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文解读
李白的《蜀道难》在吟蜀诗作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蜀道难》课文解读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噫吁嚱①,危乎高哉!蜀道②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攀登蜀道是多么艰难,难得胜过上青天!①噫吁嚱:yīxūxī,即“噫!吁嚱!”“吁嚱”又写作“于戏”,同“呜呼”。②蜀道:一般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 诗的开头这几句,不是直接描写蜀道,而是写对蜀道之难的惊诧感受。诗人先连用两个浸透着强烈感情的咏叹词语,接着又用一个夸张性的比喻,惊呼蜀道高峻危险,比登天还难,为全诗定下雄放豪迈的基调。]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②茫然③!(蚕丛和鱼凫这些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离我们多么遥远多么茫然。①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民……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凫,fú。②何:何等、多么。③茫然:悠久迷茫,不可知道的样子。)尔来①四万八千岁②,不与秦塞③通人烟。(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虽然比邻,却从来不与秦地通人烟。①尔来:从那时以来。尔,那,指开国之初。②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久远。③秦塞:秦地。秦地自古称为四塞之国。塞,山川险要的地方。)西当太白①有鸟道②,可以横绝③峨嵋④巅。(长安西面的太白山、蜀地的峨眉山自古就没有人行之道,只有高飞的鸟儿才可以沿着山间的低凹处,横过它们巍峨的峰巅。①太白:秦岭主峰名,在今陕西省周至一带。《水经注》云:“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许。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慎蒙《名山记》云:“……其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②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惟有鸟儿能飞行,人迹所不能至。③横绝:飞越。④峨嵋:《一统志》云:“峨眉山,在四川眉州城南二百里,来自岷山,连冈叠嶂,延袤三百余里,至此突起三峰,其二峰对峙,宛若蛾眉,自州城望之,又如人之拱揖于前也。”)[这六句是写由于山水的阻隔,秦蜀两地无路可通。自从蚕丛、鱼凫开国以来,到蜀道开辟之前,四万八千年间,秦蜀两地一直无法交往,从侧面写出蜀道开辟的艰难。]地崩山摧壮士死①,然后天梯②石栈③方钩连。(五位神勇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①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文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下嫁五个美女,时蜀王令下属五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返回梓潼,遇一大蛇钻入山洞,五力士共拉蛇尾,用力往外拽,结果山崩地裂,力士与美女皆压死,山也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②天梯:指高峻险陡的山路。③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这两句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开辟之难。]上有六龙回日①之高标②,下有冲波逆折③之回川。(上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绕道而行的高峰,下有波涛滚滚的回旋曲折的急流。①六龙回日: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语出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阳乌代指太阳。回日,使日回。回,迂回、绕道。②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一说,山名,又名“高望山”。③逆折:回旋、倒流。)黄鹤①之飞尚不得过,猿猱②欲度愁攀援。(千里翱翔的黄鹤尚且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①黄鹤:即黄鹄,一种高飞的鸟。②猿猱:统指猿类。猱,náo,猿的一种,善攀援。)[这四句极写蜀道之高险,先由上而下正面写,然后由鸟而兽从侧面写。]青泥①何盘盘②,百步九折萦岩峦③。(青泥岭上的山路,盘旋又盘旋,曲曲折折一匝匝萦绕山峦。①青泥:岭名,为唐入蜀要道。《元和郡县志》:“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在今陕西略阳县。②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③萦岩峦:绕着山岩转。)扪参历井①仰胁息②,以手抚膺③坐④长叹。(手摸星辰头顶天,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按胸口徒然长叹息。①参、井:皆星宿名。古人认为地上某地区与天上某星宿相应,叫分野。参,shēn,是蜀的分野;井,是秦的分野。故由秦入蜀,称“扪参历井”。扪,mén,摸。②胁息:鼻不敢出气,惟有两胁暗暗地运动,用以换气。③膺:胸。④坐:徒然,空。)[这四句作者选择青泥岭作为描写对象,从行人的感觉来描述蜀道的艰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诗以惊叹发端,未语先嗟,直抒情怀。在极尽的夸张中,在叹词的前呼后拥中,蜀道的“危”、“高”得到了无以复加的渲染,给全诗定下雄浑豪迈的基调,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接着,诗人抛出了一个动态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这个旧题,由于有了这个奇妙的比喻,便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而后,笔锋一转,引出“蚕丛及鱼凫”,寻觅蜀国那古老的传说,想象那物换星移,如梦似幻的遥远过去。诗行中巧妙地融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让诗作又一次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创造出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经过一番神话般的寻根,诗人直面现实,描写“蜀道难”这个主题。山的高危非目力所及,故有“六龙回日”之玄想;水之回环容或可睹,故有“冲波逆折”之细状。“黄鹤”“猿猱”两句,用以反衬“蜀道难”:“黄鹤”善飞,却为之垂翼而“不得过”;“猿猱”善攀,却为之敛容而“欲度愁”,这就生动地暗示出行人入蜀的艰难。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百步九折”写出路途的艰难,“扪参历井”道出山的高危,“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人们无可奈何的情态。诗捕捉了在曲折盘桓的岭上、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隐隐约约透露出送别友人的话题。
