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对人修心养性的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国太极拳对人修心养性的价值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于一体,有人称其为“哲拳”,在兴起的大众体育中,太极拳被视为“未来体育的一束新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国太极拳对人修心养性的价值。
中国太极拳对人修心养性的价值一、贵自然 陶冶人的和谐观念
太极拳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最深的一个拳种,它依附于太极阴阳学说,以此为拳理的理论基础,以此为行拳的本根。太极阴阳学说是东方的宇宙本体论和“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自然同构对应,人应“道法自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正是以“道法自然”为指导思想,诸多要领合起来的整体要求,符合人的生理,符合运动规律,符合自然,符合道德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太极拳从技术上要求松净自然,无拘无束,“全身处处毫无牵掣”,“动静作势,纯任自然”,胸部微含而宽舒自然,松腰敛臂,“无使有凹凸,无使有缺陷”;运行中,“调息绵绵”,呼吸要顺其自然,行拳要园活流畅,随屈就伸,做到“屈伸开合听自由”(《十三势歌》);运动中以意导动,遵循自然而不任意作为。
从宏观的太极论中,更为强调拳理与“天道”的一致性。太极拳先哲陈鑫说:“打拳皆随天机动宕,太极原象皆自吾身流露”,“阖辞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太极拳中的虚实、开合、刚柔等变化,处处包含了阴阳对转,故“习太极拳须悟阴阳要义”(《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使人与天有浑然相通之妙。
其实,中国人并不仅仅把“天人合一”视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人生理想、人生觉悟的学说,将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论三合为一,“天道”与人性(道德原则)一致起来。认为“因为私欲作怪,人往往以小我为我,私欲才会带来烦忧、困惑”,主张以“天人合一”为“诚明”,提高道德修养。当西方科技日益发达的时候,伴同着异化也随之加剧,个人的焦虑、苦恼、孤独感导致那种脱离世界“神人合一”观念的加强,相对来说,引导人如何与自然、社会相处的“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一种入世之学,必然引起人们的向往。
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观念来行拳的太极拳,使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空明的“无人之境”的心态,与大自然静静地进行心灵交流,这种和谐不仅可以排遣忧虑、忘掉烦恼、抛却浮躁,还可使人的身心升华到一种轻松自如的境界,对陶冶人的风仪、格调、内在心境是颇有裨益的。
中国太极拳对人修心养性的价值二、求虛静 培养人的最佳情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哲学史中的主动学说与主静学说相对相引,主静学说是主动学说的补充。从道家思想的主静,到道教内丹养生的主静,导致了太极拳主静贵柔拳理的出现。
老子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不欲以静”,希望恢复一种符合人道的人际社会;庄子要人“抱神以静”、“必静必清”。既是长生之法,又是人生境界,道教内丹学说的精要在“养气守静”,主张“守静去燥”、“忘形静寂”,达到“神静则心和,心和则神全”。
太极拳将这样一种虚静理念注入运动技术之中。练拳前首先要入静,做到心静体松,“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陈鑫太极拳论》),使人的身心处于极宁静、极松脱的状态。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在运动中把精神和意念贯注于一招一式之中,也是一种求静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真正进入虚静则被视为练太极拳的高级阶段,即“实中求虚、动中求静”的练法,做到“心中无一物,极其虚灵”,“敛入脊骨,要静”,由此,“性以静持之,养其诚以至动静咸宜,变化不测”(《陈式太极拳图说》),最后达到“以静御动”,“虽动犹静”后发制人的高级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虚静,从人生修为的角度则为安静闲恬,虚融澹泊,要有一种虚怀若谷、恬静无欲的平和心境。而这种心境借助于一种拳术活动来实现是颇有情趣的:在摆脱了激烈竞争、紧张节奏的工作之后,练太极拳而进入一种无干扰、无欲念的宁静之中,会获得清心悦目的最佳情感,去感知人生的另一面。
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一书中提到:“每当一个新技术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今天,在这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世界中,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做为一种与之平衡的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
中国太极拳对人修心养性的价值三、重养气 融健身、修心于一体
气,是中国哲学范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是传统养生学的精要。它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体的道德精神。“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之气充塞于宇宙间,也存在于人类自身,天地为一气流行,故天人相副,彼此感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养生学的角度,气被视为生命之本原。“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之则生,散则为死”,“长生之要,以养气为根。”养生之大,在于爱气。
中国的太极拳集技击、养生、哲理于一身,从实践到理论,从观念到方法,都十分关注于气,注重运气、练气、养气。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要匀、细、深、长、自然平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尚属气息的调养运行。
更为重要的是中气,太极拳论中要求“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强调中气贯于脊中,收于丹田。《十三势行动心解》中对太极拳的气做了精到的阐发:“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里所指正是心意、精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精神、心境与人的道德修养分不开。“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的”,达此境界就须虚静其心,宁静其意,使精气浩然和平,可以怡然安乐。也就是说人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诱,恬谈自然,才能养好精气。可见养生在于养气,养气必须修心,修心则应修德。至此把人的心理——生理——人生哲学连在一起,把心理平衡——延年益寿——生活情趣融成一团,人生哲理与太极拳的养气全神统一起来,哲学为太极拳提供了宇宙观、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太极拳为人生哲学提供了具体实践方法,实现人的身与心的两个健康,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体育形式。
中国太极拳对人修心养性的价值四、尚直觉体 悟拳理与人生
中国的传统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整体、重直觉、主张认知方式与修养方法一致起来,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太极拳学习、锻炼方法也有很深的影响。太极拳谚中说:“拳打千遍,神理自现”,不重分析而强调体验,要求人们在实练中去体会拳法、拳理,去体悟人生、道德,将练与修熔为一炉。
太极拳在学习认识过程中,主张由自然入手而知虚实;把握阴阳和谐变化而明劲法;求虚静而懂神明,最后达到一个无形无迹,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要求由熟而悟,由悟而通,渐熟渐悟,“一旦无障碍,豁然悟太空”(《太极拳全书》)。
人们把太极拳称作“终身不尽之艺”,要靠下功夫去体味、去悟通。至于内劲、内意、内功则更难以言传,须在不懈地修练中“得意忘形”,才会逐渐得心应手,顺遂自如,达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境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直接的直觉领悟往往是短暂的,而太极拳则把它延长为一种持久的意识,通过体悟,使“求自然”、“贵虚静”、“重养气”的整体意识得以实现。拳技非一日之功,人的道德修养更是一个长期的陶冶过程,中国太极拳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和学习方法,才会成为人们借助运动修养人生的有效之途,达到内外兼修、德艺兼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