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时事政治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年来,两岸关系是越来越好了,之间的来往不断增加。下面小编整理了两岸时事政治论文,欢迎阅读!
两岸时事政治论文篇一
两岸民意异同与两岸和平发展
[内容提要]当前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了两岸关系的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岸民众两岸关系问题 态度倾向的比较分析,揭示两岸民众在两岸现状、两岸交流、两岸和平以及两岸关系价值取 向等四个方面态度倾向的异同,并借此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相关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两岸民众 态度倾向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1-0115-10
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两岸关系的主题,建构和平发展框架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 务。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岸民众在两岸关系问题方面的态度倾向,探讨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 问题态度倾向的异同及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启示。
由于两岸现状、两岸交流、两岸和平以及两岸关系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的态度倾向是两岸民 众两岸关系问题态度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态度倾向, 因此笔者以此为基础进行比较。文中大陆民众态度的数据资料主要是采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 院两岸民调中心的数据,而台湾部分则是以台湾当局“陆委会”公布的岛内民调机构的资料 为主。由于大陆的民意调查资料积累始于2006年,因此出于比较的需要,我们也仅采用台湾 过去三年的数据。
两岸现状认知的比较分析
图1、图2分别反映的是大媒、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现状的认知。图1、图2所显示出来的两岸 民众的两岸现状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尽管二者之间的差别很大。如图1、图2所示, 有高达80%的大陆民众认为目前大陆和台湾是同一个国家,而在台湾只有10%~25%之间的 民众持同样的看法,却有高达六七成的民众认为现在两岸不是同一个国家。
这表明百年来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经历已经对两岸民众的两岸现状认知产生 了重大影响。大陆民众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事实的认知还是比较明确的,而台湾民众对 这个事实的认知已经变得相当模糊。当然这种差别或者说台湾民众中国认知之所以会如此之 混乱有很深刻的原因。其中,既有现实的结构性困境,也有历史因素。众所周知,国共内战 的结果是“中华民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但是“中华民国”体制却仍然在台湾存 在。在两岸政治、军事对峙的大格局下,出于寻求合法性的需要,国民党当局一直声称“中 华民国是中国的合法代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匪伪政权”。[注:刘国深等. 台湾政治概论.九州出版社,2004:8]经历70年代的外交 大挫败之后,台湾民众出现了认同危机:自己认同的“中华民国”国际上不承认,可是又无 法把中国认同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民众的认同后来又经过岛内“台独”势力的 操弄而变得更加混乱。台湾民众认同混乱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两岸关系认知的混乱。
例如,10年前,台湾民众仍然是称呼对岸为“大陆”,两岸关系就是指“台湾与大 陆的关系”;可是,由于民进党执政后大肆鼓吹各种 “台独”主张,对台湾民众的两岸关 系认知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现在用“中国”来称呼大陆、用“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指两 岸关系在岛内却相当流行。
两岸民众对两岸现状认知的巨大差异反映在两岸关系发展上则体现为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 。长久以来,对两岸双方来说,其实就只有“台湾问题”或者“大陆问题”,并没有两岸关 系问题。而“台湾问题”或者“大陆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共内战的问题,就是国家统一以及 如何统一的问题。[注:王建民.关于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问题的几点讨论.亚 非纵横,2009(1)]而两岸关系问题就是在两岸统一条件尚不具备、对峙不可取的特定 背 景下,如何协调相互关系、如何促进和平发展的问题。由此也衍生出了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 问题,或者说如何给台湾的“中华民国”体制以适当的身份的问题。就本质而言,两岸和 平发展其实就是两岸由经济整合、文化融合逐步过渡到政治整合的过程。依据功能主义整合 理论,整合主体如果试图稳步推进经济整合,并推动“功能性外溢”(Functional Spillove r)和“政治性外溢”(Political Spillover),即由经济整合推动整合主体在其他领域甚 至政治领域的整合,那么,整合主体的政治精英必须在政治问题上有某种程度的谅解或者共 识。周叶中,祝捷.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内涵――基于整合理论的思考.时代法 学,2009(1)否则,政治性压力会不时地阻碍甚至破坏功能性整合及其“外溢”(S pillover)。尽管当前“九二共识”创造的战略性模糊空间对于两岸的对话协商很有帮助,但是随着两岸 着手建构和平发展框架和协商解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两岸关系结构性分歧不可避免地浮 现,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的压力也在日增。
就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胡锦涛指出了宏观方向:“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 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 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 束政治对立。”[注: 民调数据的可信度是95%,样本以随机产生的大陆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电话号码为基础 。本文引用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民调中心相关资料的可信度和样本资料均是如此,不 再赘述。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提问方式是:“在主权和领土意义上说,台湾和大陆目前 是不是同一个国家?”,而2006年则是“您认为海峡两岸目前是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尽管可能产生一些波动,但是因为问题的意义相同,并且本研究并不要求太高的准确度,因 此并不影响研究的进行。] 因此,有关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论述既要以一个中国原则 为基础,同时也要兼顾两岸政治现实。
然而,这个问题又因为与岛内激烈的政党斗争密切相关而变得相当复杂。马英九当选台湾地 区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不论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进行如 何安排,都需要两岸各方的相互谅解。在岛内两党格局逐渐稳固的背景下,两岸关系的格局 上其实有三个参与者――大陆、国民党、民进党。尽管民进党现在处于在野地位,但是民进 党仍然是岛内的第二大政党。因此,如果要 建构一个稳定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如果要对两岸 关系进行有效的政治定位,就势必要把民进党纳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轨道。但是由于国民党和民进党在两岸关系方面的主张差 别巨大而且积怨甚深,和解的难度相当大。同时在外来势力的纵容与支持下而长期存在的台 湾本土分离主义更对两大党形成极大的钳制。
