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人际沟通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心理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克服沟通障碍,就能与人更好的交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人际沟通心理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际沟通心理学论文篇一:《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与对策研究》

  摘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但在交往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来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克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

  (一)认知障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认知障碍是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其一,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克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已,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其二,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

  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克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满意、喜爱、快乐、自豪等;另一种是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愤怒、恐惧、厌恶、嫉妒、自卑等。这些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的情感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绪与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愤怒造成的沟通障碍

  在生活中,当事与愿违,某种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一再受到挫折之时,愤怒自然产生。根据程度不同,愤怒可以表现为不满、生气、激愤和暴怒。愤怒时,人体内会调动所有的能量储备,迸发出比平时大得多的生理和心理力量,并且常用侵犯性语言或行为宣泄出来。在冲动的情绪状态下,人的意识范围缩小,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降低,常作出不明智的举动。

  2.恐惧导致的沟通障碍

  恐惧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不安、担心、惧怕等。现代人的恐惧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如受伤或死亡,更常见的事心理和社会方面,如害怕考试不及格,担心绩效评估不佳,担心自己的能力、体力不是一流的,害怕寂寞孤独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使人丧失某些原则,甚至用对人作假或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来消除自身的不安。这就拉大了自己与周围人的心理距离,造成沟通的障碍。

  3.嫉妒与自卑造成的沟通障碍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自卑是一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三)人格障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人格的差异会导致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的差异,有助于理解许多误解和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而克服人际沟通中的障碍。人格因素引起的障碍有两个方面:1.气质不同产生的障碍。2.性格差异产生的障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尽管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但只要人们树立正确的沟通理念,采取科学的沟通渠道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就能够克服沟通中的障碍,实现有效沟通。具体来说,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策略与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态度要积极

  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同样是上司交给的一项任务,员工甲与上司积极沟通,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加上他本人态度认真而且充满热情,他就会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而员工乙做事一贯懒散,对什么事都认为无所谓,凡是都消极被动,他就不会主动去与上司进行沟通,工作效率自然也受影响。因此,在人际沟通中要尽可能地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消极悲观的态度,在沟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够达到沟通的预期效果。

  (二)提高认识、掌握技巧

  我们要注意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开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2.欣赏对方。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真诚地给予赞赏,显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进一步交往铺平了道路。

  (三)充分实践,改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示起来的。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克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炼、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感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四)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真诚。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使友谊地久天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信任。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

  4.自信。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自信要善于“解剖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磨炼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5.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因此,待人热情是沟通人的情感,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正确地运用语言

  人际够哦能够过程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若一个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强,谈吐自如,能根据不同的人、事、环境等选择准确恰当的词语,充分显示自己说话、办事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就能够保证人际沟通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说话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甚至颠三倒四,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而且还可能造成冲突。要想在人际沟通中正确地运用语言,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词造句要准确恰当,中心要鲜明突出,思维逻辑要严密:二是语言要流畅,语气声调要依人依事来选择,使之恰到好处。(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7-59.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人际沟通心理学论文篇二:《关于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文章就嫉妒心理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嫉妒产生的根源及对人际沟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嫉妒心理人际沟通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保持优势是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为此,大学生们会为拥有某个领域的能力优势而努力。然而,当进入新的环境或加入新的团体后,他们经常会发现别人在那些领域的表现超过了自己,由此导致内心产生痛苦,这在大学校园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感觉和现象。这种痛苦会激发其潜在的嫉妒心理,使人际沟通变得紧张且无效,最终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此,洞察大学生之间这种嫉妒情绪并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

  嫉妒是对在才能、地位、成就、机遇和条件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情绪。每个大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并努力在某些领域超越同学,一旦发现原来的专业或技术优势被同学赶超后,他们通常会变得不舒服、焦虑和紧张。尤其当其他同学在那些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领域中拥有出色的表现,而这个领域正是嫉妒者定位自己的中心要素时,一些大学生会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不服气,当对自己的失败不甘心却无法改变时,就会冲动地批判、抵制、对抗,甚至打击、报复同学,以此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别,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对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一种解释是自我评价维护理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受到威胁,威胁的程度取决于对方与我们的亲密程度,以及该行为与我们的相关程度。因此,如果对方与自己关系十分亲密,但超过我们的领域并不被自己看重,则彼此间的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反而还可以为朋友的成功和优秀而感到高兴。但当好朋友对自己很看重的领域或能力有比自己更出色的表现,各种心理失调情绪就会被激活。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嫉妒与其所处的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规范有关。特定的文化形成特定的嫉妒情境,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嫉妒心理和行为反应,因此,嫉妒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和跨文化的普遍性特点。嫉妒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根植于特定文化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而行为理论认为嫉妒是人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行为习惯,是刺激——反应模式的产物,嫉妒受一个人周围所发生事件的直接冲击或塑造成型。

