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劲的拿捏
杨式太极拳劲的运使至何种程度,全凭自己在刻苦的练功当中,细心体会,认真感悟。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您介绍一下关于:杨式太极拳劲的拿捏。
杨式太极拳劲的拿捏一、带有敌情观念
传统武术,拳种众多,内容丰富,内涵深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但是,拳种虽多,内容虽繁,“技击”却为其精髓。太极拳亦不例外,讲究慢练快用。“练”是练功打拳,“用”是散手或称技击。我老师李功成经常对我讲:“每一招每一势都要带有敌情观念。”此话含义,讲直白一点即是:打出去的拳要有攻防意识,每一招每_势是干什么用的,心里要想着。这样打出来的拳才内容丰富,意趣横生,韵味十足。
杨式太极拳劲的拿捏二、亦谈“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历代名家皆深谙此语,文字剖析得亦非常透彻。平时,我在与身边练太极拳的朋友交流沟通的时候,我问他们这个“意”讲的是什么。换句话说,练拳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有的朋友回答我说“什么都没想,脑子一片空白”,有的朋友回答我说“想着如何将动作做完美”,还有的朋友回答我说“想着如何使全身松沉下来,如何使动作舒缓流畅”。各人有各人的练功方法与特点。我在练太极拳的时候,李功成老师的那句“带有敌情观念”的话总是萦绕在我的耳边,因此,我出手、出脚的每一个动作总是联想着在与对手切磋技艺:我在进攻、在防守、在化解、在擒、在纵。说句心里话,只要一练拳,心里就想着这些。
我习练太极拳有些年头了,但太极拳的深奥之处我至今未探究明白。“用意”我感觉我能做到,但“不用力”我做不到。先贤们讲“迈步似临渊”、“运劲如抽丝”,我感觉这个“抽丝”、“临渊”的劲很难企及:劲大了,丝拉断了,脚失重了;劲使小了,这个丝又抽不出来,脚上亦找不到似临深渊、如踏薄冰的感觉。俗语说“十年太极不出门”,诚信!
举个例子,杨式太极拳的动作“抹云式”:左腿屈膝半蹲,右脚虚丁于左脚内侧,两手十字交叉于体前,掌指向上,掌心朝外,目视右侧方:左腿挺直,独立支撑,右腿挺直平抬起与胯齐,右脚面绷直,尔后,右腿向右侧方平划至极限,动作不停,再顺原路返回,收腿,向右侧后方落步成右侧弓步;同时,右掌随右腿动作变俯掌向右侧方平划,左掌变俯掌向左侧方平划支撑:右掌随右腿返回平划时亦向左平运,运行至体正前方时,已渐旋转成仰掌,此时,左掌俯掌运行至腹前,然后,随右脚向右侧后方落足之际,左掌贴右掌腕上方向左侧前方推掌成立掌,右掌仰掌收于右腰际。动作不停,两掌继续运行,于体前分别反时针方向画立圆后十字交叉: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虚丁,右腿屈膝半蹲,目视左侧方;右腿直立,左腿挺直向前抬起与胯平,脚面绷直,而后,左腿向左侧方平划,同时,左掌俯掌随势向左侧方平划,右掌俯掌向右侧方平划支撑……。我们在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动作一点不复杂,很简单,但是,这组动作不管是身手不凡的老拳师,还是刚刚入门的弟子学员,想不费吹灰之力完成,绝非易事,腿上不用力,身上不带劲是做不好这组动作的。关键是不管你动作幅度有多大,能做到不显汤,不漏水,达到行云流水、潇洒自如的境地,堪称功夫上乘。我想,这便是先贤们所讲的太极拳之“暗劲”吧?像这样的动作不胜枚举:左右蹬脚、左右下势、海底针、上步七星、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撵猴等等。
我在平时玩哑铃的时候有个小小的体会:马步开立,像冲拳一样快猛推拉哑铃,一口气能推几十下、上百下,然而,如像打太极拳一样含着劲慢推慢收,推上十几下,几十下,即感腕酸臂麻,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快速推拉时纪录。因此说,太极拳的慢练要比其他快练的拳吃功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刚猛激烈的拳种,气力消耗大,精神高度集中,一分多钟的套路打下来,浑身是汗,气喘吁吁,很长时间定不下神,静不下心来。108势杨式太极拳,完成整趟套路需要25分钟左右,汗似出似不出,神清气爽,浑身舒服,没有疲劳的感觉,这正是由于太极拳动作舒缓,气息匀称,精神肢体放松的缘故,这也恰恰是太极拳迥异于其他拳种的地方。
有一些朋友说打完太极拳膝盖痛,我和他们解释说:第准备活动要充分,浑身各个关节活动开,气血畅通了再开始练套路:第二,说明了慢抻劲的太极拳对下肢的锻炼强度是不可小觑的。
杨式太极拳劲的拿捏三、上下相随,协调统一
杨式太极拳的上下相随,协调统一动无有不动之特点令人折服。拿左搂膝拗步动作来说,右掌的仰掌上托与左掌的掩肘同步运行,速度一致;左脚的后脚跟抬起、脚尖点地虚丁与右腿的屈膝以及腰胯的右旋'两肩的右旋,头部的右旋同时运行;再即是脚动手即动,在右掌上托至高点一瞬间,左脚向左侧方上步出脚,脚后跟着地上动不停,左掌搂膝,右掌向左脚上步方向塌掌推按,同时,腰胯、两肩,头部左旋,左脚的踏踩,左膝的弓出,右脚的碾转后蹬,右腿的挺直,凡此这一系列动作均同时运行,同一个时间点儿各自运行到运动轨迹的极点,以伺下动。太完美了,仿佛一台机器,在按下按钮起动的一瞬间,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主齿轮带动副齿轮,齿轮带动曲动轴,曲动轴驱动拉杆,拉杆驱动活塞……机器轰然运转,一环扣一环,密切相联,协调统一,缺一不可。
总之,杨式太极拳劲的运使至何种程度,全凭自己在刻苦的练功当中,细心体会,认真感悟。师傅的功夫再好,他教的东西是贴在我们身上的肉,稍不留神,就掉了。什么时候这块肉长在身上了,那就成自己的了。劲使的大小,就好比一个人在齐腰深的水里推着一叶扁舟前进,劲使大了猛了,小船离手而去;劲使小了,小船推不动;不使劲,双手仅仅是扶在船舷之上,想前进更是不可能。恰到好处的是劲使得不大不小,手不离船,船不离手,人船匀速前行。先贤们的哲语“用意不用力”,我就是这样理解的。
看了“杨式太极拳劲的拿捏”文章的人还看了:
10.怎样练好杨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