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道德的思修论文(2)
浅论大学生道德的思修论文
浅论大学生道德的思修论文篇二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
摘要: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不仅关系到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也关系到未来社会的昌盛、繁荣,重视这一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应当从道德方面对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剖析与研究,这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其道德修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塑造大学生健全道德人格的有效途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道德塑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表现
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与无序。社会上逐利口号的喧嚣、个人至上的张扬、金钱欲望的膨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风气的滑坡、道德评价的偏离等等,都增加了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的难度,使得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缺失现象。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个人本位倾向上升
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竞争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的负面影响下,大学生道德意识趋向以自我为主体,以功利为标准,把道德行为建立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基础上,重利轻义,处处为自己着想,造成道德意识的堕落和道德行为的失序。上海市调查了三项最流行的道德观念状况,结果显示:“一切向钱看”排在第一位,占调查对象的60%;第二位是“个人利益第一”,占49%。北京对1000多名大学生的调查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对“你最大的苦恼”的回答,72%的人是“自己的抱负难于实现”;有些大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像商品一样,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靠个人奋斗,一切得靠自己”;有些大学生对“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为人民作贡献”表现冷漠,而34%的人认为,“能上大学是自我奋斗的结果”,这种个人成功看不到社会作用、看不到学校和他人的作用,是极其危险的,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决不能推崇个人至上。
2.实用主义道德倾向加重
受社会上重金钱、重实用、重效益等观念的影响,加之大学教育重“实用目标”[1],反映在大学生道德状况的表现中为重实用、重现实的趋向。如大学生在道德价值选择中,男女学生对“最有价值”项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彼此理解、团结和谐、自我愉快,这些都只是“人际”和“自我”等浅层价值选择,而反映利人精神和道德追求的“他人快乐”和“思想进步”等深层价值却排在第十、十一位[2]。另一调查“假如在考场中,您平日的好友请求您帮助作弊,您最有可能怎样做?”有54%的人选择“设法帮助自己的朋友”[3],这说明多数人重实用,以至于可以不惜违纪。这就应了调查者所说的“人们一方面感到社会风气日下,但另一方面当自己或朋友面对利益和道德的选择时,往往又选择了利益”。大学生中常常出现的共同作弊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3.法德水平降低
法德水平主要指大学生守法道德水平。涂又光教授说:“‘知道’为‘智’,‘体道’为‘德’。”现在大学生对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不违法的还是比较清楚的,然而他们将法纪只停留于“智”的阶段,而未能“体道”,他们在行为中常常干出使人目瞪口呆的事。长沙某高校几名学生,面对社会渣子对同学敲诈,他们不是用正当的方式寻求组织帮助解决问题,而是自备凶器将两名不法分子在宿舍打成重伤致死。这说明大学生法纪观念淡漠。
4.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被忽视
我们看到,一方面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教育、民族传统教育在学生和教师中被忽视。调查表明,北京高校师生对以上两项的积极评价分别占2.6%、2.8%和8.2%、9.3%[4]。而另一方面学生随意抛弃饭菜、损坏公物,躺在“汇款单”上大吃大喝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个民族要富强,必须靠多少代人不懈地艰苦努力、勤俭节约才能实现,何况我国底子薄、人口多,更应如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基本社会公德水平较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乱扔果皮、纸屑,学生宿舍楼前后每天扫,每天都是一大堆垃圾;打架斗殴、口出秽言;践踏绿地、损坏桌椅;“课桌文学”、“厕所文学”,脏语连篇,累洗累禁累写。正如《中国青年报》的短评:“当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们,比旧时代的学子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高深的知识。这些掌握了较全面专业知识和理论的人,是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人才。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能力的期盼是很自然的。然而,为什么在这么高知识水平的人中,有的在处理一般的人际关系时,其水平竟与街头浪子一般无二呢?这个时候我们才看出,基本的文明素质与学识水平并非绝对成正比,前者并非是由后者必然带来的。社会不该因为一个人受过某种教育,就对他的文明素质完全放心,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是否也明白了教育的缺失呢?”[5]所以社会上一些人批评大学生是“有知识,无文化”或“高学历,低素质”也就不足为怪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格教育的沃土,它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使得缺陷家庭中的学生不能充分享受父母关爱,他们在社会上往往要承受嘲讽、冷落等不公正待遇,在心理上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在一定条件下比较容易转化为反社会行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者的大量统计材料也证实了这一点。家庭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一些家长对子女要么娇惯溺爱,要么粗暴打骂,要么放任自流,这三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害。
2.学校教育对道德人格的轻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道德养成的“两课”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的客观环境,要求“两课”教育应实行开放式教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认为“两课”教育只是提出要求、下达指令,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不管教育活动的效果,只管完成教育任务。目前“两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忽视日益开放发展的社会现实,教学封闭,这一切严重阻碍了“两课”教育实效的取得。“两课”教育的这种封闭性,首先表现为学校对社会的封闭。现阶段,过分强调管理的封闭性,把学生“关”在学校里,使得教育在培养学生对家乡和先辈的感情方面,在接触社会现实、发扬优良传统方面,在参与社会活动、思考社会问题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方面都做得很不够,使广大学生普遍缺乏关心国家、认同社会、以国家利益为重、积极承担社会义务的热情。其次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封闭。由于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对教师只是一味地听话、顺从,缺乏人格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敢冒风险,缺乏创新的勇气和胆识。再次表现为各学科教学对“两课”的封闭。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只是在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社团活动中涉及,其他学科都以传授知识为唯一标准,把德育当做“软任务”,忽视了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校内各方面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和发展,远没有形成“两课”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正是由于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才使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变化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大学生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价值取向自我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其中一些人注重自我价值,追求个性发展,过分强调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能动和独立作用,“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得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同。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诱发了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思想的蔓延,使个人主义成为一些大学生的实际追求的价值取向。其次,大学生的物质利益要求越来越突出,价值取向功利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重心发生偏移,在唯利是图思想的腐蚀下,社会责任感在降低,追求物质享受、讲究实惠的倾向在上升。有的大学生甚至把追求金钱当做唯一的目的,把个人享乐作为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有的大学生认为“生活就是实用,理想信仰都无用处。只要捞到钱,就会活得潇洒”。特别是在择业方面,物质利益导向更为明显,出现一种重眼前轻未来、重利轻义的反理想主义倾向。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短视化和非理性化,导致了他们道德认识肤浅、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弱化。
