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即现实》读后感:唯有温暖御风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编者按:《幻想即现实》讲述的是人类情感,没有情感,人会饿死,但是太多也会撑死,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读后感《唯有温暖御风寒》吧!
哈尔滨的冬天,-20℃是常态,甚至更低。由于那里的人们采取了充分的保暖措施,不论是外出还是在室内,保暖都做得非常到位,在那里过冬天,却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武汉的冬天气温约在零度左右,但在过去取暖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处处寒冷,家里比外面还冷,真的有寒彻骨髓的感觉。
曾奇峰先生用这样一种对比,即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和感受,来揭示一个道理: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温暖,人们才能经得起严寒的侵袭;如果是无边无际、从无间断的寒冷,那就无法承受得了。对心灵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心灵得到了很多的满足、温暖、幸福的滋养,它才能够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对抗挫折的能力,跟获得的爱的多少有关,而跟人为设计的任何“训练项目”无关。
关于挫折教育,曾先生明确反对人为地设置挫折,特别是由父母来制造挫折。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挫折,缺少的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以及如何在遭受挫折的打击之后,尽快地振作起来,走出阴影,爬起来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就像如何采取御寒保暖措施一样。
父母过度呵护孩子,远离恶劣环境,就像温室里的花儿,甚至没有经见过哪怕一点点苦难,从而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是不对的(况且再怎么呵护也不可能逃脱世间的所有磨难和困难)。而以爱的名义,一味地制造挫折,而不去给予帮助,给予正确引导,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应对挫折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更有问题。只能说明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有仇,太过狠毒。
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知道啥叫苦难,不吃点苦怎么能长大?这种说法把苦难的内涵太狭义化了,只认为饥饿、寒冷、身体劳累才是苦难。那是过去的认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苦难和挫折,今天的孩子们面临的挫折远不只我们想像的那样,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决不仅仅是靠吃所谓人为设计的苦头能够获得的。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小棉袄。我想这并不是单指父母老了以后,孩子的孝顺和体贴,孩子给予父母的养育回报。还应该包含孩子的成长过程给父母带来的喜悦和欣慰等精神满足。当孩子幼儿时期,依偎在父母的怀里,小手搂着你的脖子柔柔的,绵绵的,和你一样的体温,一样的气味,能跟你吚吚哑哑地互动,逗乐,玩笑。而且每天都有新长进,这样温暖舒心的感觉,比贴身的小棉袄好到不知多少倍。这是因为你的呵护和扶养给了他充分的安全感和成长的能量,这种安全感和成长动力,能够抵御外来的各种侵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这棵幼苗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按自己的生长规律发展了,要开始逐渐离开父母的时候,父母就有被抛弃的感觉,有了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其生长的冲动和欲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父母懂得科学育儿,就会克制自己的焦虑不安,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规范。这个孩子是有福的,能够在有规则的约束下自由成长,这个小棉袄会持续温暖。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是如此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同时又拒绝伴随孩子的成长而自我成长。这个孩子就倒霉了,小棉袄就会长出刺来。
更可悲的是,父母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多变的,有时高兴了,就放纵孩子,没有原则的自由;不高兴了就无理地横加干涉孩子的行为,不断给孩子设置挫折。这样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中,常常夹杂着父母童年的缺失和愿望。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不愁吃,不愁穿,却怎么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智?
我理解的挫折教育,是教会孩子不回避困难,不畏惧困难,直面困难,冷静对待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在遭受挫折打击之后,能够自我疗愈创伤,打起精神,尽量不受挫折的影响,以乐观的心态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把孩子抛掷于困境之中,等他自己爬出来,他尚未长成的、弱小的心灵,需要抚慰,需要温暖和引导。风雨侵袭志更坚,前提是要有充足的能量储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者| 太原得觉心理研究所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