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作品欣赏 > 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

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

  童德昭先生是我国当代自知名书法家,书法作品被中南海等国内外多家收藏单位和私家收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欣赏

  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图片1

  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图片2

  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图片3

  黄冈市童德昭书法作品图片4

  童德昭个人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童德昭, 男,汉族,湖北麻城人,1962年3月生,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9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政协湖北省黄冈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展,第三、四、八届中青展,首届正书展,首届青年展,首届大字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获文化部全国第十二届文艺"群星奖",赛克勒杯国际文化交流第二届书法大赛银奖,全国第二届汉字硬笔书法大赛、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神龙书法大赛、屈原杯海内外书法大赛金奖等多个奖项;列入《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多部典集,刻入常德诗墙等多处碑林,被中南海等国内外多家收藏单位和私家收藏。

  古人的书法也是大量练字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觉得,作为我们远离古代的人,学习书法的时候,还是要尽可能搜寻和还原远古的人们是怎么玩书法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尽可能的把我们的状态、工具、材料以及方法更加接近那种本真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极可能的弄对了近乎被割断的脉络。

  就拿练习书法来说吧,今天我们提倡夜以继日的刻苦练习、挑灯夜战。也曾见一些为了冲刺国展的选手笔成冢墨成池废纸三千。也曾有人为了冲刺国展拼了命写字而一命呜呼。。。

  这些现象,不禁让我思考:古人也这么练字吗?我们今天流传的王羲之墨池、智永笔冢的故事可靠吗?是不是曾巩忽悠我们呢?

  如果从一些条件来分析的话,应该有如下疑惑:

  第一,古人哪来那么多纸张练习?

  第二,古人又不是职业书法家,哪来那么多时间写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古人书法家基本都是官员,他们莫非整天不干别的事儿?一个县长要身兼公安局长、检察长、信访局长、卫生局长。。。。他哪有这么多的精力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古人没有日光灯,晚上咋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五、古人以读书取士,并不是如传说中的书法取士啊,是否后来人把古人读书的事例夸张挪用到了书法练习上来?

  而我们今天几乎拼却了所有的时间练习书法,却离古人很远,这是否在方法上有了问题呢?我们怀疑过练习书法的方法吗?

  我一直怀疑古人练习书法的方法和我们现在不一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曾经见过一本《魏晋书法残纸》的书籍,上面有两页残纸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张反正面都有字迹的纸片。这张制片让我浮想联翩----

  第一,纸片的内容是“臣繇言。。。”,啊???!!!这似乎是钟繇《宣示表》的内容吧!这说明这个纸片极有可能是古人练习书法的残片,是个临摹练习纸。

  第二,反正面都有字迹,说明古人很珍惜用纸。也有可能是古代纸张资源不多,没有大量的纸张和成本练习书法(写字)。

  第三,临摹的不是很象。是初学者?还是古人本来就没有把“形似”作为临摹的终极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古人墨迹和碑刻,好像没有什么古人临摹古人很“形似”的作品。比如欧阳询、褚遂良他们临写的《兰亭序》和比较靠近王羲之原作的冯摹本也不是很“形似”,按理说凭这二位的本领,临摹的形神兼备不是难事(大家别跟我抬杠,说欧、褚的《兰亭序》比冯的更像啊,我不喜欢抬杠,我也不想来个兰亭论辩。)。王铎这位终身“拟古”的高手临摹的《圣教序》(他没见过老冯的《兰亭序》)也不是很像,而他临摹的《阁贴》也基本都是创作意味的“意临”。据传说米芾临摹很精准,形神毕肖,连《快雪时晴帖》据说都是这位同志干的,可没有证据,也没有原作比较是否很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里,我胆大妄为的揣摩----古人为什么临摹不是很像呢?他们不以“形似”为目的吗?他们是怎么练字的呢?见一斑而窥全豹,依据这个原理,在没有大量资料和证据的情况下(其实我也没有那个能力考据考证,没念过书,也不会做这些。)我就喜欢凭借仅有的资料大胆妄想、大胆推理----

  我一直怀疑古人练字、写字有一种“手操”!这是我发明的一个概念,就是依据“笔法---手势”这个原理想出来的。笔法,我认为就是写字的方法,写字的方法就是“手”(臂、肘、肩、腰一连串的肌体动作)的姿势,手势是形成笔画形状的动作。任何一个笔画形状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都是书写的时候手臂、手指、手腕特有的生理特征和曲线造成的,违背了这个生理特征就是别扭的线形。

  依据这个原理,加上对于零星破碎的资料推断,古人练字不一定量很大,而是他们有一种“手操”,这种手操,我觉得就是手腕、手指、手臂如何书写的规范动作,也就是书写某个笔画的技术要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于是我似乎想明白了----只要按照手操的技术要领来书写某个笔画,尽管“形”可能不是很像,但是这个笔画是符合技术规范的,这个技术规范不就是“笔法”吗?!

  那么,掌握一个技术规范(手操),不是远比记住一个“固定的笔画形状”更灵活、更具有多样操作性吗?这就如同散打,记住一个招式的技击要领,不是比记住一个招式的形体形状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靠近核心的本质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么,我上述的推理还有依据吗?这些手操是否失传了?为啥古人的书论似乎没有记载和说明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想一下,用文字描述怎么使用筷子吃饭,那将会写一本书都描述不完。动作是很难用文字来表述的,古人又没有视频技术。就连个执笔图都画的似是而非,让我们后人妄加猜想考证,何况“手势”、“手操”这么精微的动作呢。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又很熟悉的理念,是啥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永字八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一般来讲,永字八法是说的楷书,那么我们也不要仅仅把眼光局限在楷书上面。既然,永字八法可以看作是书法的“笔诀”,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篆隶书,都是有一定的用笔法则和技术规范要领的。

  下面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论书永字八法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这一段论述虽然简单,但是大致说出了书写时候的发力方向、手势趋向、书写技巧。古人喜欢用形象比如,语言简洁。我们今天因为不太通晓训诂学,很容易导致对古人文词的误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里提到的《三昧歌》,我猜想,这是不是就是“手操”的内功心法呢?和传说中的《九阴真经》类似吧。。。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259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