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桥梁的危害(2)
地震对桥梁的危害
家居装修防震须知三要素
一、家居防震做到位 装修结构不随意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什么地震能轻易让我们的家园倒塌?家居装修的结构拆改是问题关键。装修过程中,许多 人为了扩大空间或者做出理想造型,对家居结构进行拆改,其实不少的拆改对房屋本身的牢固性 是有影响的。
1、承重墙不能拆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都认为承重墙不能拆,这是正确的,但不完成正确。不能拆不仅仅代 表拆除,还有不能在承重墙上开门、开窗、甚至是挖空部分做柜子等。因为承重墙对房屋结构起 支撑作用,因此,在装修过程中必须不能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部分非承重墙不能拆
大家都以为只有承重墙不能拆,其实有些非承重墙也不能拆。非承重并非不承重,只是它是 次要承重墙而已,不少非承重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被设计为抗震墙,因此,家居装修中,一般都不 建议随意拆改墙体。
3、阳台矮墙别乱拆
老式的房屋,在阳台与房间之间会有一道矮墙,上面装有门窗。这堵墙一般称为配重墙,装 修时为了扩大空间,许多人都会将门窗和墙体一同拆除,虽然平常不会造成问题,但是一当地震 等灾害发生,阳台的承重力下降,容易导致阳台下坠。
二、地震时危机四伏 家居装修必须牢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地震发生时,家居可谓是危机四伏。如果你家的装修做得不牢固,那么你的处境就比较危险 了。
1、墙面砖脱落须小心
地震发生时,墙面砖与房屋基层结合不牢固,容易松脱掉落,掉落的墙面砖会砸伤人。因此 在装修过程中,墙面砖铺贴必须做到位,砖体与墙体的黏贴必须牢固,铺贴后需要使用空鼓锤、 角尺仔细检查,并持续一周的时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天花吊顶易伤人
天花吊顶在地震中也是“致命杀手”,吊顶是通过膨胀栓和龙骨进行连接固定的,在地震中 容易被动摇导致松脱。因此,在安装吊顶时,需要检查龙骨、钢钉、膨胀栓的质量,安装时注意 必须每隔1米打进膨胀栓固定。安装后,必须仔细检查每块吊顶板材安装是否牢固。
3、木柜掉落有危险
不少人在装修时候喜欢在安装到顶的木柜,特别是客厅、书房、卧室这些空间。到顶木柜收 纳空间增加了,可是到了地震发生时就成了危险品。木柜通常是通过钢钉等固定在墙面上,如果 固定不牢固,高大的木柜就容易在被动摇后掉落砸伤人。
三、地震后排除危险 家居装修检查到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虽然家居在地震中幸存不倒,但是并不代表已经排除危险。经过地震的动摇,家居的各种装 修可能会出现松脱、破损等问题,因此地震后,各种装修细节都必须仔细检查,排除危险的发生 。
1、水电煤管道检查
在现代装修中,因为水电煤管道藏到墙体内部,因此不容易看到问题。地震发生时,容易因 为墙体的开裂或者磕碰,导致这些管道出现损伤,如果不仔细检查,往后可能会因为水电或煤气 的泄漏,对家居造成不能预估的危险。所以在地震发生后,必须立即检查家中管道的情况,排除 危险。
2、防水层牢固性检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厨房、卫生间地面墙面都有涂上防水层,地震发生时强烈的振动容易导地面和墙面的开裂, 破坏防水层。防水层被破坏后,容易让楼下变成水帘洞。所以必须尽快检查,将破损的防水层重 新修复,并做好24小时的闭水测试。
3、灯饰家具须检查
地震发生后,经过强烈摇晃后,家具的灯具家具等产品容易出现松脱情况。所以震后检查家 居产品牢固性十分必要,检查吊灯和壁灯的挂钩牢固情况,检查床、柜子、层架等是否牢固,有 没有松脱的情况。
地震防护知识
1、在家里的应急避震措施(2种情况)(1)在楼房的避震措施。如果你在家里(公寓、楼房)遇到地震,应牢记6个字:一判断;二躲避;三疏散。一判断:判断是近震还是远震。如果是远震,看着晃动几秒钟,再去打听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有多大。如果是近震,首先感到上下剧烈颠动,就要立刻采取行动,绝对不能迟疑。二躲避:迅速躲在坚固的床沿旁边,卫生间、小厨房、小储藏间、内承重墙的墙角、墙根、已经固定好的大衣柜的旁边。躲避时,要用随手物件保护头部、捂住口鼻,以免砸伤大脑或被泥沙烟尘呛住。躲避的姿势:身体尽量全区缩小、卧倒或蹲下,随手用物件护住头部、捂住口鼻,另一手抓住一格固定物(墙角或桌角)。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和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该采取自我保护的姿势,头尽量向胸部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或颈部。三疏散:摇晃一停止,要立刻离开住所,疏散到空旷安全地带。注意:地震时,不要采取以下6种行为:
-----不要乘电梯。地震时电梯可能严重变形危及生命,或断电无法逃生。
-----不要到阳台上。建筑物如果受损,阳台最容易毁坏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要到窗户或外墙边。建筑物如果受损,窗户和外墙是容易毁坏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要找衣物或贵重物品。生命宝贵,逃生要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这属于危险地带。
------千万不要跳楼。事实证明,跳楼的伤害很大。 (2)在平房的避震措施。当判断是近震时,能逃先逃,难逃则躲。能逃先逃:如果你的位置距离房门较近,并且通道畅通,应该立即逃出房外。外逃时,最好头顶被子、枕头、安全帽。难逃则躲:如果你的位置距离房门较远,或者室内房间布局复杂,通道狭窄曲折,外逃困难时,应立即在室内避震。要迅速躲在桌子旁边,床旁边,炕沿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在室内避震时,要远离窗户和房顶大梁,不要靠近碎砖墙体。注意:当打不开房门时,应在室内避震,千万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
2、在室外的应急避震措施。(1)在室外活动的人们,要迅速环顾四周,根据所处的位置,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要远离建筑物,特别不要进入建筑物取物或救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在街道上的行人,要迅速离开电线杆、路灯、变压器、烟囱、高大建筑物等危险设施、设备和围墙、狭窄通道等。
(3)在过街桥或立交桥下的行人,要迅速远离桥下,跑到开阔的地方,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近处有利地点躲避。
(4)行使中的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缓慢的逐渐刹车,停靠在路边或宽阔地,车上的乘客要抓住车中的座椅,或就地蹲下,抓住其他牢固的物件。
(5)江河面上的船只,要立即停止航行,或者马上就近靠岸。
(6)在山区的人们,要远离陡崖,密切注意山崩、滑坡、泥石流。当出现这些迹象时,千万不能在其前面往山下跑,应立即横向撤离。
(7)处在石化、煤化、天然气等易爆、有毒的设施附近的人们,要迅速离开,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迎风奔跑,当遇到毒气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逆风方向奔跑;当遇到易燃气体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逆风方向跑去,同时切忌使用明火,以防爆炸燃烧。
(8)遇到火灾的人们,要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地震停止后,逆风向(或垂直风向)匍匐前进,转移到安全地方。
3、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4、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车间工人避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7、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
2.地震常识大全
3.地震自救常识
4.地震要如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