因此,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现状认知的差异反映的不仅仅是两岸民众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经历 以及不同的生活体验,更反映了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所必须面对的结构性问题。如何提 出一套合理的两岸关系政治定位论述、如何推动岛内政治和解以及把民进党纳入和平发展框 架对于两岸和平发展以及最终的和平统一都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两岸和平价值取向比较分析
如图3所示,认为应当“和平统一”的大陆民众稳定维持在八成左右,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 势;主张“武力实现统一”的民众则不到一成。这表明,大陆民众对两岸局势的发展越来越 自信,在追求统一目标的同时也很重视和平价值,希望看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尽管没有 搜集到直接反应台湾民众在两岸和平方面态度的民调资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台湾当局公 布的资料中发现台湾民众也希望看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因此,追求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两岸民 众共同的期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尽管两岸民众在追求两岸和平、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有高度的共识,但是两岸民众在追求两岸 和平时的出发点是有很大差距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差别在两岸三方就两岸关系的主 张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就大陆而言,两岸和平发展仅仅是一种过渡性的状态,其最终目的 就是要和平统一。国民党就两岸和平发展的主张,强调的是“不统、不独、不武”,要求维 持台海和平现状。至于台湾未来前途的选项可以是和平统一、维持和平现状,也可以是和平 分裂。但是民进党对此的主张也是相当明确,即两岸和平发展的前途就是要和平分裂。
两岸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期待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可以在两岸 和平发展的旗帜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极少顽 固“台独”分子,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稳步推进。
虽然两岸三方都是主张两岸和平发展,但是因为两岸三方主张两岸和平发展的出发点 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为了保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 发展,大陆必须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的主导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确保对主导权的掌握,大陆不仅要有 足以掌握局势的砝码,同时还必须提出一套具有广泛号召力的两岸和平发展论述,然后对两 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战略规划,从而使两岸在推进经济整合、文 化融合的过程中,也逐步地实现政治整合。
总之,通过比较两岸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度倾向,我们发现,追求两岸和平,促进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民众共同的期待。同时,两岸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背后是两岸三 方差别极大的出发点。因此,大陆的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时也要牢牢掌握两岸和平发展的主导权,才能够保证两 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
两岸交流态度倾向比较分析
岛内年代民调中心于2006年1月份的民调数据显示,高达71.7%的民众认为两岸交流对台湾很 重要,而持相反看法的民众不到一成半。可见,尽管台湾民众之间的政党 认同有差别, 但都重视两岸之间的交流。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岸交流的步伐和开放 程度上,这我们可以从图4中发现。 台湾民众的主流民意希望看到两岸交流的扩大和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恐共心理”和岛 内部分政客的操弄,仍有相当部分民众对两岸交流是持顾虑的心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至于大陆民众对两岸交流态度倾向,尽管没有直接的资料,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得出。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与外面世界的交流已经成为了大陆社会文化的 主流。马英九就职后,随着两岸交流的稳步推进,大陆各网站论坛上的欢呼和支持表明,大 陆民众也是乐于看到两岸交流的扩大和发展的,对两岸交流的发展趋势是很有自信的。因此 ,两岸的主流民意都是希望看到两岸交流的发展与扩大的。但相较于大陆民众的自信,部分 台湾民众仍有不少顾虑。
两岸主流民意对于发展两岸交流的认可和支持不仅是扩大两岸交流的坚实基础,而且是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乃至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现实动力。因为两岸交流是解决两岸政治分歧的钥匙。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 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 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 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 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307在当前解决政治问题条件尚未成熟的背景下,搁置争议,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是一 种务实和理性的选择。首先,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两岸经贸关 系发展是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利益机制”[注:王建民.关于建立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架构问题的几点讨论.亚非纵横,2009(1)]。离开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利 益基 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其量仅是政治口号而已,无法成为两岸关系的运行机制。而两岸的 文化交流不仅可以消除过去八年民进党当局推动的“文化台独”的恶劣影响,也可以“为整 体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奠定文化的基础”[注:刘国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 课题浅析.台湾研究集刊,2008(4)]。其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为两岸和平 发展乃至最终的和平统一提供现实的路径:两岸应由经济整合、文化融合着手,推动两岸之 间的政治整合。
这也就是功能主义整合理论主张的“政治性外溢”(Political Spillover )的概念。如果说两岸和平发展以及最终的和平统一是一个函数的话,两岸交流是这个函数 最为重要的因变量,而两岸主流民意对扩大两岸交流的支持是推动因变量向和平发展函数转 化的现实动力。?
