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的论文(2)
建筑构造的论文篇2
浅谈建筑构造的理性处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阿尔瓦罗・西扎是葡萄牙的一位重量级的建筑设计师,他以其对建筑构造的特殊处理来赋予建筑作品一种更为理性且深刻的涵义。本文基于对其主要建筑作品的解读,揭示了西扎建筑构造的特殊性,以及其无法理解与捕捉的形态背后的真相。在当今,越发浮躁的设计创作中,如何更好地寻求形式上的一种突破?阿尔瓦罗・西扎的理性设计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阿尔瓦罗・西扎 建筑构造 理性处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阿尔瓦罗・西扎,1933年出生于葡萄牙的马特西诺斯,1949年起就读于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并于1976年任职于此。1992年,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the Pritzker Prize)。西扎的建筑往往外表简单、平实,实则包裹着极其复杂的空间,这种空间的复杂性往往又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由于受葡萄牙时代背景的影响,西扎早期的作品形式一般都是通过其独特的现代空间技巧和建筑手法来抒发自身浓厚的乡土情结以及再现葡萄牙的传统,可以说,西扎尊重建筑的“场所精神”,但其作品语言却又超越了“文脉主义”的空乏论调。
在西扎的建筑作品中,他摒弃使用任何装饰的要素,而选择通过简洁的形式,以此重视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对建筑细部的处理、对人情化空间精神的吸收表达等基础之上的操作手法,与所谓的“极少主义”思想理念毫无关联,这种丰富性赋予在了他很多的建筑作品之中,例如,圣玛利亚教堂,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等。对于材料的运用,西扎同样追求这种简洁朴素而丰富的形式特点,与其他惯用多种建筑材料来营造特有的建筑意境的建筑师不同,西扎似乎没有选择一味地强调材料的多样性,而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历史传统等差异有所限制地进行酌情挑选。
西扎的作品还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他认为,新房子中存在的让人不舒服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远不如旧房子,正如西扎曾说过的“当你进入一所老房子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整体性,这种感觉是你即使看过上千张照片后也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他看来,形式和功能之间存在着一种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另外,加之建筑比例和尺度的变化以及光线对体量的渲染,给西扎的建筑作品又增添了些许几何形态纯粹性的意味,使其整体看上去更趋向于立体主义的雕塑。综观西扎的建筑,显然我们的确难以为之贴上某种“风格”或“主义”的标签,尽管人们目前还无法明确认识西扎建筑作品形态形成的缘由,但那些超越于形态之上,且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反而让人心生好感,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接受了他的建筑。
张永和认为,建筑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建筑师,处理材料,处理实际项目,处理和业主之间的一些琐碎关系。另一类是设计师,能够从一些潮流当中,敏锐地发现与创造建筑相关的形式,比如说罗西,库哈斯。还有一些比较会“伪装”的设计师,比如说彼得・埃森曼,他自称是一个平面构图设计者,强调建筑作品的自主性。而西扎属于天生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融合者,他能够把材料、功能、设计和环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变成他形式上的一种突破。从他的一些作品中,我们很难理解其建筑设计体量当中经常惯用的手法,但实际上,西扎在波尔图建筑学院一直负责的课程是建筑构造,所以他的一些作品还是比较理性的,也很值得我们进一步阅读与品位。
1阿维罗图书馆
