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议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议论文篇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试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方面对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作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思路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心理素质 失衡和错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心理教育是实践《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中学生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都不足。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在思想和行为上容易产生主观性、片面性和不稳定性,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不足,忽视心理教育的独特地位,只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造成学生素质的畸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明确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高度认识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发需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可见,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内容。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据国家权威机构心理测试和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虚荣、嫉妒、狭隘抑郁、怯懦自卑、孤僻离群、焦虑急噪、逆反心理、社交困难等心理障碍。近年来,中学生因各种心理障碍而产生过激行为与严重后果事件时有发生,曾为一个个鲜活的花朵,过早的枯萎而叹息,从高考落榜万念俱灰的寻死觅活,到与师长情绪对立离家出走,在他们以生命的代价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的警钟里,不难看出当代中学生心理存在的严重失衡和错位。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多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其中取得较大成绩的20%与较小成绩的20%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距不在于智力和智商,而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许多专家指出:“21世纪是全球经济、科技和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将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可见,未来世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更要求我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我们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更应该具有远大理想、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不仅要具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从国内的调查来看,当前的多数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意志品质差,畏惧困难,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胆小怯懦;在家任性,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等。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学生素质的不合格越来越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拦路虎”。所以,在学校里,作为班主任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思路

  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并非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它只是少数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反映,可这个支流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是从充分发挥青少年成长的潜能看,还是从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人才来看,无论是从心理素质不高,心理承受脆弱给青少年自身带来的消极影响来,还是从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是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日之力,需要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教育和培养。

  2.1着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同时要关注个别差异,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将心理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营造心理品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1学校班主任应协调各科任老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2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价值向导,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在良好的集体、人文氛围中,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班主任应始终于建立和谐、稳定、上进的班集体,创设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1.3配合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学生的家庭需求,主要是来自家庭和谐的气氛和细致的关怀。所以,班主任要定期把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并结合家长探索下一步的工作方法。现在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限于学习和经济生活,而对孩子的心理活动过问太少,同时,由于部分家庭存在较为严重的家庭矛盾,从而导致学生对家庭失望,甚至形成代沟。为此,班主任在定期的家长会上以及家访中要与家长进行较为深入的沟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2.1.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中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场所之一。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实际,为自己今后适应社会,接近社会奠定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广泛爱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棋琴书画、体育锻炼和郊游等活动,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意志,扩大社会交往范围,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又能缓解心理紧张,释放多余的“能量”。

  2.1.5开展心理咨询,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咨询,班主任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2.2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事实上,属于遗传和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环境影响和个性差异造成的。可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1要经常关心学生情绪是否稳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良好的情绪包括愉快、喜欢、热爱、和尊敬;不良情绪包括苦恼、愤怒、憎恨、惧怕等。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学做情绪主人,用理智的力量去抑制情绪的冲动;要及时疏导已形成的消极情绪,解除精神压力。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班集体,使学生在友好交往中获得愉快的感受;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点,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必须采取惩罚手段时,要立足于疏导,做到惩罚公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2培养广泛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青少年处于精力旺盛,求知欲望极强的时期,对许多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探索其究竟。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注意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有兴趣的心理状态,才能创造出积极的心理效果,激发顽强拼搏,养成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

  2.2.3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都必须重视情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他们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要避免用过激语言刺激而造成个别学生情绪狂躁、冲动,烦恼或忧伤。为了使学生情绪保持适度平衡,除了正面引导、陶冶情操外,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对不良情感进行自我调控和合理宣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4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联系。据调查,当中产生苦恼时,有60%以上的人以朋友为第一倾诉对象。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不是靠逢迎谄媚,而是靠诚实友善、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等高尚的品格。一个学生只有与周围的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2.2.5培养良好的健全人格,增强心理紧张的抗衡力量。不良的性格往往会改变人对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造成适应能力差,甚至造成心理障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接受的态度和能力。学生个人只有接纳了自我,才能在挫折或冲突的情景之中保持自身个性完整与心理平衡。①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了解自我,接受自我,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更要了解和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既不过高估计自我,也不自欺欺人,做到心安理得,坦然地接受自我,减少心理冲突,保持心理健康;②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和工作,学会全面、客观看问题,既不以人之长度己之短,也不好高务远,要有战胜和克服困难、挫折的思想准备,善于调整自我,培养自己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性格形成过程中逐步从被控制者变成自我控制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之,在注重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此,班主任要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强化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成为现代化社。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3《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7.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议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议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800字

3.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800字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000字

259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