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浅议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置换教学场所场景,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互动性,从而实现有效性的一种反思性教学模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一:群众路线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习践行群众路线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学习群众智慧,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课堂外的第二个学习的平台,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党的教育方针强调高校在教育与实践统一性的原则上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大学生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武装思想来强化自己的精神世界,确立正确的、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而要这样做,就必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将群众路线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并践行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群众路线审视下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讲究方法、求真务实、注重长效发展。以此要求来审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从实践目的来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还不足

  由于缺乏事前科学的指导与管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与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甚至连活动内涵和具体方式都不甚了解,实践活动带有盲目性与随意性。他们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我的影响力认识不足,思想与行动不能达成一致。大学生做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做些简单“三下乡”走访、调查后便草草收场,没有以“一切为了群众”为出发点设立实践项目,忽略了社会群众的需要,不能做到哪里需要哪里去,实践内容较为空泛,缺少针对性,致使部分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有名无实,成效低下,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不大。因此,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地、清晰地认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即使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也是益处不大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从实践过程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系统有效的组织开展

  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不能稳定高效、创新灵活地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缺乏主动依靠群众,大学生没有积极与社会基层群众进行深入互动,从群众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在需要帮助时努力创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活动。实践学生常常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难以沉入基层,从问题表面看问题,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作出判断,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没有一个系统、有效的组织进行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就难以持续深入地展开实践活动。

  (三)从实践效果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反馈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总结阶段,不关注实践后期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作为一项以高校为组织领导,以大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组织策划,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却难以将实践成果反馈回到社会中去,不能实现为实践地和服务对象提供智力支持,这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效果,使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它本身特有的意义,也因此导致部分社会基层群众并不是很认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导致一些地方或单位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因而不能主动、积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实践成果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也让大学生找到了“偷懒”的机会,实践脚步在分析总结完成后戛然而止,不管所得的结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不再作深入的跟踪调查,严重制约了社会实践的长效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以群众路线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经历一个端正立场、改造世界观、锻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长过程,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做到,这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克服局限、求实创新、实现长效发展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一)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理论的形成都要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高校要着力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实践(实验)态度的习惯,要善于把课堂的做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到服务社会中去。所以,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以群众为学习对象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要以真正了解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实践活动的落脚点,要以“群众需不需要、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有了思想上的觉悟,就要将其付诸于行动,开展对社会、群众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这样既能保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自我,也能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双赢的局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和组织机制

  在教学上,高校应正确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学校的深化建设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不断地改进实践育人体系,把社会实践进行学分制化,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由高校统筹征集各系院优秀社会实践活动案例,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内容整理、形式分类、形势分析,由思政教学老师进行教学推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准备前期接受系统的思想教育,减少走弯路的几率,让学生更明确群众需求,以及如何正确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问题中。在组织上,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优良搭配、系统组队。积极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跨系院自由组队选题,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培养创新型思维和团队精神。

  (三)创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社会实践上,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大胆地向社会寻找资源,与城市社区、社会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联系并签约创建多个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平台。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当的行业进行实践调研,在实践中可以与实践地签订实践基地,以便开展进一步的实践,也便于后续实践者的再次实践。同时,政府也应做好“推手”工作,调动企业、地方的积极性,鼓励其接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作为与高校合作的基地的回报,高校应利用学校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大学生应真正为实践基地提供长期服务,实现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真正满意。另外,学生也可以切实了解到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改进学习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为将来踏上职业道路积蓄能量。

  (四)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激励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承办者,应积极加大资金加入,建立专项基金,完善考评奖惩制度,支持、保障学生的实践教育,充分调动师生对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明确社会实践的意义、认清自身的责任,并把教师参加和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与教师考核、工作业绩、职称评定等方面考评向挂钩,提高教师责任感。对于学生,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实践监控体系,通过网络平台、电话等通讯设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跟踪,及时反馈问题并提供适当帮助,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实践结束后,学生要提交社会实践心得,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的评选工作和总结交流表彰大会,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团体、单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若个别师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弄虚作假,也要对其作出相应的惩罚,做到奖惩分明,让师生用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业更有利的条件。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有仅仅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二: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论文

  一、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现状及成因

  随着高等教育“世俗化、实用化、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发展,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被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目标,目前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立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每年都会利用暑假组织一部分学生开展“三下乡”、“服务地方”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促进校地、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丰富参与学生的视野,加深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对接,推动知识社会化以及社会知识化的进程。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以及积习已久的教学思路惯性的影响,社会实践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挥的效用功能往往大打折扣,很难兑现实践教学的最初承诺和美好愿景。在很多高校社会实践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方面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扩大院校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手段,能够为高校赢得良好的生源甚至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配套政策规定的缺位和不完善,大多数社会实践活动常常是重形式轻内容,表面上轰轰烈烈,引起众多关注,实际上却难免沦为走马观花、应付教学任务的“做秀”,根本无法真正达成教学任务目标。这种两难困境导致高校社会实践教学呈现出精英化、形式化与功利化的鲜明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建构主义的审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认识”到“研究”理念的转换建构主义是当代社会科学中具有很大影响但也极具争议的思潮的统称,其思想来源驳杂,流派纷呈。零散的、不系统的建构主义思想和实践古已有之,在苏格拉底著名的“助产术”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中,都包含了知识来自于人类思维建构的观念;此后康德提出了以先天综合判断来建构知识的认识论思想,意味着知识是被建构的;黑格尔强调理性随社会变迁而变化的动态性和相对性的观点,构成了当代建构主义的主要纲领之一;维科清晰表明了人类建构性的观点,被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建构主义理论的近代渊源可追溯至韦伯、齐美尔、米德、涂尔干、曼海姆等,而其在当代的发展则要归功于库恩、维特根斯坦、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的思想,其中伯格和卢克曼的《现实的社会建构》(1966)[2]一书被誉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圣经”。20世纪70年代英国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真正使得建构主义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并以“社会建构论”为标识确立了一种新的解释性框架,强调知识生产的建构性以及知识建构的社会性,以互动论代替单向决定论,强调知识共建的辩证性。因此可见建构论的真正源头在知识论领域,但其影响则波及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在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以客观性为核心的知识观、以主客体关系为表征的师生观、以接受性为主的学习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研究”理念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的再审视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社会实践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强制轻参与、重到场轻探究,不利于其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切入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将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的理念转换为“研究”,鼓励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参与社会实践,是走出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教学困境的有效思路。社会实践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共同参与基础上的研究活动,教师和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主体,两者在参与对话中形成的主体间性推动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学(生)-研究”三者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形成了循环往复递进的关系,由此促进了知识的再生产与进步。因此,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改革应当抛掉传统的以“经验认知”为旨趣的导向,而转向哈贝马斯所言的“实践的”与“解放的”旨趣,关注知识生产的建构意涵,凸显“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重视主体间性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有效“参与”实践教学的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社会实践教学乃至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

浅议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毕业论文实践报告范文

2.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3.社会实践论文范例

4.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5.社区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6.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

117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