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姿势与关节损伤
太极拳姿势与关节损伤
杨式太极拳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说:“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下面学习啦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太极拳姿势与关节损伤,欢迎阅读。
太极拳姿势与关节损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人人皆知,但在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却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关节损伤。有人对某地坚持练太极拳者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发现近30%的人膝关节半月板有程度不同的损伤。损伤的原因是“练拳时的不正确姿势”。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初学者练太极拳的姿势不正确,而更严重的是许多人还以不正确的姿势教授太极拳。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练太极拳强调全身肌肉放松,关节松开。但这种放松必须建立在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正确位置的基础上。在肌肉放松的同时,一定要立身中正,进而贯彻顶头悬、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等练拳要求。反之,如果肌肉松懈,姿势又不中正合规,久之就会造成关节损伤。
练太极拳时,由于全身重量都由下肢承担,所以少有人诉说上肢疼痛的,说膝关节疼痛者居多。太极拳讲求虚实变换,避免双重,所以有许多动作,都是一足支撑全身体重。如虚步[也称坐步]是最典型的步法,即全体重心落于一足,并屈膝下蹲,另一足虚着地。与单足直立相比较,膝关节负荷有根本的不同,它产生了一个横断膝关节的力P,而P随着腿弯曲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以直立为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练太极拳姿势越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越大,必然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才能支持膝关节维持支撑。所以我们说,以健身养生为目的,练太极拳姿势高一些为好,不要蹲得太低,也尽量避免一足承重,虚步的两足承重可三七开,即前足三分后足七分。
第三个问题是脚的位置。各式太极拳对脚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弓步,杨式太极拳要求,前脚顺,即脚尖向前,后脚外撇约四十五度角;而吴式太极拳要求所谓“川字步”,两只脚尖都朝前,虚步也如此。如果做错了,就都会造成膝关节损伤。
我们先分析膝关节的作用。膝关节不是万向节,它主要的功能是顺着胫骨[小腿]和股骨[大腿]方向向后弯曲,侧向扭动的余地不大。扭动过大就会损伤半月板,而这种扭伤比受压迫更为严重。所以杨式太极拳的虚步要求开裆,使股骨、胫骨和脚尖三者的方向一致。这样做,若左脚在前,就限制了身向左转动的灵活性。所以吴式太极拳把后脚也顺过来,以增加向左转动的灵活性,而又保证了大腿、小腿和脚尖方向的一致性。事情有利就有一弊,吴式太极拳由于两脚都朝前,横向的稳定性就不如杨式,向右转的灵活性也不如杨式。所以吴图南先生又把后脚位置取二者之间,改后脚尖向前为外撇约二十度角。总之,无论什么式太极拳,都不能使膝关节外撇或里扣在脚尖方向之外或之内而呈扭曲姿态,否则会严重损伤膝关节。
最后,我们讨论“中正”与“斜中正”问题。
杨式太极拳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说:“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吴式太极拳认为,发劲犹如推车,双足脚尖朝前,身躯向前倾,才有力。于是把搂膝拗步等弓步动作的姿势由立身中正改为前倾。这样的改动,有利也有弊,且弊大于利。现在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把这一改动称之谓“斜中正”。吴图南先生从吴鉴泉先生学习太极拳八年,仔细研讨这一姿势,认为不改为好。其利弊比较如下:在技击方面,身躯前倾,虽然发前冲劲大了,然而重心不稳,易为人乘。在养生方面,吴图南先生长寿,在百岁时曾接待过美国太极拳基金会会长周宗桦先生,周先生问:何以长寿?吴老答“顶头悬也。”吴老生前,任何时候都立身中正,这是数十年练习太极拳养成的良好习惯。此外,立身中正,顶头悬,使得颈椎和脊椎伸展,不压迫脊髓和神经,而身躯前倾,则脊椎骨相错位而压迫脊髓和神经,同时,因抬头使颈椎弯曲,而压迫延髓和神经,久之成病。故吴图南先生之太极拳姿势,除斜飞势等少数特定的姿势外,皆立身中正。
太极拳姿势相关文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