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对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教育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当代儿童家庭教育过度的心理学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家庭教育过度,是指家长在不适当的教育影响下而形成的、超出子女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让儿童过度地参加课外班、对儿童过度地保护、过度严苛或过度期望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家庭;家庭教育过度;现状;心理学分析
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才的关键性因素。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也不断产生了新的问题,过度的教育会使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儿童产生强烈的焦虑感,长期的焦虑感会引发儿童各种不良的心理反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当代家庭教育过度的现状
家庭教育过度,是指家长在不适当的教育影响下而形成的、超出子女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让儿童过度地参加课外班、对儿童过度地保护、过度严苛或过度期望等。它反映出的是其家长的虚荣心理、补偿心理、从众心理和焦虑心理。其中,让儿童过度地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的现象最为普遍,使儿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中最忙碌的人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 过度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
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是当今一个普遍的现象,过度参加培训班,这样不仅使儿童学不好,反而给儿童造成了逆反的心理,产生厌学的心态。参加各种课外班目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课的提高和特长培养两个方面。
在学习文化课方面,家长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把儿童接受知识的数量视为儿童获得知识多少的一个标志;在特长能力培养方面,许多家长认为,有特长的人总能优先得到一些机会或优待。看见亲友的孩子们在学乐器、舞蹈、美术等等,自己也就让自己的孩子到“兴趣班”学习。因此,现在的小学生成为了社会上最忙碌的人,周末还要“加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 过度的腻爱
长对幼、上对下的关心和爱护,几乎可以说是人的本能,是人类的天性。事实上,父母对子女进行必要的关心和爱抚,并承担起相应适度的教育子女的责任,这是义不容辞的,也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但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对其子女关心过多与照顾过多的现象。这样做,使子女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会带带很大的负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 过度严格要求
过度的严格要求,其根源在于许多家长都把自己的危机感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强加到了年幼的子女的身上,所以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子女施加了压力。由于其期望经常超出了其子女的实际能力的范围,所以就使其子女不得不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有些家长在子女犯了错误或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就狠狠地批评。过度的严格要求剥夺了儿童发展所需要的宽松环境。
1.4 过度期望
所谓过度期望是指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超出了子女能力的范围。明明是幼小的孩子很难做到的事情,但由于其父母的期望过高,所以就逼着孩子去做根本达不到的事情,导致父母总是不满意孩子的成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家庭教育过度的心理学分析
家庭教育过度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复杂问题,现在的学龄儿童和中小学家长他们大多属于“80后“,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是被呵护长大的,而转眼做父母,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产生家庭教育误区的原因有社会和家长双方面的因素,家长产生过度教育的心理主要表现在:
2.1 “着急”心理
家长在面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产生一种焦虑、着急的心理,急于求成。因为就一个孩子,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功,孩子的成功就等于自己的成功,强行实施超前教育,智力开发等。过早给孩子定向,过早让孩子掌握专门的技能技巧。生活上给予最好的保障,学习上安排许多作业去做,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输给别的孩子。
2.2 “攀比”心理
家长虚荣心太强,喜好攀比,专门跟比自己孩子强的比。家长的虚荣心往往把子女的表现与自己的面子问题联系在一起,在物质方面,“你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的有”,穿名牌,互相攀比高消费;在学习方面,过于夸大吹捧自己的孩子学了多少“兴趣班”,而且称我家孩子学的很好,让其他家长羡慕,家长其实也并不知道孩子到底学的怎么样,反正只要学了就满足了;有的家长期望过于太高,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以获得周围人的赞赏。家长们要看到孩子们的共性,更要重视、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2.3 “盲从”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盲从”心理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不动脑筋思考、缺乏主见、从众心理严重、好随大流、赶时髦。表现在家长身上的就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内容都会受到其他家长的影响,尤其在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容易受其他家长的影响,相互模仿,盲目追求所谓“教育绝招”,常被伪“专家”或伪劣假冒的儿童教育产品、“神童培训方案”所“忽悠”。既浪费了金钱,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良的社会心理表现。
2.4 “片面”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片面”的心理是由于家长认为现在社会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家长就重视某一方面的培养,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只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知识轻生活常识、重特长培养轻全面发展、重灌输轻自学、重背诵记忆轻分析能力等等,造成孩子发展畸形。任何事物只有协调发展,才能长久的发挥更好,只是单方面的发展,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5 “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就是人们企图用某种办法来减轻自己的不适感的一种心理。家长在小时候失去了实现愿望的机会,于是就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让孩子来实现,用以补偿自己心理上的缺憾。因此,家长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子女,在学习上拼命地让孩子按自己的理想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孩子产生焦虑的心理,不能安心的学习,也不敢给父母讲心理话,产生“负罪感”。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符合孩子发展的心理特点,避免过度教育现象的发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多是从父母的意愿出发,即家长习惯从自己的要求和价值观出发,家长总觉得孩子离不开成人的保护,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表现为“成人本位”的现象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这种方式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作为家长,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地给孩子鼓励、帮助和引导,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探求,给孩子一点“心理自由”,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独立地做他想做的事。(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参考文献:
