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学习资讯 > 中国人有哪些过年习俗(4)

中国人有哪些过年习俗(4)

时间: 燕妮639 分享

中国人有哪些过年习俗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地方民俗中,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我们河南人则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们河南,发面蒸馍。每家根据情况,至少要蒸能够吃到“破五”(即过正月初五)的数量,有的人家蒸的馍,甚至能吃到正月底。馍的品种花样很多,有方形馍、花卷馍、肉包(石榴形的)、菜包、红薯包等。南部地区一般不蒸上尖下圆的馍(平时也不做这种样式的馍,只有在上坟祭祖、敬神还愿时用这种形状的馍)。北部地区的馍个头很大,有1 斤多重一个的,也有3 斤重的。有的在白面大馍上做成莲花瓣、菊花叶、歪嘴桃等许多花样儿,再涂上不同的颜色,花花绿绿,红白相间,十分好看。大花馍一般是春节期间走亲戚时带的礼品。还有花糕和枣花子馍,也是过年时必须准备的(豫北、豫东尤为重视),特意用上等白面做成,花样极多。如“二龙戏珠”、“童子献寿桃”、“富贵不断头”、“鲤鱼跳龙门”、“莲花瓣”等。这些花糕的式样既寄托了人们的某种美好的愿望,又充分显示出了妇女们高超的技艺,是一种食品艺术。大花糕下有底盘,上用各种花形图案堆积而成。小的直径17 厘米左右,二三公斤重;大的直径30 匣米有余,重5 公斤多,枣花大都是莲花形,中间接一粒红枣,有单瓣莲花形的,也有双瓣的,枣花供祭祖,花糕供祭神。摆上供案以后,在烛光闪烁下,显得富丽堂皇。正月初三以后,把这些花馍馏了招待客人。

  春节蒸馍,还带一点神秘色彩,一般是小心谨慎,闲话少说。如有外人进来,一般也只说一两句吉利的话。蒸笼漏了气,发现后也不能大惊小怪,赶紧不声不响地封严。像“烂了”、“完了”、“不熟”、“黑”等等词语,都被视为不吉利,在蒸馍的时候是不能说的。没有蒸笼的人家,要事先约好借蒸笼的时间,别人正在蒸馍,不能去借。用后还笼时,必须在笼里放一个馍,以求两家富有,吃喝不愁。

  从农历二十八到三十上午,都可以是食品“过油”的时间,有炸豆腐、炸丸子(肉丸、豆腐丸、菜丸等)、炸酥肉等,这就是所谓的“炸圪塔”。总之,这段时间过年的气氛隆重,女主人都是围着锅灶转,为的是过一个吉利的大年。再就是“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这个“节”就专指春节,无论日子平时再紧巴,这过春节准备吃用那可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些年的腊月是小进,没有腊月三十,二十九晚上就是除夕夜了。中国农历历法是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就是满月的时刻。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2012年农历腊月的“朔”(初一)到正月的“朔”(初一)恰逢小月,因此年三十这一天就这样被省略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腊月三十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三十除夕夜,欢乐守岁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除夕的主要节目是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垒旺火、上坟请祖上大供等。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在自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山东吃团圆饺子,三十晚上不许睡觉,守岁过12点,12点后放鞭炮吃饺子;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海南至今仍保持"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均是当年种养的;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在香港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也成为了春节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17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