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思修论文 > 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带来的思考论文

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带来的思考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带来的思考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复旦大学陈果老师上课视频走红网络事件我们可以分析她能够将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的原因,由这个事件我们也需要开始对高校教师素质以及高职教学改革有一点思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带来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带来的思考全文如下:

  摘 要: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文围绕复旦大学陈果老师上课视频走红网络事件,分析了陈果将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的原因,并据此展开了对高校教师素质及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复旦大学 陈果 思修课 高职教学改革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三尺讲台上,一位身材高挑,留着利落短发的美女一手背在身后,一手的食指中指夹着粉笔,随着讲话的节奏而指指点点,而在她粉笔指着的方向,是如痴如醉如沐春风的听众――复旦大学的学生们。这是复旦大学女教师陈果为本科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上课视频的一个片段。2010年7月,复旦大学女教师陈果的上课视频走红网络。有网友惊呼,听陈老师讲孤独和寂寞,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有人羡慕“老师把课程讲得那么美,当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有人还说“如果当初大学的第一课是陈果讲的,那我的人生也许会不一样”;一名大学毕业5年的网友表示,陈果老师的上课方式颠覆了自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印象,“大学时,我觉得上这种课是一种煎熬,经常听得昏昏欲睡,但陈老师上得文采飞扬同时又言之有物,就像一碗‘心灵鸡汤’,让人内心温暖而丰富”。看着视频中陈果老师上课精彩纷呈的教姿,以及网上网友对她的敬仰,想到这位毕业不到两年的“80后”年轻女教师将一门听起来就让人困倦的思修课讲得如此生动,而不让人觉得是在说教,欣赏和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之余,又生出几分思考:一门听起来就让人困倦的思修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争先听讲,而且还得提前进教室抢占前排的位置?陈果,这位毕业不到两年的“80后”老师,掌握着怎样的上课技巧和方式?她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一、关于高校教师素质的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31年在清华的就职演说中讲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指的是优秀的大学在于她有杰出的教师,而不是有多么豪华的建筑。陈果算不算得上大师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一个被学生认可的老师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分析她的魅力也许能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一些有益的启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高尚的师德之光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人格就是人的样子,是一个人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教师的人格会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去,制约着教育的格调、质量和品位。

  陈果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何课都可以上好,这世界上没有糟糕的课。我们很多人对于这种课,先天抱有一种偏见,我觉得这种偏见造成了很多人对这种课先天就产生了一种乏味感。或者这个课的名字本身就有问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这种课一听就是很说教的,但是如果你把这个课换成人生境界的课可能就不一样了。”“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是在启发学生,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课本,有的时候文科类老师最重要是打开学生的另一双眼睛,让他们能够看到这种美,而不只是看到被大众追捧的美。”“另一方面我一直认为,当我18岁的时候,曾经有很多困惑,那个时候非常希望有28岁的人给我指导一下,所以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他们18岁的时候,希望做一个28岁的人,把我走过的弯路或者我产生的人生困惑跟他们讲,让他们少走弯路,少一点困惑。”这是陈果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采访时的原话,因为她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枯燥的课程,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再以真诚的态度去启发学生,所以她才能走近学生心灵,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深受学生推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师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必须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因为学生的一个无意举动,陈果一下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面对媒体不着边际、放大镜式的追捧,陈果通过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回应:她不希望出名、被关注,只是希望自己有个比较自由的空间,把心思专心放在教学上。在某论坛里,有人留言:“陈果研究的是和静清寂、独处之快感。‘80后’漂亮女老师竟能这般深刻地思考生活,并转化为养分滋润学生,着实不易。”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一些年轻人梦想一夜成名,甚至不惜代价寻找成功捷径的时代背景下,陈果无疑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着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正如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陈果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她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她自信,课堂上,她意气飞扬、出口成章,能把抽象的道理融化成生动的书面和形体语言;走在校园中,她总是礼貌友好地直视路上每个同学的眼睛,收获大家爱慕的目光,特别自信。