  在人际沟通中,嫉妒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情绪,会阻碍嫉妒者和被嫉妒者双方的正常交往。正如斯宾诺沙所说:“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嫉妒者会把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行为和成绩上,对别人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注。对他们来说,让别人失败可能比自己成功所获得的快乐更大。这种扭曲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的精力无端地被消耗和消费,阻碍了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嫉妒情绪会迫使大学生去面对自我概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减少这种认知失调。大学生或者改变自己今后的行为,使行为与失调的认知相一致;或改变某些认知,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又或者增加新的认知,来为自己行为寻找理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保持自我形象,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是一种极为正常的自尊心表现。与自尊相伴的嫉妒,由于是一种不为社会所认可的情感,就一直隐藏在大学生内心深处。一旦大学生的嫉妒情绪被激活,则校园中的一些平常事很容易被过分放大。为维持自我评价,大学生嫉妒心理活动必然反映到个人在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1.嫉妒心理的疏远效应。为克服由嫉妒心理引发的认知失调,大学生会选择疏远这个胜过自己的同学,认定对方不再是自己的亲密朋友了。尽管可以选择与对方建立良性互动和挑战,但嫉妒者无法克服向对手学习或彼此合作的心理障碍。嫉妒心理的疏远效应会导致人际沟通的中断和失败。大学生为何会与自己嫉妒的朋友如此疏远?根据心理学家AbrahamTesser的观点,当一位十分熟悉的好友在相关领域取得成就时,比起陌生人取得的成就,更令人感到不愉快。因为陌生人是抽象的,他们的成就仅是统计数字,而自己熟悉的朋友的成就是生动的。

  2.嫉妒心理的蔑视效应。为减少嫉妒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会选择改变对原来看重能力的评价。一旦同学拥有自己无法轻易获得的那些优势,大学生在公开场合就会贬低那些优势的价值,表现出不屑一顾和冷嘲热讽。例如,原先在羽毛球上拥有出色的技术,当朋友圈中多了一位羽毛球水平更高的朋友后,就会对此失去原来的兴趣,而认为游泳才是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属。只要有嫉妒,就不能够和谐、融洽地相处。当他人得到自己所得不到的奖项时,便会散布各种小道消息,从而使其他同学也感到生活在不公平的环境中没有好处,从而影响到集体的团结。

  3.嫉妒心理的破坏效应。大学生处理自尊威胁的第三种选择是对同学的努力加以破坏。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一旦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比上同学,则会采取恶劣的手段——暗中给同学制造障碍。例如,某个团队有两位出色的同学,最初关系亲密,学习和工作时互相鼓励,追求团队的成功。当A同学在其他同学中的威信不断上升时,B同学的嫉妒心理便会被激活,但开始还能自我控制,暗示自己的价值迟早也会被同学认可,但不安和焦虑感已经形成。当其他同学对A的领导能力形成了稳定的评价时,B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猛烈地爆发出来。B开始贬低A,在同学之间用开玩笑的方式评论A,并制造关于A的非正式新闻,继而在人际沟通中公开对A表现出冷淡、敌意,甚至是采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行为。同时,B对集体事务不再主动进取,态度变得消极,甚至可能与A翻脸,终结了彼此的专业合作关系而离开团队。

  4.嫉妒心理增加了人际沟通成本。与成功的同学刻意保持距离的态度,导致了沟通机会的错失,以及学习效率的下降。我们发现,大学生倾向于向外部人群学习而不愿向周围同学学习。例如,同样的方案,若被告知来自外部,则评价很高,若被告知来自周围同学,则评价一般。不难理解,如果人们向外部学习,说明很有事业进取心;如果向周围同学学习借鉴,则衬托出对方是这个集体中有智慧的领导者,无异于贬低自己了。

