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工学论文 > 工程建筑 > 浅谈中国古现代建筑美学欣赏论文

浅谈中国古现代建筑美学欣赏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浅谈中国古现代建筑美学欣赏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由于中国建筑美的特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建筑美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建筑美论文范文篇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内容摘要:文章就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灵动美、虚实美、流动美、序列美展开论述,并通过中西方建筑美学之比较,意在说明我们应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 键 词:中国传统建筑 空间 美学

  一、建筑空间之美学概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即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或曰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为此,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顾建筑史册: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诡谲变幻,都说明了建筑空间之美。从众多建筑名作中可以看到,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来自实体美的建构,这主要是与建造逻辑相符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空间观念的创造,它源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原始体验,在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元素的妙用。而空间观念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实体的构成。

  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

  (一)灵动空间之美

  中国传统的室内居住空间都具有功能上的灵动、可变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结构上的灵活性。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是以“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支撑屋顶和楼层的木构架和室内分隔空间的墙体在结构上是分开的,这使得墙体不承担重量,而且为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在古建筑中,分隔室内空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分割,即在柱子之间砌薄墙或镶板;另一类是半分隔,即在相邻空间之间设置隔扇、屏风、碧沙橱、帐幔、罩、博古架和其他陈设来分隔,造成空间若断若续、若分若合、若开若闭的层次和丰富的变化,使相邻空间之间相互沟通,又彼此隔离,成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体。

  2.建筑空间的不定义性。中国的传统建筑只营造空间而不定义功能。传统的中国室内居住空间各房间只有空间位置上的差异,没有功能上的明确分工,所以每个房间均可以适应多样功能。中国传统居住空间是以不变的“单位”,组合形成“变化”的居住空间去适应各种变化中的生活环境。

  (二)实虚空间之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空间即实体,虚空间则是实体的扩张,也就是“得之于外”的形象,是没有形象的空白形象。建筑艺术中的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对比协调,从大的范围讲表现为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环境状态,从某个建筑物来讲,又有其实体与空间的巧妙安排。

  我国采用的木结构传统建筑,一般以虚为主,但由于局部采用了实墙体,则可借虚实之间的对比而获得变化。关于传统建筑艺术所创造出的“实虚空间之美”,早在计成《园冶》中就有论述:“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亭台影罅,楼阁虚邻。”传统的园林建筑,正是通过对隔扇、门洞、漏窗、景墙、月门、空窗的精心设计,才创造出景物的穿插错落、步移景异、合中有开、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小空间大境界,从而达到了空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三)流动空间之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以其流动的内部空间和精确的建筑细部成为优秀的建筑典范。然而这种“活了”的流通空间在中国古代的居室中经常出现。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是利用镶板、屏风、隔扇、各种罩等构件对空间进行分隔的,同样达到了视觉上的封闭和空间上的流动。如利用屏风做分隔,空间隔而不断,互相渗透,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分割,又仿佛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由于它对空间范围的不确定性,使得建筑空间具有较强的流通性。

  (四)序列空间之美

  中国古建筑的序列之美,体现在沿纵深方向排列的一连串院落上,而隔屏、楼梯、天桥、挑廊、台阶、陈设等,便形成了动态的连续空间的重要手段。从住宅到宫殿、庙宇,大体都是如此。“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庭院深深深几许”,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这个空间序列是十分壮观的。它的巨大的建筑规模和体量,有等差、有节奏的空间安排,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以及黄瓦、红墙、白色台基等庄重色调,无不体现着封建宗法礼制精神,象征着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从天安门的高大辉煌,到午门的巍峨雄壮;从太和殿广场的雍容尊贵,到太和殿的庄重稳定,都渗透着皇权至上、唯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禁城宫殿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和审美意识的结晶,是一部凝固化的历史巨著。

  三、东西方建筑美学之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为基调,寻求意境美以及宁静的和谐,将神韵美的表达推向一个顶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计白为黑、虚处传神;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东方美学最后寻求的亦是和谐。

  与东方美学不同,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恋。西方美学认为,由完善比例的“数”构成宇宙和谐的节律,而人按照数的原则在寻找体型的比例,并发现黄金比、人体比例、柱式等的几何规则,又将形式美的规律描述为比例、尺度、均衡、节奏、韵律、对称、秩序、变化、统一、序列、重点,然后总归于和谐。古典盛行的希腊雕刻与建筑是人类和谐的最高典范。

  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所表现出的灵动的、虚实的、流动的、序列的空间之美。对建筑空间之美的了解是全方位的,这不仅要建筑师全身心地投入和对文化、社会的深刻理解,还需要有对娴熟设计技巧的运用。我们期待中国出现更多具有魅力、体现民族文化的现代新建筑。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吴梅.中国传统室内环境的诗意空间初探[D].室内设计.1994(01).

