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版块上一个独特的文化客体,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从文化学角度来研究中国武术,我们不仅可以探明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特征,而且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武术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欢迎阅读!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一、中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纵观中国武术文化,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武术文化原始形态、准武术文化形态以及武术文化形态的最终形成三个阶段。由于中国武术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于复杂的历史条件与社会背景之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生成、发展、心理、文化、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她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获得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研究武术文化的原始形态,我们必须追溯到几万年前,甚至更为遥远的史前时代。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原始人必须一方面依靠群体力量抵御猛兽的袭击,一方面发挥自己顽强的斗志和强捍的体魄去进行积极的自卫,这就造就了原始人勇健的性格和格斗的技艺。这种原始社会中普遍形成的勇猛善斗的习性和技艺,构成了与武术的萌芽极其紧密的文化渊源关系。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文化,最终导致了原始武术的形成。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准武术文化形态从时间跨度上看,是指先秦到汉唐时期的武术。这一时期武术形式初步形成,武术意识逐渐出现。独立的武术形式的形成是准武术文化形态的一大特征,意味着武术已开始从原始社会多位一体的状况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经过秦汉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两晋南北朝的战乱动荡,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与军事技术分离走向竞技,而且得到交流。到了隋唐五代,随着社会的繁荣,武术得到蓬勃发展并出现了套路的雏形。汉代出现了系统的武术理论著述,《汉书、艺文志》中就收有“剑道三十八篇”、“手博六篇”等论述。自两晋到隋唐,武术意识更加成熟。这一时期出现了口诀要术,说明人们已能用较精炼的语言把技击精华要点加以浓缩和概述。武术意识的出现促成了中国武术文化从原始形态到最终的形成。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得以最终形成。它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武术文化体系的完善;二是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成熟。到了宋代,民间武术界流行着:“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南宋华岳《翠微北征录》卷七载:“臣闻军器三十有六……武艺一十有八”。另外,这一时期的武术发展还出现了武术套路,武术流派,并且武术除了技击外,表演性也日趋成熟。武术是具有中国风格的技艺,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渗透了民族的风俗、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因而,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武术文化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在中国文化板块上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独特的分支。但是,由于中国武术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个环境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注定了她与中国大地上的其他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独立于其他文化形态而存在。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哲学门类来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指导和决定作用。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二、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古代哲学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宝库,是中华思想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枝鲜妍夺目之花。中国古代哲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包含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道家哲学、儒家哲学等许许多多的分支。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无论是政治、军事、农业、天文、地理,还是宗教、伦理、艺术等等,我们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找到它们各自的理论依据。

  (1)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与中国武术

  阴阳原是指日光的背向。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又被引申为一对辨证对立的范畴,被视为自然界最根本的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见,万物都可用阴阳来进行分类,世上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产生于阴阳,阴阳学说是推动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内经》对阴阳联系方式用“阴阳离合”来概括。“离”就是分离、排斥的意思;“合”就是结合,吸引的意思。“阴阳离合”就是说明阴阳之间是能分能合,既相互排斥而又相互吸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学说中的这种能分能合,分之为二,合则为一,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原理,构成了中华武术极为丰富神奇的技击理论和方法。王宗岳《太极拳论》说:“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也谈“阴来阳破,阳来阴破”。这些“阴阳离合”的原理在中华武术中表现为动中寓静、静中触动、动静相兼、动静互换,刚中有柔、柔内逐刚、刚柔相兼、刚柔相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虚实多变。仔细观察中华武术的任何一路拳术或器械套路,由始至终在节奏上无不包含着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等阴阳对立面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行,是将宇宙间事物属性归纳为五类和五类间关系状态的概括。五行学说概括了世界上一切事物行为的属性,把事物间的各种联系方式概括为“互利”(相生)和“互害”(相克)两种关系。相生是表示事物间相互资助、相互养育、相互促进,相克是表示事物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和相互控制的关系。五行学说对中华武术的影响较大,它为中华武术提供了理论根据,构成了武术理论。形意拳的代表套路“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土拳,外应水、火、木、金、土五行、内应肾、心、肝、肺、脾五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阴阳五行学说向武术的渗透,使绝大多数拳种都强调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动迅静定,虚实分明等。刚柔、动静、虚实相辅相成,寓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它们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这不仅丰富了武术的技法,而且也促使武术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这正是中华武术阴阳五行思想精华之所在。

  (2)道家哲学与中国武术

  道家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老子、庄子的学说为主。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武术的指导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子学说的主体思想是:“反者道之动”,老子从这个主体思想出发有一系列的发挥,如:“致虚积、守静笃”、“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曲则全枉则直”、“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是至坚”等等。对虚实、动静、刚柔、曲直、强弱作了精辟地论述。老子的这些论述明确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向其对立的方向转化,而克制它的东西恰是其对立面,事物向哪个方向转化,这是自然规律。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慢制快”无疑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最好体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认为只有进入不受任何现实关系规定限制的境界,才能“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泾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厉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已,而况利害之端乎。”达到生死不惊、万物不介于怀的境界。庄子又称“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认为所谓“道”是一种只能用直接的体验去把握的存在,是一种无规则又恰有规律的自然运行。正是庄子的这种思想将中国武学推向了最高颠峰。所谓武学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要摆脱武术招式、技能等的束缚,追求武术的本质和“悟性”,除武技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修养和感受能力。因此,在庄子的哲学思想引导下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归根结蒂就是追求养成一种旁若无人,无所畏惧,至刚至大的精神境界。由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学说开拓了中国静态武术之源。

  (3)儒家哲学与中国武术

  儒家学说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正统,因而儒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中国武术自然不能例外。

  首先,儒家“武备”之说推动了动态型技击武术的发展。儒家以“在家为孝,入国为速”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一再强调“礼”,则是维持这一标准的秩序规范。但这套道德标准,远非言礼即定,仍需靠拳脚,刀枪作后盾,武术的本源正寓于争权夺利的兵事之中。所以孔子又说:“有文事者,必须武备,”“不教民战,是为弃之”,把“武备”与“教民习战”定为维护封建秩序的必要手段。这种“武备”对统治者有利,以后的各朝各代便把它列入“讲武之礼”、“军礼”的范畴,对中国技击技巧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另外,讲求“仁、义、礼”的儒家哲学还大大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并成为其基础与核心。第一,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把德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中国武术重德重礼,尽忠尽孝的特点。孔子所说的“德”,包括“义”和“信”两个内容。“义”主要包括君臣之义和父子之义,君臣之义就是君主使用臣子要按礼节,臣子事奉君主应忠心不二,父子之义就是要讲求“孝”。因此“孝”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忠”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弟二,儒家主张要克已正身、重义轻利、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其理想人格是谦慕待人、稳健含蓄、严于律已、宽于待人、胸怀坦荡的“谦谦君子”。少林《短打十戒》中列了十条,其中六条是关于德行的规定,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和宽厚。第三,儒家哲学具有十分浓厚的功利色彩,讲求积极入世的社会作用。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出“为之为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观点,这是一种积极有力的生活态度。另外,孔子认为人要立下大志,以天下为已任。后来孟子又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儒家的这种思想对中国武术伦理有极大的影响。翻开中国武术史,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武林豪杰,如祖逖、岳飞、文天祥等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体现出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宁死不屈的精神。

​看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文章的人还看了:

1.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2.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3.武术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4.从哲学角度探析中国武术转型发展

5.中国武术与哲学思想的融合

66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