  三、大学生克服嫉妒心理的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如英国思想家罗素所认为的:“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的毁灭。”嫉妒心理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力求上进的表现。如果对大学生的嫉妒心理进行有效管理,则可以促使他们去奋斗进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育大学生克服人际沟通中的嫉妒心理,首先要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其次,教师要注意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中不要触发他们的嫉妒情绪。

  1.引导大学生发掘嫉妒情感的价值。嫉妒情绪暗示了极具价值的信息,可以把它视为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要敢于承认自己所嫉妒的其他同学拥有的条件和品质。要鼓励大学生敢于坦白被自己感情所掩饰的那些最恐惧缺乏的优势。一旦将掩藏在内心的嫉妒显露,就有利于在同学之间形成坦诚的气氛,为良好的人际沟通、互相学习和进步打下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引导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要肯定并关注自己的优势。尽管可以让嫉妒者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触动因素并加以控制,或者回忆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就而淡化因别人的成功而引发的焦虑,但确实很难让他们做到为其他同学的成功而喜悦。一种可行的干预策略是,让大学生学会肯定自己所拥有的独特力量和优势,以减少由同学的出色表现而引发的威胁和压力。不可否认,将自己与同学做比较是大学生的天性,也是一种积极的动力,然而,过分比较就容易导致嫉妒,尤其是当不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时候。因此,控制和管理好大学生的嫉妒情绪,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最关心的领域,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周围同学的业绩,要鼓励大学生善于与自己的过去做比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引导大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单一的价值观会使大学生陷入有限的目标竞争。如果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可以在其他的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就能避开偏执的竞争,减少令人厌恶的比较,使大学生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鼓励大学生学会资源分享。要强调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但团队成员在争夺他们认为是有限的资源时,就会表现出相互排斥。当某些资源确实稀缺时,教师要强调其他资源是容易得到的。引导大学生与其他团队共享资源也有助于一定程度上消除嫉妒情绪。鼓励大学生学会与其他团队分享资源,才能赢得在大学生活中的利益互惠和未来合作的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教师也要避免语言暗示。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中所发出的某些信息,会无意识地触发大学生的嫉妒情绪。例如,教师公开表现出对某位同学在某方面努力的欣赏,这种暗示很可能被理解为尽管其他方面的努力对学校同样有价值,但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老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格外谨慎,避免对特定同学的过度公开赞扬。

  6.鼓励模仿甚于鼓励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在同学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仅仅推崇创新,会使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变得保守、保留,一旦自己创新失败,会引起对成功同学的嫉妒。相反,鼓励大学生相互借鉴、模仿,并公开表扬那些承认借鉴周围其他同学的成果并加以改造的学生,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使同学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和积极。

  综上所述,嫉妒是人际沟通过程中一种正常的态度和情绪,也是一种本能。积极的嫉妒情绪可以使大学生看到别人的长处与成绩而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向上。而消极的嫉妒的心理则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破坏,如果任其发展,便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人际沟通。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格外需要关注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产生的嫉妒情绪,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加以教育和引导。

  人际沟通心理学论文篇三:《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人际沟通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要求。每个人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通过多渠道的交流,形成彼此理解、互助合作的关系。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普遍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缺乏沟通技能,而且沟通范围局限于校园。所以,高校学生人际沟通问题比较突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沟通;沟通技能

  近年来,高校学生恶性突发事件均有其共性,即生活学习中小矛盾演化为执拗的过激行为,这就要求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和谐校园习得融洽的处事能力,为进入社会夯实基础。探究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校内外及今后进入社会理性处理各项棘手问题,而且有利于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

  “状态论”代表人物Ronald B.Adler(1983)提出有能力的沟通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广泛的行为方式供选择、选择适当行为的能力、完成行为的技能、移情/预期、认知复杂性、自我监控和对关系的卷入。“情境论” 代表人物Kathleen K.Reardon(1987年)认为沟通能力不仅与沟通目标有关,而且与社会技能有关,包括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其中认知技能包括移情、社会期望、认知复杂性、对关系准则的敏感性、情境知识、自我监控;行为技能包括相互卷入、互相管理、行为灵活性、倾听、社会风格。“过程论” 代表人物Sarah Trenholm(2000)认为沟通能力可分为表现能力和过程能力,其中过程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角色能力、自我能力、目标能力和信息能力。这些研究有助于科学地建构沟通能力模型,但是没有加入意愿、动机等动力因素,考虑的变量不够充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图1 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