  [3]陈志华.北窗杂记[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中国建筑美论文范文篇二:《浅析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本文从实际设计体会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即:韵律与节奏感、不定与张力、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调和与对比、复杂与简约、秩序与传统。

  关键词:中国建筑 设计 形式美

  建筑的形式创新是建筑的艺术范畴中最突出的方面。建筑形式的感知是一个二次解读的过程,每个设计师都不可能完全无视受众,要让受众理解和接受建筑形式有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建筑形式需要符合形式美法则。在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设计体验总结和概括几种主要的建筑形式美法则,从而对日常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归纳起来建筑的形式美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韵律节奏感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大为喝彩。为什么不说是流动的画面或形象的诗篇?笔者认为: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就是音符是生动的,而拍子是跳耀的。如同建筑的元素:规律的开窗和有序的柱列如同行板;空间的迂回曲折如同婉转的音律;周边环境如同背景音乐,而建筑主体如同主音乐器。节奏与韵律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美感的共同语言。建筑的节奏与韵律可以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实现的。建筑的韵律和节奏感给人以愉悦和秩序的心理感受。

  二、不定和张力

  物质现实与精神效果脱节所引起的矛盾是绘画艺术的源泉,建筑即是形式也是实体、即是抽象也是具体,其中产生的不定性正是建筑的生命力所在。如现在争议颇多的CCTV总部,解构主义手法的颠覆传统的奇怪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这是建筑的抽象与具象、虚与实所表现出来的不定性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设计味。CCTV总部形体富力度感的倾斜的轮廓极其抓人眼球,这种形态内在力的运动表现出不均衡的视觉经验,使得内在运动变化规律更为强烈。CCTV总部的“力象”是紧张和不稳定的,任何有冲突、有戏剧性的场景都会让人为之一震,从而形成了建筑形式的感召力和雕塑感。其次不稳定也体现出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和趣味性,这是建筑能够受人关注、被人玩味的主要品质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般来说设计就是解决对比、协调的关系,虽然艺术审美中没有一定的法则,但是建筑设计中协调的地位要高于对比。建筑设计是社会行为,直接影响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深层面,同时对后世的影响是每个现代人无法估量的,社会行为就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而不能与大环境格格不入。赖特说:“好的建筑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建筑形式需要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要能刺激人的视觉、嗅觉、听觉和味觉等,而不是孤立甚至是傲慢的。国家大剧院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以无礼、高傲的姿态无视周边环境的历史内蕴和环境美学。 四、调和与对比

  路易斯.康说“设计的作用就是对意外的东西做好调整”。要突出主体的意外也是美学法则之一,亮点的鲜明才凸现作品的个性。建筑的各要素之间虽然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追求建筑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不能无视建筑的关联性和统一性,这就需要在对比中建立一种调和的秩序。柯布西耶和阿尔托的许多作品都在正常的直线和特殊的斜线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或对立统一。

  五、复杂与简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少即是多”是对这一形式美的最好诠释,能深刻有力地满足人们心灵的简练的美都来自内在的复杂性。简练并不是简陋,这种简化是在形成复杂艺术分析进程中的一个方法,而不能误认为目的。建筑不仅仅是单纯的理性化的抽象,而是需要表现一种非确定的必然性和元素冲突的矛盾性。内容与形式的简单映射出理念与内蕴的深刻,这样的建筑形式非常经得起推敲与玩味。刘家琨的鹿岛石刻馆是一种匀称而追求画面效果的建筑,它崇拜简练但并不脱离复杂的生活。

  六、秩序与传统

  路易斯.康说“秩序并不意味着有条不紊”,反常和不定在建筑上是行之有效的。破除法则和打破常规都能产生新的意义,法则是不能被轻视的,传统又是不能被抛弃的,如何把其中的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就是创作出好作品的要素之一。解构主义对于建筑设计的革命给这一法则的应用带来了契机,激进和颠覆传统的解构主义走到后期表现得相对地温和相对地平易近人,因为建筑的根本不在于“解构”而是在于“结构”。倾斜的天花和墙壁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再把地面变形,那不就成了“天外来客”?任何高技术的表现手段最终都会归位于传统和人性化,“怪诞”又不遵循秩序的建筑形式也许是某个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但终究成不了建筑形式发展的大气候。

  现今的建筑形式有两大动向充分说明了秩序与传统这一审美法则,即匀质空间的复兴和人类文化遗产的总复兴,这样的审美法则也代表了大众的呼声和时代的潮流。

  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是建筑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之所在,形式美法则并不是给建筑形式建立框架和标本,而是研习相对稳定和通用的设计方法,这些原则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项目灵活调整和变更。形式美法则主要解决了建筑形式的“可读性”,因为受众解读作品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美法则去分析和思考建筑形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英】罗杰斯•斯克鲁顿,刘先觉译.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萧默.萧默建筑艺术论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建筑美论文范文篇三:《论中国园林建筑中的意境美》