阿维罗图书馆坐落于波尔图到里斯本的AI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大约35000人的阿维罗城边上,至今已有约21年的历史。整个建筑外立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整块混凝土材质的悬挑墙梁(图1),墙梁下有两根立柱作为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这段梁显得尤为脆弱,因此西扎设计把墙梁顶端往前推一步,并用预制混凝土来加固墙梁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整个构件看起来显得特别轻巧。此建筑构件能够承载很大的荷载,通常被用来作为建筑的结构构件,但西扎却把它作为一种造型元素运用其中,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由此可以看出,西扎对于结构和构造结合处理得别有用心。圆天窗的运用(图2)也是建筑的重点之一,整个图书馆内部屋顶起拱,通常我们国内的平面找坡一般使用很轻的陶立使之垫起,而西扎运用的这种结构找坡的构造手法,很巧妙地把排水构件与建筑完美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排水问题,也解决了结构问题。27个上小下大的圆锥造型的采光天窗以及其合理的位置分布,加之竖向采光的中庭、侧窗,足以满足细纹路的照度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整个建筑中,还有一些细节也很好地体现了西扎的建筑构造手法。比如,排水管作为一种类型学元素暴露其外,使之与建筑外立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处理手法在欧洲已相当成熟;特定区域的长条窗设计(双层,外层为窗框),也是西扎典型的创作手法;栏杆扶手的造型及位置设置;坡道设计中,西扎基于对新旧间转化设计的钟爱,从而选择在坡道的一定位置上变换加入不锈钢材质的做法,使得观者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达到别样的感受。
2波尔图建筑学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西扎的一个重量级作品。建筑学院位于历史悠久的城市波尔图,整个城市沿海而建,有很深的峡谷,类似于山地类型,而波尔图的不规则建筑也是随之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很多建筑学院里,设计师都有一个构想,在此学习的学生,应该首先学习这里的建筑,因为建筑就是最好的样板。比如斯特林的建筑系,建筑节点和建筑构件全部暴露在外,以此作为学生教学的样板;屈米设计的哥伦比亚大学也运用了同样的处理手段。那么,透过西扎的建筑,也可看到许多细微暴露在外的结构特点。比如砌筑的细节;滴水槽的处理;运用预制混凝土板等。所有这些无不印证了西扎对于其建筑构造的理性与细微的处理。
砌筑手段,是西扎整个建筑中的特点之一。其构造,除了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外,还跟空间和某一部位的造型有关联。比如,建筑墙面用砌筑的方法进行贴面构造,墙梁在此的手段是作为开窗的遮阳,厚制窗台板运用混凝土制作,其断面也运用了砌筑的手段,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一元素暴露在外。同样,教学楼外立面,西扎通过异样的手法将斜坡砌筑的长条石与一冰平石板相连接(图3)。此外,学院内西扎早期的建筑中惯用的石砌面坡道是其另一种砌筑手段。 在学院内,还有一些西扎的早期建筑,现用于学生工作室(图4)(共两层,类似二分宅,并有一成角度的单面开敞庭院),构造简单,带有些后现代的波普意味,建筑三面开窗,其外对应的是一颗非对称偏心状态下的百年大树。西扎作为一个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结合者,他的有些处理手段不全是构造问题,而更多的是其对形式的敏感。比如,西扎对于主入口的凹槽设置、楼梯转角的收头设计、通道出入口的墙、地面铺设以及室内一些非标建筑构件等构造的细微处理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推敲的。
3圣玛丽亚教堂
