心灵的这个部分在进行工作” [1]355。理想国的建立是要依靠理性力量的主导,诗歌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对人心的影响是颇为深刻的,诗歌能否存在于理想国中就取决于诗歌对理想国的教育是否有益处,归根结底就是探讨诗人创作时是否凭借理性的力量,诗歌中是否包含真理。

  为了解释诗歌和诗人的存在对理想国究竟有无益处,柏拉图在第十卷中举了床这个简单的例子来揭示他的文艺模仿说。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一样是模仿者,与理念隔了两层,他们“除了模仿技巧以外一无所知”, “能以语词为手段出色地描绘各种技术”,而听众“由于和他一样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只知道通过词语认识事物,因而总是认为他描绘得再好没有了” 。诗人只是像魔术师变戏法一样利用了人们心灵中时常有的对表面现象的混淆及感性的成分。柏拉图对艺术创作中的模仿并不认同,这样的过程让诗歌和真理相隔甚远。“诗人的创作是真实性很低的;因为像画家一样,他的创作是和心灵的低贱部分打交道”。因此柏拉图认为完全会有理由拒绝让诗人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因为他的作用在于激励、培育和加强心灵的低贱部分毁坏理性部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文艺的社会功用分析诗歌和哲学能否结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柏拉图博览群书,谙熟诗歌和戏剧的美和力量,本身也热爱诗歌创作,他赞颂荷马是“第一位教师和所有这些美的悲剧之物的首领”[1]362。诗人的诗是美的,因此希腊人对其推崇备至,这是传统权威建立的基础。但柏拉图更加强调的是“不能让美伤害了真,不能因为诗的美就认为诗中包含真理” [3]4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柏拉图自身创作时也充分发挥了诗歌的故事性和感染力,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文学风采。柏拉图自己也提出“要用故事来教育孩子”。而在柏拉图的著述里,“故事”常常是“诗”的同义语。就连他的对话录本身也是用形象的故事讲述抽象的道理。这里也展现了柏拉图诗人的一面,“柏拉图的哲学对话,用诗的方式展示了哲学生活本身。在他无形的戏剧舞台上哲人苏格拉底是一个主角(英雄),苏格拉底通过沉思和言谈在其生死中践行的哲学生活” [12]89。而且一直以来,诗歌和音乐就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城邦的管理者不能对哲学一无所知;同样,合格的公民不能对诗乐置若罔闻”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理性审查诗歌作品是比起完全驱逐诗歌来得更为实际的做法,这需要在哲学家“自己内心深处守护自身心灵城邦的秩序”。经过筛选的诗歌如诸神的颂诗或者好人的赞美歌,柏拉图认为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内涵,除了给人愉悦以外,还使人增长知识,开阔心胸,使人热爱生活。在这样管理得当的情况下,优秀的诗歌作品就可以在城邦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诗歌的感染力和充满希望的力量会给城邦的公民带来精神上的洗礼。纯粹的理性固然是引导一个人生活、引导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主导力量,但人的心灵始终包含感性因素,抛弃这个部分是不能让一个人正常生活,也不能让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因为这如同否定了人的本质。“抛却诗也将导致巨大的损失,人们将因此丧失一种与人的本质密不可分的理解和生活的框架,日常生活如果脱离了习俗的规范和一贯性很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结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认为“诗的首要任务不是拘泥于这种或那种形式,而是教育民众,尤其是儿童,使之成为具有高度政治意识和稳妥的道德观念的自由人” ,他从诗的社会功用性角度将诗歌从被完全驱逐的边缘拉了回来,这也反映了哲学家柏拉图内心深处的诗人本色。正是有这样的特质存在,柏拉图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诗歌的对城邦建设的意义所在,让哲学和诗歌二者有机结合比完全否定诗歌对国家的管理来说更为实际且长远。

  四、总结

  柏拉图是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作为理想城邦的构建者,他不得不站在政治家的角度对诗歌进行理性审判,他的文艺“模仿说”使他得出了诗人必须被逐出理想国的结论,但是柏拉图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总是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将自己的理念不断改进更新,因此,深深热爱诗歌的柏拉图最后又得出了一个诗歌的筛选审查制度以求达到诗歌和哲学的平衡,他希望诗歌的魅力能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激发城邦的公民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让他们用开阔的心胸生活,这样艺术也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责任,在公民的生活框架中找到其理性的位置。比起简单地对诗歌的全面否定,哲学家们更可以通过不断在为诗歌和哲学寻找平衡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自我改进和净化提升。

  有关哲学类的论文篇2

  浅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及方法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立足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通过对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的坚持,对人民期待和中国全局的回应与把握,是从中国实际和中国难题出发对中国自信的坚定与对中国经验的总结所提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近40年中,从小康之家逐步过渡到小康社会,同时经历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索到全面建成小康的过程,且这一过程仍然在延续,一步步地踏实地迈向新的征途。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更是从国家战略上确定了中国人民对安定幸福生活千百年来的期待。为了使目标能够更快地实现,我们党立足当前国情与党一直以来所坚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对改革全面深化、对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对党全面从严治理的战略举措,这一承上启下的战略布局,是由一个战略目标与三大战略举措所构成的,是全面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及方法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展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通过对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由此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并非仅仅生发于理论家的书斋中,而是根植于中国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为我国现实的社会存在,从根本上来说该战略布局的展开以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为生成点,出发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总和这一基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代表着酝酿这一战略思想的历史条件已经完全形成,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这些社会中切实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初衷,也正是如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地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的社会存在完全契合,决定了其具有重要战略指引地位。

  (二)坚持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展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坚持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在战略布局中对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态度坚决地坚持,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依靠发展,强调深化全面改革的基础便在于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对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明确表示将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基本的政治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这一点来说,将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都贯穿在发展这一焦点中,对于生产力标准的理解和运用均十分准确,尤其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适应性上具有有效的推动力,从而促进物的不断丰富,与此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统一结合起来。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说,其显而易见的核心为发展,由此可见其全面地践行了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展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即党的事业与人民的事业密不可分,立足这一基础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脚点便在于促进党的事业、人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三者共同的实现。从历史创造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人的发展,其二为社会进步;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而社会的进步又会对更多的条件进行创造,使人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再次促进社会的进步。在我国前途命运的缔造力量中,从古至今一直以人民为根本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各种信条中,从始至终坚持人民路线,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路线的成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由此改写。只有与人们紧紧依靠在一起,历史伟业的根基才会牢靠,才能真正创造出繁荣、发展和富强的中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基于这一哲学基础与方法论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持将百姓作为中心,是人民群众强烈愿望的反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更多地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如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将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凝聚磅礴力量稳步向前。

  对于所有的理论来说,用于实践之中并给予实践指导意义是其主要目的。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与方法论的解读下,我们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的内涵与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四个全面”的生命力与社会价值能否真正实现,仍然需要实践的检验,从实践中不断改进,将会促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渡到第二次飞跃,推动我国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

猜你喜欢:

310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