  基于此,我们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具体包括:发出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反馈能力)、自我认知(自我角色认知、自我反思、情绪控制)、对他人认知(基本情况的了解、情绪感知、与他人交谈兴趣点、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了解)、情境认知、沟通倾向(沟通意愿、沟通动机、沟通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状况的实证调查

  (一)调查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根据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我们确定了各项维度和变量,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其中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作为背景变量。

  第二部分是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主要分为沟通倾向、自我认知、对他人认知、情境认知、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六大维度,所设计项目采用选择的表达形式,请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并赋以每个判断等级1-5的等级分值,即从非常肯定的答案、比较肯定的答案、中立的答案、比较否定的答案、非常否定的答案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以每个维度中各项目得分的均值代表该维度的得分情况,以此分析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调查问卷通过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测,得出本问卷的信度为0.824,效度为 0.782,问卷质量通过了信度及效度检验。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面向宁夏多所高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78份,回收率为97.8%,其中有效问卷为964份,有效率为96.4%。

  (二)数据分析

  检验结果表明,性别对自我认知、情境认知、接受信息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而对沟通倾向、他人认知和发出信息的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生源地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发出信息的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

  三、研究结果

  (1)高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均值为2.83)总体水平较低,男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于女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沟通重视程度不高,沟通积极性一般,沟通意愿不强;与他人沟通时,大学生很少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不太重视反思、对自我角色认知模糊;在沟通时对沟通时间、场合等因素欠缺考虑,沟通渠道选择单一,有效运用肢体语言的能力不足;而且不擅于倾听,很难识别关键信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另外,男生在与他人沟通时相较于女生更清楚自己的角色,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偏向于理性;男生较女生更注意与人交谈的时间、场合等因素,能够较理智地对待他人的倾诉,相较于女生能快速、准确的识别关键信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无明显差异。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增多;同时,国家比较注重农村教育问题,不断出台和调整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教育环境不断改善,所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没有什么差异。

  (3)独生子女人际沟通能力高于非独生子女人际沟通能

  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沟通倾向、自我认知、对他人认知、对情境认知和接收信息能力方面差异不大。但在发出信息能力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沟通中会更重视沟通渠道选择,能较有效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拥有较充足的家庭资源,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会得到父母充分的赞美,使得独生子女建立了一定的自信心,更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客观上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了独生子女沟通能力的提升。   四、提升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对策

  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老师融洽相处,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利于完成学业,为顺利进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1)学校层面。学校要重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开设管理沟通、社交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观和沟通技巧。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管理沟通等相关课程,但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和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效果测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重新定位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要注重情景模拟,实施体验式教学,并以解决实际沟通问题为导向,进行技能训练。同时,改革考试方式,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以此保证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更好的与老师、同学、家长、陌生人等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交际挫折、克服交际问题、排解交际心理压力,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在校生活,有效化解学生在交际中遇到的纠纷和矛盾,拉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信任和友谊,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建立和谐校园。

  (2)家庭层面。家庭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是终生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许多父母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已经成人了,有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就足够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大学生虽然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是父母对于其人际沟通方面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要尽量给予孩子有利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孩子获得人际沟通教育最早的“学校”,以“亲情”为主的人际沟通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与父母交流,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大学生交际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主要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所以提升沟通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的配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学生个人层面。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于沟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的沟通渠道和手段加剧了人际沟通的频率和速度,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是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明确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强化自己的沟通倾向;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与他人比较时,要注意比较的标准。只有培养自尊自强的心理,才能有勇气以平等心态与他人交往。与人沟通时,要怀有真诚和包容的态度,善于倾听,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减少摩擦。

  参考文献:

  [1] 罗丙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黄勇.高职院校学生人际沟通问题及沟通能力培养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

  [3] 江艺敏.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4] 赵峰,李浙红.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的存在分析[J].科技咨询,2011(4).

  [5] 张淑华.人际沟通能力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2(4).


猜你喜欢:

1.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2.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3.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

4.浅谈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沟通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

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心理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克服沟通障碍,就能与人更好的交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人际沟通心理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际沟通心理学论文篇一:《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13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