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的两次飞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术(搏击之术)是人类社会的共有技能,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国家或民族的武术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而中华武术却与时俱进,经久不衰,成为世界文明史中特殊的文化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武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并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华武术的两次飞跃。
一、武术从单纯的搏击格杀之术升华到文化的层面,完成了第一次大飞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术萌生起源于远古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已具雏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全面的大发展,使武术从单纯的搏击格斗之术,实现了一次大飞跃,升华到文化的层面,从而使本来属于“战斗的力量、杀伐的手段、暴力的行为”的中华武术具有“思想灵魂”,并做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到今天。促成中华武术这次大发展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成熟和完善,为中华武术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使其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产生了大飞跃。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公元前221年)历时550年,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经济空前发展,而且文化学术思想空前繁荣,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兴盛、文化繁荣,奠定了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基础,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也就在这个时期,赋予了中华武术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不仅使武术的思想体系得以形成,而且 也成为中华武术二千多年来不断丰富发展的思想源泉。
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对武术的影响和引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武术的功理功法、技战术原则、士卒的选拔操练、军事谋略的实施等武术技能方面;二是:习武者个人或社会集团的武德修为和武术的人文精神方面。前者为习武者的技术(武技)行为,后者为习武者的社会行为。用传统哲学概括,前者为“器”,后者为“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富国强兵”是当时的主要国策,各诸侯国把军事武备放在重要位置。“兵者、国之大事也”。各家学派对军事、武术都有很多论述,形成一整套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在不同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齐国的技击,魏国的武卒、秦国的锐士、赵国的胡服骑射等等,使武术军备高速发展,使中华武术从个人武术技能和军阵战列形态得以完善,并一直延续到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等主流学派思想的融合和影响,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忠君、报国、爱民、信守承诺、舍生取义、除暴安良、慷慨赴死”等武德规范和武术的人文精神。概括起来说是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以天下苍生为重的安民护民思想;以报国杀敌、不怕牺牲、慷慨赴死的英雄主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敢于同邪恶势力做斗争的侠义精神。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尽管朝代更替江山易主,但作为武术道德和践行武术道德的武术精神,一直延续下了,成为贯穿中国古代的正统的人文精神之一。所以,中国历史上不乏卫国杀敌、效命沙场、马革裹尸的英雄人物和为民请命、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的侠义之士。这些思想已经根植于人民大众心中,溶化在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五百多年的打磨锤炼,中华武术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开始大放异彩,使武术具有了“灵魂”,并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殿堂中的一个瑰宝,熠熠生辉。
二、从军事手段升华到健身修身为主的体育运动是武术的第二次飞跃
随着的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冷兵器时代结束了,武术退出军阵、不再是以军事手段为主要社会存在价值。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大众的需求,武术已彻底转变为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娱乐身心为主的及艺术表演、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且呈多元化发展的大众体育。尽管武术的技击实战作用是武术运动的灵魂,而且公安、武警、特种兵、保安及一些青少年等仍以实战为目的习练武术,但这种实战意义已不是武术的主要社会价值和社会的本质属性。这次飞跃概括的说,就是“从军事到体育”“从战争到和平”、“从军旅战阵到民众文体生活”,更加突出了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活形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次飞跃主要是从清朝末到现在,而且还继续在演变、发展、飞跃之中。武术的第二次飞跃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的指导下,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正因为武术的社会价值适应了社会需求而发生了转变,才使它长盛不衰、更加绚丽多彩。国外的武术(武技)为什么大部分都消亡了或没落衰败了,就是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改变它的社会存在价值。任何事物都是这样,“适者生存”,要么发展、要么就死亡。
很多人对武术的体育属性和民族文化属性不接受,认为武术就是搏击之术,练武术就是为了防身打人。还有一些人感叹“中华武术实战搏击能力衰落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可不必,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武术的实战功能越来越弱,而它的健身修身及文化作用越来越强,这是个历史必然,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霍元甲对中华武术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是把武术转变为体育的第一人。他在上海成立的是“精武体操会”,后又改为“精武体育会”,把现代体育一些项目和中华武术一同列为教学内容,而“精武体育会”就相当于现代的体育专科学校。包括民国初期马良的“新武术运动”,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都为武术的第二次飞跃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并推向世界,力争打入“奥运会”。现在“武术”、“功夫”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为全世界所知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尽管在古代儒、释、道各家也讲究以武修身、禅武兼修、以道演武以武养生,但处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冷兵器时代,就决定了武术的主要社会存在意义就是军事、战争、杀人、暴力。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武术以中国传统哲学及伦理道德为指导,结合传统医学、内丹学、养生学的成果,将武术技击和健身术融为一体,讲究经络穴道,以炼好坚实内功为根基, 具有刚柔相济,技巧性强、灵活圆转等特点。习武者既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娱乐身心,又能防暴自卫,可兼得技击和养生之效。所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没有象中华武术这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它是身心的锻炼,是道德、品格、心性的修为,即我们常说的“内外双修”。在搜狐网上看到一则消息,目前全世界习练中华武术(中国功夫)的人约有2亿多,中国至少有几千万人在练武术,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进行第二次飞跃的中华武术怎样定义和理解呢。笔者归纳为:“武术是以中国传统哲学和伦理道德为文化基础,以身体的和器械的技击动作为素材和内容,以套路和对抗性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外在形体运动与内在生理运动相结合,注重身体与精神、意识、心性相融通,内外双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冷兵器时代,武术是以战场撕杀格斗为目的的军事手段为主要的社会存在形式,在当代则是以健身修身、艺术表演、竞技比赛为主的且呈多元化发展的民族体育运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子文化体系,它与文、史、哲、理、医及军事、科学、宗教、民俗互相渗透和影响,它表现形式是体育,也是人体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哲学、一重伟大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