[1] 王立才:浅谈家庭教育[J]. 林区教学,2010年第12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余凤红: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 教育探索,2010年第9期
[3] 赵忠心:我过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妇运,2011年1月
[4] 乔闻钟: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职责[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2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余广俊:中国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建构[J].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1期
当代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二:浅析心理学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心理教育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体现出了人的德性、潜能和心力三个方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心理教育还可以看做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心理学对高职管理中的重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将心理学教育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课程当中,不仅会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身心健康产生好的影响,同时还打下了高职院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出来多元化的趋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价值导向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很多学生因为学历不高会产生焦躁和自卑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其学习和择业。针对这种现存的状况,将心理学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运用心理学管理高职教育,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教学范畴当中,有利于丰富高职的课堂教学,同时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面对着国家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金融危机的巨大触动,高职学生的心灵也被蒙上了阴影。面对着毕业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生的焦躁和自卑心理,国家虽然也出台了政策予以调整,但是人数众多的从业大军就业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有些个别的地方和院校,在毕业之际竟然出现了毕业生的打砸现象,这充分暴露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也说明了在教学中需注重学生克服困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想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同时还需要教师的辅助,也提醒了高职院校应十分注意心理学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引进心理学教学机制,终止学生自身的原始的“心理免疫能力”生存方式,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
二、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1、深入疏导,转化角色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进入疏导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尽快地从情绪化中走出来,带领学生认知自身的行为,并且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刚刚进入校门之后以及在毕业之际需要工作岗位之时,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大规模爆发伤心、痛苦感情的高发期。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间,年轻人因为恋情的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甚至是有负面的情绪出来。
这些时候都是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引导学生,告别负面的坏的情绪,回忆自己做过的高兴的开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心理历程的回味来促使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凭着主观和意气办事的做法,慢慢恢复自信心。深入的疏导法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重视沟通技巧,更要注重沟通态度。学生们往往更加欢迎热情、和蔼以及善于沟通的教师,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意识,定位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了解学生的品行、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营造轻松的学生氛围
辅导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想要学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备,就要教师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一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有着很深的心理戒备,是不会轻易的被打开心防的,教师也就无从疏导。还有,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偏见。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就业和社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均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障碍,有了问题就需要及时做到排解,否则不仅会加重心理负担,还会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产生不好的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建立一定树立比例的“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医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给予详细的讲解和疏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下评论,更不能反应冷淡,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应在较为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和咨询。高职院校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但会很好地为学生排解问题,同时还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
3、健全干预机制
高职院校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更要将个体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当做重要的工作来做。健全干预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由此衍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健全个体的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来抓:首先,实行值班制度,使得心理咨询的教师如同医务教师一样,做到随时能够接待学生,不会使学生感到落寞。
初次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尤其会有紧张的心理,如果再遇到无人值班的情况,那么就会更加加重学生的紧张感和不适感。此外,高职院校应配置咨询热线,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使得每一位需要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最后,对于初步评估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转送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语:将心理学引进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当中,不仅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同时还是对高职院校本身的完善。这一机制的实施,必然会形成一个双赢的良好局面。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3.教育心理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