4.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之中,由于经济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很容易出现物质文明一手硬,精神文明一手软的局面。特别是当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之后,对其他地区和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既诱发了人们渴望在短时期内发家致富的愿望,也助长了一些人“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的价值观正在被扬弃,新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并被接受。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过程中,对涉世不深、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形成重才轻德、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创造的偏差,从而导致他们道德人格的缺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引发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国际互联网宣传符合其政治经济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民主”、“人权”为幌子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攻击和诽谤,对我国力图进行和平演变。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二是大量泛滥的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侵蚀。网络是一个信息库,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其中,使得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严重侵蚀。三是信息网络技术的滥用威胁着大学生的道德伦理。信息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空间有了极大拓展。近几年来,一些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盗窃金钱、获取情报、传播不健康内容、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及版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有发生,而盗用他人口令上网活动,散布机密内容,偷看他人信件,假冒合法用户发表文章,抄袭作伪、甚至搞恶作剧等网上不文明行为和不道德现象也日渐增多。
三、当代大学生健全道德人格的塑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
道德人格塑造是一种终生的自我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重、自我完善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自觉进行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态度更新,更好地为社会进步、科学发展、民族昌盛而奋斗。因此,实行道德人格塑造必须把自我教育放在首位。道德人格的自我教育应包括三个环节:(1)自我反省环节。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一些好的行为或好的榜样,就要马上学习,塑造同样好的人格,看到不好的行为或事情,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和不足。(2)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环节。一个人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不要自我膨胀,也不要自我贬低;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3)自我调节环节。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应紧紧抓住以上三个环节,主动分析自我、“攻克”自我、“再造”自我。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道德人格的明确要求和强烈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人格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指导与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在实际生活中,还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座右铭来激励和督促自己改造自身人格。据有关调查统计表明,当代大学生约有75%的人喜欢写下自己喜爱的座右铭,内容涉及到积极进取、自信自强、严谨治学、讲求修养、勇于奉献,少说多做等方面,无疑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的形成是有帮助的。还可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弱点有选择地投身实践活动,从知行统一的角度进行完善,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如能因人而宜、指导得法、恰到好处,必然有助于学生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
2.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如同历史学家吴晗所说,是通过学习“我们祖先有骨气的动人事迹”及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培养能够坚持正义、真理与维护社会进步的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受挫、工作失误、思想出错、人际关系失调等无一不与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通过道德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则是推动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精神动力。
道德教育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每位学生都是有道德需要的,而且需要的层次越高就越趋向于精神,就越具有道德价值。一方面,个人的自我发展,必须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才能产生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个人的人格理想和个人的发展只有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和价值时,才能为社会和群体所认可和容纳,并从社会和群体中获得现实的外在推动力和可行的实现途径。在道德教育中通过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他们即可摆脱狭隘自私的愿望,过上一种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生活。
道德教育中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所谓道德判断,就是指学生运用已有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道德选择就是学生在面临价值冲突时基于道德判断而做出的选择。大学生应培养对善恶的独立判断能力,并且要努力参与自己认为是正义的活动,这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帮助他们处理面临的道德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批判、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只有健全的家庭才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家庭的动荡与破裂越来越多,离婚率不断提升,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大量家庭解体,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健康、温暖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了必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其道德人格就不可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于是他们变得孤僻冷漠、性格暴躁、反复无常,严重的还可能受到酗酒、吸毒、暴力及其他犯罪问题的困扰。因此,父母应当加强与子女的感情交流,为他们创造一个民主、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促进其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信息化社会,大学生生活在三个层次的社会中,即人类大社会、校园小社会、网络虚拟社会。一个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其自主性、创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成为消除网络社会消极信息的坚固阵地。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有时代精神、优良传统、良好学风和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熏陶和感染,可以有效地抵制网络社会的垃圾信息污染。高校可以借助校园网络,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目前,高校的宣传媒体(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相对独立,如果能把上述传媒通过数字化处理后转移到网络上,就可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把校园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平台,使学生通过网络直接与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共议热点和难点问题。教育工作者定期走进“聊天室”,和大学生进行网上对话,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要研究开发一些思想教育软件,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信息资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优势,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校园网上还应开设一些栏目,如《网上调查》、《网上讲座》、《网上沙龙》等等。通过网上调查,可以省去问卷调查的烦琐过程,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最为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网络讲座》和《网络沙龙》,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理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灿烂的文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从而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抵制网上反动、色情、暴力、犯罪等垃圾信息的侵蚀;通过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总之,在校园网上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可以大大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目标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兰刚.大学生道德价值表层结构研究[J].青年研究,1999(3).
[3]北京青年研究会.北京青年道德状况调查报告(上)[J].青年研究,1999(7).
[4]伍国华.高校道德状况十大表现及对策[J].青年研究,1999(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论大学生道德的思修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