  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的建立,不是靠“老师”这个称谓带来的,而是靠教师自己的情操和品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自然生成的,就像汉时韩婴所言:“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

  2.流动的学识之美是教师魅力的根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之所以崇拜老师,除去尊敬老师的高尚人格外,还在于他们能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所谓“博喻”,即指广泛地启发、诱导、晓喻学生,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做到“博喻”的。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老师的陈果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因而她具备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又因为她善于发现,勤于阅读,长于思考,所以她会讲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会讲人生、讲爱情、讲朋友、讲孤独,她说出了有生命的东西,引起了生命的共鸣,成为了大学生们精神的导师。当然“用心准备是必须的,因为学生实在不好糊弄的,他们很聪明的,他们的聪明超出我的估计。你要认真对待他们,你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备课,我觉得低估别人其实是对自己人格上的贬低”。陈果走上讲台仅仅一年半时间,为了尽量把课上好,她事先都会看大量的哲学书,跑去复旦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当“旁听生”,从先贤、智者那里汲取养分,加以消化和理解,再转达给学生们。这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忘了记笔记,听得入了迷。课后,人们问那位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该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

  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这准备就是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教师就是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活起来。一个好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应该总是处于流动状态,常流常新。尤其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知识更新的时代,没有丰厚的学识底蕴就不会有超前的理念,没有超前的理念思想就会僵化,就不会感到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一些教师就是这样,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优雅的表达艺术是教师魅力的翅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讲课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将自己对学生深深的爱,对所教知识的精通,对相关知识的旁征博引,溶入个人的语言,自成风格,同时还要注意语气、语调、表情、姿态等非言语技能对教学效果的辅助作用。真正做到用知识教育人,用情绪感染人,用意志激励人,营造声情并茂、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上这样的老师的课,才是在求知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知识,感受快乐,才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陈果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她有好听的声音,课堂上,她意气飞扬、出口成章,能把抽象的道理融化成生动的书面和形体语言,以至有人说:“她一定学过演讲,不然不会有那么出色的口才,可以滔滔不绝讲出真理;她一定看过很多书,不然不会信手拈来地引用那么多哲人的话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不仅语言表达功底精深,她的非言语表达技能也深深感染学生。学生这么评价:“陈果长得挺好看,在讲台前一只手揣兜,一只手帅气地握着粉笔,讲到兴奋处,手臂还喜欢在空中挥舞,多亲切啊,丝毫没有代沟感。”还有学生说:“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就会说到我们正在困惑的事情。”甚至有人说:“我喜欢的是她不装,不是满嘴大话空话,讲到动情处,竟然还会红了脸颊。”

  有着“江南才子”美誉的袁卫星认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陈果就是这样一个闪着智慧光芒的教师。她以精湛的表达技巧,以理智、睿智的情感分析和指导,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爱情、友情,将一门枯燥的课程变为“这是需要静心聆听的、在大学课堂难以听到的课程”。

  二、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职院校因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引来不少有识之士对高职教学改革的研讨,也涌现出很多职教专家,“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几乎成了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宠儿,甚至有人说“高职不需要能讲的老师”、“那些从头讲到尾的老师肯定不是合格的老师”……我不否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其教学中应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大力提倡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但在推行的过程中是否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呢?讲授法难道就毫不可取吗?小组讨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很好,但偶尔特别宁静的教室,一群思想者一样的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陷入心灵思索的课堂气氛是不是也会是一种别样的景致呢?

  邓小平曾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我认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学。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复旦于丹”走红网络,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中国广播网,2010,7,8,08:3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教师的魅力

  [3]刘明.浅谈教师的魅力.

相关文章

1.高中思修论文:感悟教学模式的探索

2.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2篇

3.思想品德课教学误区的举隅 大学思修论文

4.浅谈风水学 思修论文范文

5.大学思修论文范文

6.思修论文: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46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