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高中思想政治时事热点评论

高中思想政治时事热点评论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思想政治时事热点评论

  时事热点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来源,学生如何写时事评论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思想政治时事热点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日,山东青岛出台了一部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规定中小学校有权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当惩戒”,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小学和教师是否应该拥有“惩戒权”,如何进行惩戒?对那些存在问题的未成年人,法律又该持何种态度?

  时事评论观点:

  不怕父母怕老师,曾是很多人的记忆。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享有很高的权威,惩戒学生是天经地义,比如罚站、面壁等,学生接受,家长也认可。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人们权利意识不断加强,家长对教师惩戒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惩戒顽劣学生变成了很微妙的问题。现行法律对教师惩戒权没有明确规定,对禁止体罚、虐待未成年学生等则有着明确要求。而惩戒学生往往涉及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一些限制,是否允许、边界在哪里,法律并没有明确回应,一定程度导致现在的老师对顽劣学生不敢管、不愿管。

  中小学校和教师管教顽劣学生功能的弱化,是近些年来学生欺凌和暴力接连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学校和老师这一“缓冲区”部分失效,呼吁公安、司法机关介入和严惩顽劣学生自然也就呼声越来越高,比如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和行政处罚年龄等。一些地方高调宣传值得商榷的校园暴力重判个案;强调公安、司法机关要积极介入并重罚的意见开始出现在一些政策文件之中。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降低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年龄的方案。

  管教孩子,避免他们出现行为偏差有三道基本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父母,第二道防线是学校,最后一道防线才是司法。在当代社会,由于流动、留守等原因,一些家长监护未成年子女的功能在弱化。如果学校这一道防线也不夯实,那就只能期待司法变成“超级父母”了,而这是司法不能承受之重。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去对付“熊孩子”无异饮鸩止渴。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学校管教功能,让孩子在学校就能被管好,不让问题“出校园”。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权威,有必要的约束与惩戒手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目前,包括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在内的很多国家法律均明确赋予了教师惩戒权。例如,美国约有20个州允许老师惩戒学生,仅2007年一年就有22.3万中小学生被依法惩戒。英国在2006年颁布的《教育与督学法》也明确赋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力,包括允许打手心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法律在赋权的同时,也对惩戒的条件、方式、工具、次数、男女生差异、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避免教师滥用惩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中国来说,类似的做法是否可行,依然需要讨论。山东青岛的办法,只是把长期停留在理论争议层面的教师惩戒权正式提了出来。需要强调的是,赋予教师惩戒权绝不能等同于允许体罚,更不能等同于允许针对学生的暴力。教师惩戒涉及对学生权利的限制,涉及学生的一些基本权利比如人格、人身自由等问题,不是地方规章能够解决的,需要在国家法律层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尤其是要明确惩戒的边界,从而让教师有底气、学生能服气。

  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100多万快递从业者中,90%的人没有劳动合同;有快递员每天只睡4小时,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快递行业的消息不断出现。所谓“线上流量动,线下车轮转”,互联网经济高歌猛进的今天,线下的资源和管理能不能到位,特别是人力资源能否保持稳定,再次成为观察相关行业的风向标。

  时事评论观点:

  “有这么一群人,一接到他们电话便心情愉悦,几日没消息,就牵肠挂肚,遇到刮风下雨,也焦虑担忧。”生活在互联网无所不“加”的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要跟连通着线上线下的快递小哥接触。据统计,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稳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达700亿件、收入80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经济社会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背后,“城市骑士”的劳动权利、快递行业的扶持规范,却似乎还在慢车道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站在发展的角度,电商的繁荣以及快递业的健康不可能永远依靠资本的补贴,也不能总是建立在廉价人力的基础上。有位快递小哥平均每天送两次以上麦当劳,自己却干了大半年才舍得吃一次汉堡;有人送件途中遇到车祸,却因为没有医疗保险而不去治疗。管理者、平台、用户都需要穿过精美的网购界面,多去关心线下那些风里雨里的人。人海战术、薄利多销、赚快抢快的思路,占得了一时先机,却难为可持续发展之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心人,首要的就是让快递小哥们“有保险,有休息,有面子”。每一位快递员的背影,映照的都是对生活的担当。高付出、低收入肯定难以持久,更弗论少数公司无合同、无社保的潜规则,以及来自政策、实操、规范等多方面的风险。“苦”不一定能够阻碍他们的“快”,但作为劳动者缺少权益保护和收入预期,则可能会导致“100人等待入职,而150人在隔壁办离职”的局面。从行业层面规范制式劳动合同,从管理层面健全生产责任制,从协会层面创造职业归属氛围,才能让快递小哥在人生之路、职业之路上一路畅通,而不再只是车轮上松散的“流动大军”。

