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最后一课》课后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最后一课》课后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的课后习题要靠辛勤与汗水。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最后一课》的课后习题答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熟读课文。根据“最后一课”上出现的异常现象,按照下列要求,整理出你的意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按人物、课堂情景等分类口述(或书面整理)一系列“异常”现象,要求条理清楚,不要忽略重要语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物的异常:哈墨尔先生——态度上,小弗朗茨迟到时,他并没有像平时那样生气,也没有责备小弗朗茨,而是很温和地叫他赶快坐到位子上;穿着上,他穿上了平时少穿的,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课堂讲解上,小弗朗茨感到他从来没有讲解得这样耐心;表情动作上,一再显露出平时未被见到过的种种痛苦、激动的表情,尤其是下课前的最后一幕,哽咽着说不出话,使出全身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小弗朗茨——主要体现在对学习的态度上,过去觉得很沉的书,现在像老朋友一样舍不得离开;一贯调皮,平时觉得读书无所谓的他,这次在背不出分词规则时,心里却难受极了,只要能背出,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从来没有这样专心听讲过,老师所讲的内容他都觉得很好懂。
课堂情景的异常:一反过去上课开始时总是乱哄哄的情景,整个教室安安静静,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教室后面平时总是空着的条凳上今天却坐满了从未来学校听过课的村里的大人们,上课期间,教室里专心肃静的情景可真动人:只听见笔尖写字的声音几个金龟子飞进来,但谁也不去注意它们,就连那些最小的学生也不例外。
2.人们对一些自然享有的权利、情感,平时往往并不觉得可贵,甚至感到是负担,一旦面临失去,就会觉得无限珍贵,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请以小弗朗茨或哈墨尔先生的具体表现为例(注意抓住课文中主要语句),说说你的理解。你能够举出生活中或读物中类似的事例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文中,自然享有的权利、情感主要是爱国情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学习祖国语言的机会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自然享有的权利是永远不会失去的,所以人们往往不珍惜。而这种权利一旦被剥夺,人们不能再学习祖国的语言而被迫改学侵略者的语言时,心里就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如从小弗朗茨身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这种震撼的巨大。首先,他由过去的贪玩、对学习的反感转变为感觉书和老师都像老朋友一样舍不得离开;由过去的调皮,觉得读书无所谓,转变为因背不出分词规则而心里难受,无限懊悔地愿意以任何代价来换得成功地背出分词规则;由从来没有如此专心地听讲过转变为专心听讲,感觉老师所讲的内容都很好懂。这个由厌学到难舍到懊悔又到无限珍惜的心理剧变,充分显示出震撼的巨大。在此心理剧变的基础上,小弗朗茨的关注点也有了变化,由以前的鸟雀、田野、树林,关注到了课堂上所有迥异于平常的表现:村里大人们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对以前很少顾及小学教育的后悔;平凡的乡村教师哈墨尔先生为以前在教学上的疏忽自责,如今倾尽全力想把知识全教给学生的深沉的爱国热情等,这些都是小弗朗茨被震撼的心灵的折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如至爱亲人的突然离世,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如亲密朋友间即将面临天各一方的离别,由于以往对友情的忽视、对小事的计较而未能珍惜缘分,因而后悔,心灵为之震撼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答案
故事的一般写法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循序渐进一一道来。而这篇小说所描述的小弗朗茨的故事,并没有这样完整的过程,很快就走向高潮,上完“最后一课”以后小弗朗茨究竟怎样,一句也未提。说说看,这样“不完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作者没有按时间顺序,从小弗朗茨过去的表现或哈墨尔过去如何上课写起,而是截取了现实进程中的最高潮的部分,即“最后一课”来写。而对于过去有关的一切,则采取回忆、插叙等方法将其融入到高潮中,使之与“今天”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使高潮中的种种“异常”“后悔”“转变”更加突显,引人入胜。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阅读练习・探究第三题答案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说说你对这句话深刻意蕴的感受和理解(最好举出文艺、影视、历史中的某些例子)。哈墨尔先生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如此说来,是不是其他民族的语言就不是那么美,因此就不必那么牢记在心里了?
“牢房”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打开自己牢房”比喻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这句话的含义是: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的武器,亡了国的人,只要牢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的解放。它不仅揭示了语言对于民族独立自由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不甘民族沦亡、不愿做亡国奴的强烈意识,表达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必胜信念和决心。例如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亚洲各国时就曾在被侵略国强制推行日语教育,推行奴化教育,但被侵略国的人民都牢牢保住了自己民族的语言,与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日本侵略者只能以失败告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积累发展的结果,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值得自豪的突出优点,值得本民族人民牢记和其他民族人民学习借鉴。而小说里哈墨尔先生对法语的赞美,主要是表达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及对自己民族和祖国的深情和热爱,绝不是说其他民族的语言不美,不必牢记在心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词句品味·积累题答案
1.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可怜的人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可怜的人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可怜的人听着他的妹妹在楼上房间里来来去去收拾他们的行李,他就要离开眼前的这一切了,这对他来说是多么伤心的事啊!
我可怜的弗朗茨,罪责最大的倒不是你,我们都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领会各句中“可怜”一词的不同意味。
2.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灌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
联系上下文想想看,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也就是对一个人的不幸遭遇或者行为产生同情。在这组句子中,各句中的“可怜”有一些细微的区别。第一句中的“可怜”主要是指哈墨尔先生就要离开这里的不幸遭遇引人同情。第二句中的“可怜”主要指哈墨尔先生的行为使人同情。当然这也是一种不幸遭遇,他想在走之前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显然是办不到的。第三句中的“可怜”虽然也是因其即将离开的伤心之事引人同情,但更多的是要表现哈墨尔的无助的弱者地位,即面临不幸却又无法改变的地位。第四句中的“可怜”也是指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引人同情,但语意的重心放在“不幸遭遇”,犹如说“你已经够倒霉了”“我倒霉的小弗朗茨”,含义与该句话所在段落头的“你受的惩罚已经够了”大致相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用反问句,能加重自责的意味。改为“我也有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也常常叫们……”就成了纯粹在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且是处于陪衬地位的第二位的原因,自责意味就轻了。
猜你感兴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