圣玛丽亚教堂也是西扎的一个重量级的作品。其创作灵感来源于阿尔瓦・阿尔托在意大利设计的白色教堂,整个教堂微妙的光线变化,渲染出一种暧昧的空间氛围,在这里,阿尔瓦・阿尔托完全抛弃哥特式教堂对彩色玻璃的运用手段,而选择用自己独特的设计经验来营造一个教堂。同样,作为参考对象,西扎也力争打破传统形式,以此凸显自身特色。圣玛丽亚教堂位于葡萄牙的马可德卡纳韦泽斯,这是一个很小的山顶村镇,在初次考察地形时,西扎是处于极度失望的状态,如何在这种负面环境下建造教堂,这是他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西扎所采取的处理手段是,首先把地形确定,使得教堂和周边嘈杂的环境存在一个区隔,然后再把教堂安置在此基座之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坡道作为其中一重要构造要素,是整个教堂的突破点所在。坡道最初是由柯布西耶引入到建筑当中去的,他强调的是建筑漫步,意在坡道使整个空间连续顺畅,到了后期,会越来越与人的知觉存在某种特定呼应关系。而西扎把运动流线和教堂的功能,或者说整个空间的概念做了很细微的处理,在我看来,其动线的设计对人知觉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柯布的水准。在教徒沿着坡道逐渐步入圣玛丽亚教堂时,会发现当转身脱离整个嘈杂的环境,教堂正处于被一条平线托起的状态(图5),西扎通过这种微妙的设计,让人们有一种进入教堂时,心灵升华的过程。坡道的砌砖贴面也是一亮点,与进入教堂的斜广场相比,砖的造型选择平行四边形(图6),其目的是让人们形成视错觉,从而减轻坡道的坡度感知,而广场内砌筑的石材造型则为正方形,强调的是立面的垂直稳定性。
在教堂内部,同样不乏有西扎对于构造的特殊处理,长条窗的设计(图7)便是其中之一。早前有很多建筑师都执迷于长条窗的设计,但很少有建筑师能够超越柯布西耶,西扎是其中之一。柯布提出的长条窗,其实是一个口号,所指对象是应用混凝土的法国建筑师佩雷所提倡的竖条窗,两个观点针对的都是对外的风景,竖条窗对应的是窗外所呈现的固定风景,而长条窗强调的是运动。教堂内部的长条窗窗台高度为一米二左右,视线高度为一米七,西扎对视线的控制有两种,其与柯布的朗香教堂比较接近,距离远,会看到彩色玻璃反射出的效果,距离近,则会欣赏到室外的形形色色。因此,对于西扎来说,他的长条窗则变成了对建筑的解读,其不再是一个风景,更多的是揭示某一种事物的另一层面。
4塞拉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塞拉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葡萄牙的波尔图,建于1997年,并获得亨利・福特环境保护奖,馆内拥有一18公顷的大公园,简洁的三层博物馆建筑体,由v字形延伸的两翼所组成,这两个翼体的插入限定了长方形的中庭,这个中庭的高度与博物馆的高度取齐,中庭内还布置了通向各个高度层面的展览室的楼梯,可以说,这个博物馆集中了西扎所有的建筑处理手段以及细节。在波尔图建筑学院中,他强调的是运动的效率,以及由此带来的空间流线的视觉感知,而博物馆更多强调的是漫步,并不断带给观者意外发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入口的进入方式上,他的处理不再像建筑学院那样强调空间运动的轴线,而会让观者的行径路线不断被微微打断(图8)(比如,他会选择在不同的空间运动流线上设置标高、吊顶高度,或者进行视线的处理)。从主入口沿着一条长走道进入,会发现诸如此类一些构造细节。一块整石,在室内部位是抛光的,而室外部位则是拉毛的,以至于不去触摸时根本看不出;在这里,楼梯平台对于西扎来说不是功能构件,而是空间的转折,这有点像斯卡帕的空间处理手法,走几级楼梯就会应映一个空间的位置,并且做出相应的处理,因此在我看来,西扎比斯卡帕在理论上或者建筑师工作上要深入得多的地方在于,他能够站在建筑师比较核心的角度去探索自身设计的手法,而斯卡帕则更多的是注重材料或者基于构造的空间营造;西扎对于博物馆内的角窗设计(图9)也很有考究,通常的角窗只开一个,目的是为了扩大观者的视野,而西扎的角窗是两个,中间有一粗窗框分隔,分别对应室外不同的风景。还有一些奇特的构造语言,比如,石材贴面收边的处理,石拱走廊的接缝等。
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扎的建筑与那些以图像为目的的建筑不同,他的图像不是仅仅为了视觉感知而存在,在感知背后则隐藏更深层的含义,这是符合图像时代的传播特征的。尽管至今仍然有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建筑形态的奇特与多变,但西扎一直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这种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就如西扎曾说:“尽管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尽管城市在那里不断地生长或衰败;尽管专业的边界划了又破,破了再划;尽管很多东西凝结了起来然后又泯灭;尽管人们欢欣鼓舞过,也垂头丧气过;尽管在人们征服了空间的同时树林消亡了;但是建筑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在他设计的很多建筑中,都会出现一种构建结构空间化的设计手法,反过来他的空间也会运用某种材料作为回应。我们不一定非要学习他的设计手法,但西扎考虑到的细微深度,如何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细微转化成个人面貌,这是设计师无法复制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