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发力
太极拳发力训练是强化自身本能和挖掘自身潜能,在于发力时整体的协调配合,使力出自然、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发力。
太极拳的发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提到太极拳的发力,很多练习者都会联想到“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句古话,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往往是:脚先蹬地,然后将力量通过腿传到腰部,再通过臂部传到手上。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理解的对错,而先从太极拳的名字上入手。太极者阴阳也,也就是说在行拳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出相反的两个方面。事实上阴阳之理蕴涵在任何形式的动作中,即使你练的不是太极拳,不是武术,而是其他的运动形式,阴阳也始终存在并作用于其中,只是于拳学无益而已。
太极拳的发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所求的阴阳通常只是限于武术范畴,这是研究传统太极拳(毕竟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前提。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太极拳的发力也应当符合阴阳之理。太极拳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阴阳互为其根”就是一种体现,我们讲:“发力要有根”,但并不是说力由脚起就算是有根了,根的作用在发力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在起作用,而并不仅仅作用于一开始。蹬地之后,腿的作用就不见了,力被自下而上地“抛”了上去,这时脚下空空如也,那里还有根的影子?失去了根的作用,这种被抛出的力便不是“整力”,而是“断力”,是不能够随势而变的,一旦出去便再难控制。拳论还说:“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在研究发力时,不要仅限于弹抖力,当将阴阳劲儿作用于对方时,都在此范围内。所谓“阴阳劲儿”指的就是互为其根的力。
那么,怎么来理解“互为其根”呢?我们都知道,按照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描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缺少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不存在。现在请你按照描述做以下动作:以陈式太极拳“掩手肱捶”的最后一个发力动作为例,发力时后脚不要蹬地,只要站稳即可,然后快速向左旋腰,带动右臂冲拳,好!你感觉到后腿的动作了么?它竟然不由自主地蹬地了!这便是上下互为其根的力,物理学上称之为“动量守恒”,而且这种发力比文章开始时提到的方法更加快速、沉稳和有力!这正是太极拳的发力方法:一切动作先从腰发,即所谓的“腰不动,手不发”,通过上下梢节的作用反弹回腰部,上下两股力量交汇于丹田,再由丹田以“上六下四”的比例重新分配后传向梢节,形成第一次弹抖,以后之余振则完全顺其自然,形式同上,只是速度越来越快,振幅越来越小,切不可做作。
这便是太极拳的发力特点: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蓄于丹田又发于丹田。由于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上下的力量总是对称的,并且大小也相等,两力对顶,既快又稳,并且可以连续爆发,“发即是蓄,蓄即是发”,使自己真正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当然,这只是复杂的发力过程中的一对儿力而已)。这种描述和“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理论并不矛盾,古人只是描述了力在人体中传导的“感觉”,而并没有上升到“牛顿第三运动定律”这样的高度,因为这样的两对儿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请注意“同时”两字),当快到了极限,便难以察觉了。
看了“太极拳的发力”文章的人还看了:
1.试论太极拳的发力
8.太极拳的行功
10.太极拳的内劲、内气与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