  更重要的还是职业荣誉感和尊严感。快递业归根结底是与人交往的行业,从屏幕一端到现实买家、从一个城市的仓库到另一城市的客户,传递的不仅是产品货物,更是情绪和人情味。换言之,不管是用户还是从业者,任何一方的不满或权益不彰,都会伤及商业环境和社会生态。“快递员”在2015年已经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包括快递公司、快递业和用户在内的个人和社会,都应该多一分理解和关怀,一丝微笑、轻声关门、说句辛苦,就是用温情回馈服务、以善意换取善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前些天全国大范围降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一位小哥为了不耽误送货,骑上了自己的蒙古马,引起网上一片喊“帅”;“客户不能等太久,骑着摩的赶紧走,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时间总不够”,歌曲《成都》的快递小哥版也引来不少共情。没有一个稳定、专业、高素养的快递员队伍,很难确保送达质量;没有一个科学、健全、有激励的制度规范,也难让从业者安心舒心。正如《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所指,“教育体系不健全、人才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人都是支撑其发展的根本,补齐行业保障的短板,从低人力成本的“红海”驶向高人力素养的“蓝海”,我们才能更长久更踏实地拥抱扑面而来的新服务。

  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昨日,网络再现刷屏文章,《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文章作者以妻子的身份为老公韩冬辉打抱不平,指责创业公司CEO过河拆桥,拒不兑现公司股权分配承诺。

  时事评论观点:

  “IT男创业7年被净身出户”,在创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如此悲情故事确实很能撩拨公众情绪。今日,该事件还在继续发酵。

  事件当事公司展程科技CEO陈羽翔对外发布公开信,承认股权拖延,已着手股权分配问题。但同时指出,韩冬辉曾获200万分红,而非100万,其2013年之后“状态不好”,负责的多个项目效果不佳。

  眼下,事件还未到水落石出,双方各执一词,舆论甚至还在双方的私德问题上绕弯子。股权是契约问题,其争执的底线应是不以私德为考量。除此之外,本次事件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就是“家庭干政”,企业与家庭之间界限何在,公司内部的事情,家庭成员插手干预是否合适。我们曾经有过“家企不分”的历史,在过往的社会经济制度里,不仅单位干预家庭问题是普遍现象,反过来,若是家庭成员在单位受了欺负,亲属也可以找上去理论。家庭问题、企业问题,混成一锅煮。

  在本次事件中,韩某妻子无疑发挥了某种主导作用。爆款文章里,展程科技在初创期股权架构、股权分配方案和退出机制上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在公共舆论场发爆款文章,其效果也等于前互联网时代,家属跑上大街去指责公司、大骂领导。问题是,作为展程科技联创员工的妻子,发出这封“打抱不平”的公开信,其实也不无法律上的风险。

  诚然,基于《婚姻法》规定,韩某妻子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一半的所有权。也就是说,丈夫薪水、分红及未来可能的股权,都应当有她的一份。但这种财产上的“分配”权益,并不意味着,她可以“取而代之”,甚至干预后者所在公司的事务。

  据之前报道,记者曾获得一张疑似韩冬辉在某微信群的回应截图,韩某称事态发展不太对,越来越始料不及,希望大家不要再转发,“本来就是老婆发发牢骚,背着我发的”。如果是“背地”发信,那么她就要为“发发牢骚”,单独承担责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更为不利的是,从该公开信看,若干“关键事实”,并非确凿无误。比如,韩冬辉的“分红”具体数目,而“净身出户”的悲情判断,也可能不是最终结局。如此仓促“发难”,难免对涉事公司及当事人产生消极影响。

  姑且不说存在被行政处罚的“风险”,如果对方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以失实文章侵犯名誉和商誉,通过诉讼程序追究其法律责任,她便有可能限于被动。

  其实,股权激励上的争议,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解决。从本质上看,此类争议并不属于劳动争议,而属于《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等调控范围。在有关司法解释中,亦不乏法律依据。去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了十一则股权纠纷判例,便明确了若干重要裁判规则。

  在司法实践中,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公司一方胜诉,但也不乏成功事例。前高管王茁诉上海嘉华案,就以当事人最后被判恢复劳动关系、获取股权而胜诉。而胜诉的关键,是有充分的事实证据说话,以及“恰如其分”的诉讼技巧。

  法院是法院,舆论场是舆论场,如果两者错位了,结果也许就适得其反了。同样,家庭是家庭,企业是企业,混淆其中的界限,同样容易引发不可控的各种风险。
看了<高中思想政治时事热点评论>的人还看了:

1.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范文

2.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

3.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精选

4.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3篇

5.高中政治关于时事评论的范文

3015959