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晋散文中,李密的《陈情表》委婉诚挚,说理细腻有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陈情表》问题探究
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大文学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但有一次,他在给别人改诗的时候,却出现了失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说,当时南方的一位文人写了一首诗,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王安石看了以后,觉得十分可笑。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又怎能卧在花心呢?于是他信手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他自以为改得很好,实际上改错了。
原来,诗作者的家乡有一种小鸟叫“明月”,它叫的声音婉转动听;还有一种昆虫,叫作“黄犬”,它常在花间草丛中飞来飞去。王安石不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结果改错了。
这个事例启示我们,要注意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作品,王安石因为不明当地的生态文化,所以出错。下面的例子则属于习俗文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一首诗,表面看,没有哪个字不明白。但“床”指何物?有人说,这还用问?理所当然是“睡觉的床”嘛。然而,我们细细玩赏,诗中的李白分明不是睡在“床”上,而是在地上低头徘徊。那么,“床”是什么?原来“床”在古代“身兼数职”,可为坐具、可为卧具、可为书桌、可为餐桌等,作为卧具,又可为睡床、胡床(口语称“马扎”)。而在这里,偏偏是指不为常人所知的“井床”,也就是“井上围栏”。诗的意境是:在静夜里,诗人不能入眠,他步入庭院,看见井栏前一片白光,初时还误以为是地上的秋霜。抬起头来看见天空的明月,才知道那不是秋霜,而是月光。对井望月,百感中来,不由得低头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这样解读,岂不更加符合诗意,也更加含蓄蕴藉?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也属于习俗文化: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破屋子漏雨。但是,在古代,“屋漏”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辞源》修订本“屋漏”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只有这样解释,上下两句的关系才很清晰,而且语意没有重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为文化对于解读诗文,特别古代的和外国的诗文关系很大,所以,我们在阅读诗文的时候,便要注意这方面的探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下面,请你就《滕王阁序》《陈情表》两文说说看,课文中涉及哪些方面的文化,对于我们理解课文有什么帮助?
高中语文《陈情表》探究思路
首先,有些文句,我们也可以从习俗文化解读。王安石因为不懂“明月”“黄犬”所指,根据想当然乱改诗句,结果出错。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李密的《陈情表》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人们一直望文生义,将其释为“晚霞”,殊不知它原来是一种飞蛾,当地人称之为“霞蛾”。“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是野鸭飞在空中追捕霞蛾的情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因为不知道“应门”指什么,所以望文生义,解释为“照应门户”。结果弄得不伦不类,前言不搭后语。
其次,我们可以从交际文化的角度解读。这两篇文章都是与人打交道,王勃是与宴会上的长辈和名人交往,李密则与皇帝交往。因此,王勃在行文之中,非常注意自己和对方的身份。称自己“童子”,“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称自己父亲“家君”,称对方则是“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厍”;对于自己写文章,谓之“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而请他人作文,则谓“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请洒潘江,各倾陆海”;对于自己和在座诸人的交往,则谓之“躬逢胜饯”“接孟士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总之,凡涉及己方,尽用贬抑和谦逊之词,凡涉及对方,尽用褒美和尊敬之语。谈吐揖让之间,不失分寸;但又不做作,很自然,显得谦恭有礼,涵养很深。因此,王勃不仅以其才,而且以其深厚的涵养,博得在座之人和后世之人的好感与赞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李密《陈情表》,实际是一篇抗旨奏章。在封建社会里,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语不得稍有差池,特别是李密这样的亡国之臣,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李密不仅抗旨成功,而且还获得暴君司马炎的嘉奖。李密的秘密在哪里?从交际文化的角度解读,就是他读懂了司马炎这个人,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探讨,可以大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次,我们还可以从道德文化的角度解读。千百年来,由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忠孝节义”,是我国古代道德文化的核心。可以说,“忠、孝”二字贯穿在《滕王阁序》《陈情表》两文之中。王勃是个失意文人,仕途坎坷,“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仕途离自己越越远,因而深感自己犹如“失路之人”,不觉“兴尽悲来”,但对唐王朝仍是一片痴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虽然极度失望,但对朝迁仍然寄寓着渺茫的希望。因此,一再地勉励自己:“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对国家对王室的一片赤诚之心,洋溢在字里行间。王勃的《滕王阁序》所以至今还使我们读后激动不已,除了优美的文词,主要还是因为它是一个有为文人的一曲“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歌。
李密对祖母“孝”,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个,更相为命”,因此,对于卧病不起的年迈祖母,朝夕侍奉,“区区不能废远”。为了祖母,官可以不做,名可以不要,朝廷征召,屡次不行。甚至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皇帝,公然抗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能得到司马氏的宽容,根本原因是他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古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而李密的这篇文章,恰恰说明了现在暂时的尽孝正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尽忠。忠与孝的矛盾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读李密的文章,一方面为他那片至诚的孝心所感动,同时也庆幸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常人难以解决的矛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相关文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