部分岛内民众对两岸交流的顾虑心态为两岸交流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了变量。部分台 湾民众对两岸交流的顾虑心态反映的是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不信任感。部 分民众的这种心态如果与失望情绪结合在一起,可能会更加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马 英九在竞选期间,出于选举的需要,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发展两岸交流对台湾经济的刺激作用 ,令部分台湾民众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尽管从长远来看,两岸交流对台湾经济的发展有 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两岸关系的结构性问题以及政策执行与见效之间的时间间隔,扩大两 岸交流对台湾经济的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种落差会令许多民众很失望,从而 给岛内的不良政客以可趁之机。因此,两岸在推动两岸交流、建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过程 中,应当引导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民众务实地看待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让民众的 期望值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大陆在推动两岸交流、落实两岸和平发展战略的过程 中,要确实维护好台湾同胞的利益,要让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民众都能够从两岸和平发 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要让台湾同胞也能够分享大陆30年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从而 逐步消除部分台湾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大陆的不信任感。
总之,通过对两岸民众对两岸交流的态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两岸的主流民意都是希望 看到两岸交流的发展与扩大的。但相较于大陆民众的自信,部分台湾民众仍有不少顾虑。因 此,两岸支持扩大和发展两岸交流的主流民意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两岸由经济整 合、文化融合到政治整合的现实依据。同时,部分台湾民众对扩大两岸交流的顾虑心态是长 期历史的沉淀,是两岸和平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在两岸交流过程中,要维护好台湾同 胞的利益,让台湾同胞从中得到实惠, 从而逐渐消除他们的顾虑。
两岸关系价值倾向比较分析
如图5所示,台湾民众的主流是希望两岸关系维持现状,有一成多的民众希望两岸统一,但 有两成多的民众是主张“台独”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两岸民众的两岸关系价值倾向是有很大差别的。大陆民众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强烈的愿 望,而且很有自信;而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价值倾向表现得比较犹豫,而且内部分歧相当严 重的。两岸民众在两岸关系价值倾向领域的差异,与30年前隔绝而对立的两岸都有共同的 统一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所以会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30年来台湾社会政治文 化的巨大变迁。政治革新以后,在一些本土政客的操弄下,“追求‘中国统一’的价值观被 边缘化,‘统派’被污名化为‘卖台湾’,‘独派’却披上了‘爱台湾’的外衣。”因此, 在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独立的可能性又不存在的情况下,大部分民众选择了“自立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之外”的“维持现状”。
两岸民众在两岸关系价值倾向方面的差异是当前两岸和平发展的一大挑战。由于两岸民众在 两岸关系价值倾向方面的差异,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以及两岸交流合作机制持 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期待,从而成为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一大挑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岸和平发展需要一套超越两岸分歧的两岸和平发展论述。30年前,“大家都是中国人” 等主张是两岸都能够接受并且具有很强认同感的论述。30年后的今天,尽管大陆民众还能 够保留着对中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但是由于30年来台湾社会特殊的政治社会变迁以及 政治社会化进程,台湾民众的两岸价值倾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提出一套为两岸民众 广泛接受的两岸论述,对于推进两岸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结语
两岸民众在两岸现状、两岸和平、两岸交流以及两岸关系价值取向等方面认知的异同,不仅 反映中华政治文化在两岸的传承和演进,也表明了不同的历史经历和不同的政治社会化对两 岸民众两岸关系认知、情感和价值的不同影响。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两岸民众在这些问题上 态度倾向及其异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岸关系问题的实质。
通过对两岸民众上述四个方面的态度倾向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一个稳固合理的两岸和平发 展框架必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一套具有广泛号召力的两岸和平发展论述;② 对两岸关系进行合理的政治定位;③把民进党纳入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推动岛内的政党和 解与族群和谐;④建立合理有效的两岸交流合作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必须强调的是,不论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还是共创双赢,都必须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之上 。只有建立起了互信,各种现实问题才有妥善处理的空间。当然,两岸和平发展的稳步推进 不仅需要两岸之间建立互信,而且需要两岸民众之间、两岸民众与两岸当局之间,甚至岛内 两大政党之间建立互信。唯有如此,两岸和平发展才具有充足的社会资本容量,两岸和平发 展框架的建构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两岸时事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