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小学心理学参考论文(2)

小学心理学参考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小学心理学参考论文

  小学心理学参考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较多,教师应注重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表现形式多样,有些学生对教师和家长有明显的对立情绪,你要求他要这样做,他故意与你对着干,很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导致与教师、家长的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发展为逃学、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学生逆反心理倾向严重,出现固执的思维习惯,无法理智、客观、准确地理解教师、家长的好心教育,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出现,思维变得狭隘,行为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我们多年来对许多小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最主要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限制感兴趣的活动:好奇心是人行动的内在动力,是促使小学生探究新事物,从而了解新事物的内在动力。好奇心促使小学生对事物主动探究、了解和学习,而限制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让他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或家长不让学生看电视、玩电脑,硬要他们去学习文化知识、去做作业,或者在他们玩的正尽兴时,突然要他们立即停止游玩马上去学习,都极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随年龄增大,如果老师和家长仍然限制学生进行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会觉得教师和家长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力,因而所产生的逆反心理会越发明显,反抗力会越大。

  2.对学生过度要求:对学生提出过度要求,会使他们感到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对过度要求的内容极其厌烦,认为完成过度要求的任务是一种无效或低效的事,没有意义,很自然产生逆反心理。

  3.自主性剥夺:逆反心理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学生随年龄增长,有自己对事物独立判断的意识,不再按照教师、家长所说的来看待事物。特别是小学高年级以后,小学生已经进入情绪容易急躁的时期,虽然他们的认识能力有所发展,并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教师、家长能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的观点和选择,但他们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所以,有时教师、家长包办代替学生的选择和决定,学生们对此有意见,觉得教师、家长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没有选择和判断能力,故产生逆反心理,为显示他们的独立性,他们变得敏感,很小的刺激都跟自主性剥夺联系起来,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应,怀疑教师、家长的话,固执地要用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去验证自己的结论。

  4.厌倦情绪:当人处在厌倦情绪状态下,想远离所感受到的外界事物,对所接触的事物和情境有抵触的念头。当学生处于厌倦情绪状态下,对教育者所提出的要求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常观察到,有的教师喜欢拖课,上了一节课,学生已经较疲劳,下课铃声响后,教师还在讲,学生很厌倦,教师在那边说什么,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而这种厌倦的情绪随教师拖课时间越长越强烈,逆反心理也越发外露。同学之间互相看来看去,做小动作的越来越多,巴不得教师早点下课,有的学生靠做小动作等发出声音暗示教师已经下课,同学间互相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厌倦情绪引发的逆反心理作用下,学生很难听得进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学效果很差。

  二、减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小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更好的社会适应,更少的逆反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注重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从如下方面予以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

  1.克服先入为主偏见、保护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和家长越不让学生知道事情和得到的东西,他们越想知道和得到,教师要注意和学生在情感上进行真诚、耐心的交流。当学生对一些东西入迷和感兴趣时,教师自己不要先入为主,认为这些事情、这些活动都是不好的,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更多的时候当看到小学生所感兴趣的东西只要不是不健康、不道德的内容,应多看到这些活动对人的学习、对人的素质提高也会有所帮助,有所促进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师本身也应对一些活动表现出兴趣和热情,积极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形成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思维分析,使学生对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好玩”“兴趣”的水平上,更多地去思考,寻找在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这样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各种教育建议也乐意听,也听的进去,就少了逆反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教师应提出适合学生的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就会对学生提出合适的要求,当发现所提出的要求不适合实际时,教师应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调整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调整要求时,讲明为何对他们提出这些要求,让学生明白教师提出这些要求是为了学生好,现在调整要求,同样也是为了学生好,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学生就会自觉地按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去做,哪怕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学生觉得高了一些,也能够通过较平和的态度去向教师提出修正,而少出现逆反心理。

  教师在调整对学生的要求时,不能一味地降低要求,迎合学生的需要,有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学生达到原先要求的基础上,调高对学生的要求,同样,要对学生讲明原因和道理,逐步而非突然地提高要求,要让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也就更容易让班上大多数同学所接受。随学生年龄增大,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自己提出适合他们的个人要求,教师予以适当的调查,这样,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和期待,这样的要求更容易被每个学生所接受,成为每个学生前进的动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选择

  随学生年龄的增长,每个学生都逐步有了自己的观点和选择,其观点和选择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他们的观点和选择常常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选择。当教师需要调整他们的选择时,要跟学生讲明,要让学生明白,接受教师的建议能使自己的观点更上一层楼。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建议时,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建议和学生原有的观点和选择并非是冲突的、矛盾的,教师的建议是对学生原有观点和选择的补充,是对学生观点和选择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建议比自己原先的观点和选择更完善、站得角度更高、更有建设性,使得学生不仅在口头上接受教师的建议,更能够在心里面由衷地接受,与此同时,也使得学生更加钦佩教师,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就少。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所提出的建议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这样,他们就更乐意去完成教师所给予的任务,也就不会有逆反心理的产生。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逆反心理对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克服一些不良情绪也有益处。教师面对学生由于逆反心理而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冷静、不能急躁、不能出现不良情绪来对付学生的不良情绪。

  4.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良好情绪

  根据心理学研究,积极、乐观的心境会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消极、悲观的心境则使学生厌烦、意志消沉,降低学生学习的活动效率,不利于身心健康。在学生心境好时,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教育建议而容易接受。

  教师要多热爱学生、多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所提出的教育建议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刺激、社会情境,教师应教育和鼓励学生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对学习和活动的热情,多从积极的、好的方面去看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搞好师生和同学关系,这样就可以减少不良的心境而引发对外界要求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尽量在学生心境好时向学生提出建议,当学生处于心境不好时,应先扭转学生的不好心境,待学生心境好时再提出建议,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更少逆反心理发生。

小学心理学参考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参考

2.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参考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4.有关中小学心理学教育论文

265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