  摘要: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的古园林积淀着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园林建筑的设计与布局中体现着创作者的审美理想。本文将从园林建筑意境美的表现为出发点,分析空间与时间上园林建筑的意境美特点,揭示作为审美对象的园林建筑是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的有机统一,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建筑 意境美 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可大体分为北方大型的皇家园林和南方小型的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如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一股占地面积大,体现着皇权的尊贵与至高无上。南方的私家园林主要是达官贵人等喜爱园林者自家修建,分布较广,艺术水准也相对较高,如苏州、无锡、扬州等城市的私家园林。中国园林建筑是情景交融、情景融合的一门艺术,与诗歌、绘画等艺术相结合,体现着园林建筑创造者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同时激发着观赏者的联想与想象,在审美欣赏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中国园林建筑意境美的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美与诗画的意境美相关,主要是指情景交融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经验。中国园林建筑把追求诗画的意境美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于是,意境就成为评价园林建筑艺术高下的重要标准。中国园林建筑意境美的表现:

  第一:通过叠山理水把大自然的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园林中山水引起观赏者的联想和想象,使物境幻化、衍生出意境,即“得意忘象”。在园林建筑中,山水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和工匠做到胸有成竹,如此才能塑造出崇山峻岭、危岩奇峰、层峦险壑的画面来,才能体现出水的生命灵动之感。

  第二:通过与文学艺术形象、神话传说、奇闻轶事、历史典故等有着紧密联系的主题,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表现,引起观赏者的联想和想象,幻化成意境。如圆明园福海中有三仙岛,颐和园昆明湖中也有三仙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用文字点题,即园林中常见的匾额、槛联、诗词、刻石等。以此营造意境。如题大明湖的两句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点出了大明湖的景致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美的特点

  中国园林建筑诗情画意的产生,是人们情感的表现。中国园林建筑是构思的艺术,构思就有情感的表达,好的园林建筑就会产生意境。园林建筑体现出一种空间美,主要是由园林的风景、建筑和游人共同组成。欣赏园林的空间美,要在有限的园林范围内追求无限,这些空间必须有自己的主题,才能表现出空间美。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则是“隔而不断”,在有限的园林范围内隔出一个个景区,制造一些园中园,从而使园林更耐看、更含蓄、更富有韵味。如江南的一些私家园林,讲究“水必曲,园必隔”,从而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表现园林的空间美。

  与此同时,园林建筑的意境也随着季节的交替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美,营造出变化着的、各具特色的意境美,这是园林建筑的时间美。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写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在不同的季节里山的美体现着不同的韵味。

  中国园林建筑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园林建筑是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的有机统一,人们在园林建筑的有机结合中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中国园林鉴赏讲究意境,讲究内在的审美体验与外在的美丽景色相沟通、融合,讲究“以情悟物”和“以情看景”。

  中国园林建筑基于老庄自然而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借助于大自然的山水、花木、环境,在现有自然景物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同时夹杂人工的制造,如亭台楼阁、廊榭、假山等园林中的建筑物。中国园林建筑特别追求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白天开”,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浑然天成、融为一体的美的境界,体现着中国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

  中国园林的意境的营造是与诗画如出一辙。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道:“造园如作诗画,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即是说从诗文中可以悟出造园的方法。诗义在园林中直接参与园林景象的构成,如园内的匾额楹联的装饰。还可用于突出园林的主题,最重要的是诗文可以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开拓园林意境,引发观赏者的联想与想象,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非常重视中华民族的建筑形式,园林建筑中亭台楼阁、廊榭共同组成了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建筑美。通过借景与对景、点景隔景等表现手法来营造无限的意境美。中国园林局的建筑基本上是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这种建筑的内墙外墙可有可无,可隔可透,空间可虚可实。这种建筑无论多少,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很容易与周围的山水植物融合在一起,彼此协调,互相补充,成为一个个富有诗意的画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园林建筑是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的有机统一,任何一个园林建筑部体现着自然美、建筑美,也体现出人文美,这三者是彼此交融,不可分开的,从而体现出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如园林中随处可见的亭,不仅具有观景的功能,而且它是风景画面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具有点景的作用,此外还通过其特殊的形象体现了天圆地方、纳宇宙于芥子的哲理。再如扬州的何园,后园分为东西两园,东园二厅房,西园四面设景,以水池居其中,池上建水心亭,为纳凉赏曲之所在。池西有桂花厅,南有赏月楼独占幽院,尘氛不入。池北有楼七楹,因其形而名“蝴蝶厅”。何园建筑廊腰迂回,复道行空,周匝四百余米,贯通全园,把园景分成高下两层,川流环运,步移景换,美不胜收。廊墙壁板嵌刻有名人字画,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园林建筑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创建具有审美意味的建筑艺术,给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创建一处赏心悦目、诗情画意的处所,是人类寻求诗意栖居的努力的结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以说园林建筑是陶冶人的情趣的地方,是一首活的诗、一幅活的画,是一件活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2]余志超.细说中国园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1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周武忠心境的栖园――中国园林义化[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4,6

  [4]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猜你喜欢:

1.浅谈中国古建筑相关论文

2.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

3.浅谈电大建筑专业论文

4.世界建筑艺术论文

5.浅谈建筑项目质量管理论文

6.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7.浅谈智能建筑相关论文

138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