高二语文《蜀道难》课文解读二
问君西游①何时还?畏途巉岩②不可攀。( 西行入蜀的朋友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①西游:古时从长安人蜀,先要西行一段,然后南折。但古人宏观的地理观念比较淡薄,故而说入蜀为“西去”。②巉岩:险峭的山岩。巉, chán。)但见悲鸟号①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鸟跟随着雄鸟飞绕在林间。①号:háo,聒噪。)又闻子规①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子规在月夜啼哭:“不如归去罢!不如归去罢!”一声声,愁满空山。①子规,杜鹃鸟,又名杜宇。据《华阳国志·蜀志》,古有蜀王杜宇,号望帝,后禅位出奔,其时杜鹃鸟鸣,蜀人因思念杜宇,故觉此鸟鸣声悲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①。(攀登蜀道是多么艰难,难得胜过上青天!听着杜鹃悲哀的啼声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①凋朱颜:红润的容颜为之衰老,这里是吓得变了脸色的意思。凋,使动用法,使……凋谢。朱颜,红颜。)[这几句以蜀道的悲凉气氛来衬托烘染蜀道的艰险。]连峰去①天不盈②尺,枯松倒挂倚绝壁③。(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峭壁。①去:距离。②盈:满,足。③绝壁:陡峭的山壁。)飞湍①瀑流争喧豗②,砯③崖转石④万壑雷⑤。(激流和瀑布冲得山岩震荡,推着巨石飞转,震耳欲聋的声音,好似雷霆回响在万壑千山之间。①湍:tuán,急流。②喧豗:轰响声。豗,huī。③砯:pīng,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④转石:使巨石滚动。⑤万壑雷: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壑,hè,山沟。)[从视觉和听觉描写蜀道之险。]其险也如此,嗟①尔远道之人,胡为②乎③来哉!(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①嗟:jiē,叹惋之辞。②胡为:为什么。③乎:语助词,无义。)[先用一个“险”字归结上文,再用蜀人的口气再次劝说“西游”的人不要来蜀地,进一步渲染蜀道之险。]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自然引出婉劝朋友的主题。原来,诗人在第一段中极力渲染蜀道为“畏途”,并非故作惊人之笔,而是出于对友人的关怀,那是实在“不可攀”的“巉岩”啊。在亲切地询问友人“何时还”之后,诗人又旧话重题,再议“蜀道难”。诗先调动读者的听觉,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悲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因此,诗人借景抒情,再一次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还不忘追加一句“使人听此凋朱颜!”让人陡然又增几分恐惧。继而,诗写出四个整齐的七言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托出山势的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形容山势之险。接着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这四句诗,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由人不惊呼:这蜀道“其险也如此”,不由人不叹息:“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最后的诗句巧妙地呼应了“问君”句,再次点明了对西游的朋友的焦虑和关切。
高二语文《蜀道难》课文解读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剑阁①峥嵘而崔嵬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门关气象非凡,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也莫想攻克。①剑阁:一条30里长的栈道,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图书编》:“蜀地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②峥嵘、崔嵬:高峻的样子。嵬,wéi。)[这几句是写剑阁形势险要。]所守或①匪②亲,化为狼与豺③。(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他反而好似豺狼,成为国家的祸患。①或:倘若。②匪:不是,通“非”。③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另一种解释是:“狼与豺”比喻异类,“化为狼与豺”是指死亡,即不复为人之意,其主语是前面所说“君”,即友人。这种理解比较直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①血,杀人如麻。(行人来到这里,从早到晚都要防备猛虎的袭击,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吮吸着人血,被它们杀害的人啊,横尸遍野,密密麻麻。①吮:shǔn。)[这六句写野心家如果据险叛乱,将给蜀地人民带来深沉灾难。]锦城①虽云②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趁早快回家!①锦城:锦官城、今四川成都的别称。②云: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心有余悸,连连叹息。①咨嗟:zījiē,叹息。) [最后奉劝友人即使到达蜀地也不可久居,再次咏叹蜀道之难,与前文形成复沓回环,使乐曲在诧愕叹息的余音中收束。]
“剑阁峥嵘而崔嵬”以下,诗人对友人继续施以心理战,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突破”。如果说高山还可以绕过,绝壁还可以躲开,那么蜀中要塞剑阁又怎么能回避呢?它绵延三十多里,群峰如剑,两山如门,形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至此,诗人在诸多险情报告中,又引进了人的因素,增加了对可能出现的恶劣社会环境的预警。诗人在这里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的意思。“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四个短句,危言耸听,迷离恍惚,亦实亦虚,亦虚亦实,令人捉摸不定,让人不寒而栗,而总归为“凶险”二字。在极力描写了蜀途之高、蜀道之险、剑阁之凶后,诗在结尾又大声呼告朋友,“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即使顺利归来,“侧身西望”,回顾走过的道路,也会毛骨悚然地“长咨嗟”,可谓“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对朋友浓得化不开的关切之情,表达到了极致。
高二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文解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